洛陽孟津是王鐸的故鄉。和三五書友訪王鐸故里,徘徊庭院,駐足書法碑石,想王鐸一生功名,唯有一聲嘆息。

洛陽孟津是王鐸的故鄉。和三五書友訪王鐸故里,徘徊庭院,駐足書法碑石,想王鐸一生功名,唯有一聲嘆息。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鬆樵。在他的頭上有頂帽子,一是“貳臣”,二是書法大家。對於王鐸來說,“書法大家”是頂老帽子。王鐸一生熱愛書法,人生的大目標便是“惟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可以說,王鐸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沙孟海曾評論王鐸說:“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尤深,結果居然能夠得起正傳,校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明末清初書壇可謂是中興之主。”啟功先生對王鐸的書法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信可謂書才書學兼而有之,以陣喻筆,故一世之雄也”,盛讚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然而,“貳臣”則是王鐸的新帽子。王鐸做為明末政府裡部長級的公務員,因明亡而降清,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詬病,清室稱其為“貳臣”。雖然歷來都有為王鐸辯護的聲音,但終改變不了大節有虧的事實。降清後的王鐸,“恥心委順負明時,垂老爭執眾豈知”,“自異平生輕灑淚,可堪今日淚如絲”。面對百姓士人的唾罵,清廷的不信任,讀書人自我道德審判,使王鐸在愧疚、自責的煎熬中,糊里糊塗過了七、八年,61歲時便匆匆告別了人世。

清人吳德旋客觀地說:“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廢之。”正是王“人品頹喪”,其書法被冷落近三百年;由於其“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才使傳承二王與革新創造完美結合的王鐸書法,重被後人重視。

在王鐸故居,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鑲嵌在房屋牆壁上的碑刻。據導遊講,此為王鐸晚年所為。王鐸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看來王鐸對自己的書法是自信的,而且自信得有理由,有底氣。

洛陽孟津是王鐸的故鄉。和三五書友訪王鐸故里,徘徊庭院,駐足書法碑石,想王鐸一生功名,唯有一聲嘆息。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鬆樵。在他的頭上有頂帽子,一是“貳臣”,二是書法大家。對於王鐸來說,“書法大家”是頂老帽子。王鐸一生熱愛書法,人生的大目標便是“惟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可以說,王鐸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沙孟海曾評論王鐸說:“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尤深,結果居然能夠得起正傳,校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明末清初書壇可謂是中興之主。”啟功先生對王鐸的書法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信可謂書才書學兼而有之,以陣喻筆,故一世之雄也”,盛讚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然而,“貳臣”則是王鐸的新帽子。王鐸做為明末政府裡部長級的公務員,因明亡而降清,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詬病,清室稱其為“貳臣”。雖然歷來都有為王鐸辯護的聲音,但終改變不了大節有虧的事實。降清後的王鐸,“恥心委順負明時,垂老爭執眾豈知”,“自異平生輕灑淚,可堪今日淚如絲”。面對百姓士人的唾罵,清廷的不信任,讀書人自我道德審判,使王鐸在愧疚、自責的煎熬中,糊里糊塗過了七、八年,61歲時便匆匆告別了人世。

清人吳德旋客觀地說:“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廢之。”正是王“人品頹喪”,其書法被冷落近三百年;由於其“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才使傳承二王與革新創造完美結合的王鐸書法,重被後人重視。

在王鐸故居,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鑲嵌在房屋牆壁上的碑刻。據導遊講,此為王鐸晚年所為。王鐸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看來王鐸對自己的書法是自信的,而且自信得有理由,有底氣。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洛陽孟津是王鐸的故鄉。和三五書友訪王鐸故里,徘徊庭院,駐足書法碑石,想王鐸一生功名,唯有一聲嘆息。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鬆樵。在他的頭上有頂帽子,一是“貳臣”,二是書法大家。對於王鐸來說,“書法大家”是頂老帽子。王鐸一生熱愛書法,人生的大目標便是“惟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可以說,王鐸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沙孟海曾評論王鐸說:“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尤深,結果居然能夠得起正傳,校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明末清初書壇可謂是中興之主。”啟功先生對王鐸的書法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信可謂書才書學兼而有之,以陣喻筆,故一世之雄也”,盛讚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然而,“貳臣”則是王鐸的新帽子。王鐸做為明末政府裡部長級的公務員,因明亡而降清,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詬病,清室稱其為“貳臣”。雖然歷來都有為王鐸辯護的聲音,但終改變不了大節有虧的事實。降清後的王鐸,“恥心委順負明時,垂老爭執眾豈知”,“自異平生輕灑淚,可堪今日淚如絲”。面對百姓士人的唾罵,清廷的不信任,讀書人自我道德審判,使王鐸在愧疚、自責的煎熬中,糊里糊塗過了七、八年,61歲時便匆匆告別了人世。

清人吳德旋客觀地說:“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廢之。”正是王“人品頹喪”,其書法被冷落近三百年;由於其“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才使傳承二王與革新創造完美結合的王鐸書法,重被後人重視。

在王鐸故居,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鑲嵌在房屋牆壁上的碑刻。據導遊講,此為王鐸晚年所為。王鐸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看來王鐸對自己的書法是自信的,而且自信得有理由,有底氣。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洛陽孟津是王鐸的故鄉。和三五書友訪王鐸故里,徘徊庭院,駐足書法碑石,想王鐸一生功名,唯有一聲嘆息。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鬆樵。在他的頭上有頂帽子,一是“貳臣”,二是書法大家。對於王鐸來說,“書法大家”是頂老帽子。王鐸一生熱愛書法,人生的大目標便是“惟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可以說,王鐸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沙孟海曾評論王鐸說:“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尤深,結果居然能夠得起正傳,校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明末清初書壇可謂是中興之主。”啟功先生對王鐸的書法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信可謂書才書學兼而有之,以陣喻筆,故一世之雄也”,盛讚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然而,“貳臣”則是王鐸的新帽子。王鐸做為明末政府裡部長級的公務員,因明亡而降清,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詬病,清室稱其為“貳臣”。雖然歷來都有為王鐸辯護的聲音,但終改變不了大節有虧的事實。降清後的王鐸,“恥心委順負明時,垂老爭執眾豈知”,“自異平生輕灑淚,可堪今日淚如絲”。面對百姓士人的唾罵,清廷的不信任,讀書人自我道德審判,使王鐸在愧疚、自責的煎熬中,糊里糊塗過了七、八年,61歲時便匆匆告別了人世。

清人吳德旋客觀地說:“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廢之。”正是王“人品頹喪”,其書法被冷落近三百年;由於其“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才使傳承二王與革新創造完美結合的王鐸書法,重被後人重視。

在王鐸故居,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鑲嵌在房屋牆壁上的碑刻。據導遊講,此為王鐸晚年所為。王鐸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看來王鐸對自己的書法是自信的,而且自信得有理由,有底氣。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洛陽孟津是王鐸的故鄉。和三五書友訪王鐸故里,徘徊庭院,駐足書法碑石,想王鐸一生功名,唯有一聲嘆息。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鬆樵。在他的頭上有頂帽子,一是“貳臣”,二是書法大家。對於王鐸來說,“書法大家”是頂老帽子。王鐸一生熱愛書法,人生的大目標便是“惟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可以說,王鐸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沙孟海曾評論王鐸說:“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尤深,結果居然能夠得起正傳,校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明末清初書壇可謂是中興之主。”啟功先生對王鐸的書法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信可謂書才書學兼而有之,以陣喻筆,故一世之雄也”,盛讚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然而,“貳臣”則是王鐸的新帽子。王鐸做為明末政府裡部長級的公務員,因明亡而降清,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詬病,清室稱其為“貳臣”。雖然歷來都有為王鐸辯護的聲音,但終改變不了大節有虧的事實。降清後的王鐸,“恥心委順負明時,垂老爭執眾豈知”,“自異平生輕灑淚,可堪今日淚如絲”。面對百姓士人的唾罵,清廷的不信任,讀書人自我道德審判,使王鐸在愧疚、自責的煎熬中,糊里糊塗過了七、八年,61歲時便匆匆告別了人世。

清人吳德旋客觀地說:“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廢之。”正是王“人品頹喪”,其書法被冷落近三百年;由於其“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才使傳承二王與革新創造完美結合的王鐸書法,重被後人重視。

在王鐸故居,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鑲嵌在房屋牆壁上的碑刻。據導遊講,此為王鐸晚年所為。王鐸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看來王鐸對自己的書法是自信的,而且自信得有理由,有底氣。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洛陽孟津是王鐸的故鄉。和三五書友訪王鐸故里,徘徊庭院,駐足書法碑石,想王鐸一生功名,唯有一聲嘆息。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鬆樵。在他的頭上有頂帽子,一是“貳臣”,二是書法大家。對於王鐸來說,“書法大家”是頂老帽子。王鐸一生熱愛書法,人生的大目標便是“惟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可以說,王鐸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沙孟海曾評論王鐸說:“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尤深,結果居然能夠得起正傳,校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明末清初書壇可謂是中興之主。”啟功先生對王鐸的書法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信可謂書才書學兼而有之,以陣喻筆,故一世之雄也”,盛讚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然而,“貳臣”則是王鐸的新帽子。王鐸做為明末政府裡部長級的公務員,因明亡而降清,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詬病,清室稱其為“貳臣”。雖然歷來都有為王鐸辯護的聲音,但終改變不了大節有虧的事實。降清後的王鐸,“恥心委順負明時,垂老爭執眾豈知”,“自異平生輕灑淚,可堪今日淚如絲”。面對百姓士人的唾罵,清廷的不信任,讀書人自我道德審判,使王鐸在愧疚、自責的煎熬中,糊里糊塗過了七、八年,61歲時便匆匆告別了人世。

清人吳德旋客觀地說:“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廢之。”正是王“人品頹喪”,其書法被冷落近三百年;由於其“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才使傳承二王與革新創造完美結合的王鐸書法,重被後人重視。

在王鐸故居,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鑲嵌在房屋牆壁上的碑刻。據導遊講,此為王鐸晚年所為。王鐸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看來王鐸對自己的書法是自信的,而且自信得有理由,有底氣。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洛陽孟津是王鐸的故鄉。和三五書友訪王鐸故里,徘徊庭院,駐足書法碑石,想王鐸一生功名,唯有一聲嘆息。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鬆樵。在他的頭上有頂帽子,一是“貳臣”,二是書法大家。對於王鐸來說,“書法大家”是頂老帽子。王鐸一生熱愛書法,人生的大目標便是“惟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可以說,王鐸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沙孟海曾評論王鐸說:“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尤深,結果居然能夠得起正傳,校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明末清初書壇可謂是中興之主。”啟功先生對王鐸的書法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信可謂書才書學兼而有之,以陣喻筆,故一世之雄也”,盛讚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然而,“貳臣”則是王鐸的新帽子。王鐸做為明末政府裡部長級的公務員,因明亡而降清,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詬病,清室稱其為“貳臣”。雖然歷來都有為王鐸辯護的聲音,但終改變不了大節有虧的事實。降清後的王鐸,“恥心委順負明時,垂老爭執眾豈知”,“自異平生輕灑淚,可堪今日淚如絲”。面對百姓士人的唾罵,清廷的不信任,讀書人自我道德審判,使王鐸在愧疚、自責的煎熬中,糊里糊塗過了七、八年,61歲時便匆匆告別了人世。

清人吳德旋客觀地說:“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廢之。”正是王“人品頹喪”,其書法被冷落近三百年;由於其“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才使傳承二王與革新創造完美結合的王鐸書法,重被後人重視。

在王鐸故居,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鑲嵌在房屋牆壁上的碑刻。據導遊講,此為王鐸晚年所為。王鐸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看來王鐸對自己的書法是自信的,而且自信得有理由,有底氣。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洛陽孟津是王鐸的故鄉。和三五書友訪王鐸故里,徘徊庭院,駐足書法碑石,想王鐸一生功名,唯有一聲嘆息。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鬆樵。在他的頭上有頂帽子,一是“貳臣”,二是書法大家。對於王鐸來說,“書法大家”是頂老帽子。王鐸一生熱愛書法,人生的大目標便是“惟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可以說,王鐸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沙孟海曾評論王鐸說:“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尤深,結果居然能夠得起正傳,校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明末清初書壇可謂是中興之主。”啟功先生對王鐸的書法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信可謂書才書學兼而有之,以陣喻筆,故一世之雄也”,盛讚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然而,“貳臣”則是王鐸的新帽子。王鐸做為明末政府裡部長級的公務員,因明亡而降清,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詬病,清室稱其為“貳臣”。雖然歷來都有為王鐸辯護的聲音,但終改變不了大節有虧的事實。降清後的王鐸,“恥心委順負明時,垂老爭執眾豈知”,“自異平生輕灑淚,可堪今日淚如絲”。面對百姓士人的唾罵,清廷的不信任,讀書人自我道德審判,使王鐸在愧疚、自責的煎熬中,糊里糊塗過了七、八年,61歲時便匆匆告別了人世。

清人吳德旋客觀地說:“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廢之。”正是王“人品頹喪”,其書法被冷落近三百年;由於其“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才使傳承二王與革新創造完美結合的王鐸書法,重被後人重視。

在王鐸故居,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鑲嵌在房屋牆壁上的碑刻。據導遊講,此為王鐸晚年所為。王鐸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看來王鐸對自己的書法是自信的,而且自信得有理由,有底氣。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洛陽孟津是王鐸的故鄉。和三五書友訪王鐸故里,徘徊庭院,駐足書法碑石,想王鐸一生功名,唯有一聲嘆息。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鬆樵。在他的頭上有頂帽子,一是“貳臣”,二是書法大家。對於王鐸來說,“書法大家”是頂老帽子。王鐸一生熱愛書法,人生的大目標便是“惟所期後日史上,好書數行也。”可以說,王鐸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沙孟海曾評論王鐸說:“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尤深,結果居然能夠得起正傳,校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明末清初書壇可謂是中興之主。”啟功先生對王鐸的書法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信可謂書才書學兼而有之,以陣喻筆,故一世之雄也”,盛讚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然而,“貳臣”則是王鐸的新帽子。王鐸做為明末政府裡部長級的公務員,因明亡而降清,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詬病,清室稱其為“貳臣”。雖然歷來都有為王鐸辯護的聲音,但終改變不了大節有虧的事實。降清後的王鐸,“恥心委順負明時,垂老爭執眾豈知”,“自異平生輕灑淚,可堪今日淚如絲”。面對百姓士人的唾罵,清廷的不信任,讀書人自我道德審判,使王鐸在愧疚、自責的煎熬中,糊里糊塗過了七、八年,61歲時便匆匆告別了人世。

清人吳德旋客觀地說:“王覺斯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廢之。”正是王“人品頹喪”,其書法被冷落近三百年;由於其“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才使傳承二王與革新創造完美結合的王鐸書法,重被後人重視。

在王鐸故居,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鑲嵌在房屋牆壁上的碑刻。據導遊講,此為王鐸晚年所為。王鐸曾囑咐家人,若生活困難,可拓字換米 。看來王鐸對自己的書法是自信的,而且自信得有理由,有底氣。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書法家王鐸家裡牆壁上的寶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