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足協聯賽新政:“工資帽”怎麼戴?

足球 中國足協 中超 中甲 中國足球 新民體育 2018-11-25

靴子終於落地了。

從明年的聯賽起,中國足協將施行限薪酬、限獎金、限注資、限轉會額等政策。喊了很久的“工資帽”真要戴上了。

解讀足協聯賽新政:“工資帽”怎麼戴?

足協頒佈新政 官方圖

新政得到俱樂部支持

“工資帽”等新政的推行,應對的是國內聯賽“金元足球”愈演愈烈的背景。俱樂部在請外教和引援上大搞軍備競賽,俱樂部人員薪資的支出佔到總開支的90%,超出70%的風險線許多;引援方面動輒上億元的花銷,令人瞠目結舌。而與此同時,國足在大賽上的成績並無起色,讓人想問:國內聯賽的燒錢模式難道不該降一降火?

解讀足協聯賽新政:“工資帽”怎麼戴?

中超外援身價普遍不低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俱樂部層面其實也希望減輕負擔。下賽季升入中甲的南通支雲俱樂部總經理李毅認為,新政對中國足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如果不能控制投資,不能控制虧損,對中國足球發展來說是比較畸形的。”“‘金元足球’本來就不符合足球發展規律,這幾年中超的投入已經偏離正常的發展軌道。”一位中超俱樂部高層表示,“希望足協一系列的綜合治理措施能幫助中超回到健康的發展道路上。”前國腳李毅在微博上表示,“對於明年所有的改革方案比如限薪、集訓、國家隊踢聯賽等等都能接受,畢竟出發點是好的,希望我們的聯賽更健康地發展,能多培養出些優秀球員。”

解讀足協聯賽新政:“工資帽”怎麼戴?

李毅微博截圖

執行還需有效監管

圈內關注更多的,是上述新政的執行力度。一位俱樂部高層直言,“新政的內容很多,所以剛開始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足協要確保新政施行,就一定要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

監管是需要智慧的,首先就是如何平衡俱樂部利益。目前國內聯賽兩極分化,俱樂部有的財大氣粗,有的勒緊褲帶。以中超為例,一家保級俱樂部的年投入在七八億元,爭冠的俱樂部一年則要翻個倍。“注資帽”的這條線劃在哪裡,讓大家都能接受?

解讀足協聯賽新政:“工資帽”怎麼戴?

中超近年來的爭冠熱門上港與恆大的投入都不小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除了俱樂部注資,球員的工資、獎金和轉會費都要劃線。假設這些線劃好了,足協如何監管是新政能否奏效的關鍵。拿球員的收入來說,過去也曾喊過限薪,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限薪,我就換成簽字費。如今足協限制工資和單場獎金,同時禁止以其他名目發放獎金,但會不會有其他辦法應付?比如活動的代言費、交通費。對此,足協如何來杜絕?

有財務專業人士指出,新政中俱樂部財務記賬規則如何統一更是考驗足協的管理。事實上由第三方專業機構對中超、中甲俱樂部的統一財務審計從去年就開始了,但各俱樂部資方不同、組成不同、目的不同,各有各的“玩法”。比如有俱樂部把球員薪酬開支記做應付賬款;比如支付薪水不通過俱樂部而是通過背後集團的賬號。沒有一套統一的會計準則,很難來確認球隊的財政是否平衡。而做這些,足協需要非常多的專業技術支持。

解讀足協聯賽新政:“工資帽”怎麼戴?

足協要求從明年開始國內球員重新簽訂合同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期待改變足壇模式

相比執行上可能遭遇的疑問,新政真正折射的,是國內俱樂部目前不健康的生存狀態,並希望由此促進其轉變發展模式。

一頭是限薪,一頭卻是人才儲備不足。J聯賽球員的平均年薪不到100萬元人民幣,中超隊員年薪則幾百萬元,你能說中超球員的能力比J聯賽強?但國內俱樂部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價,因為可供挑選的球員太少,想省錢,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一方面不少俱樂部靠外援打天下,另一方面又意識到此非長久之計,開始蒐羅青年才俊。但真找起來卻發現,土地貧瘠,想要挖掘一名未來的一隊隊員,成本高得離譜。一位中甲俱樂部的教練員透露,如今一個恆大、魯能梯隊的孩子就要幾百萬元,而且,還要看有沒有戶口限制。今後,若省下的薪酬開支用到自己梯隊的造血上來,像J聯賽22歲球員鈴木優磨和三竿健鬥角逐亞洲足球先生的榮耀,中超也有望爭取。

解讀足協聯賽新政:“工資帽”怎麼戴?

挖掘新人的成本越來越高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2016年中超冬窗引援投入24億元,甚至超過了英超。但相比後者,國內俱樂部的營收卻少得可憐,入不敷出。歐洲職業俱樂部依靠球票、轉播版權、贊助商和衍生產品等方面的收入,完全可以覆蓋球員和教練薪水的開銷。而國內職業聯賽運營20多年,市場環境遠未成熟。廣州恆大擁有國內最火爆的球市,但即便如此,俱樂部去年虧損12億元。除了門票銷售和與各隊均分的部分轉播版權收入,國內俱樂部很難找到其他固定的收益渠道。限制注資,意味著俱樂部須在球迷文化、社區文化上自我造血,這是個積累和培育俱樂部品牌的過程。

解讀足協聯賽新政:“工資帽”怎麼戴?

俱樂部須在球迷文化、社區文化上自我造血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新民晚報記者 金雷

場外音:身體和心態

足協給俱樂部戴的帽子裡,有一頂特別彈眼落睛——注資帽。和工資帽、獎金帽、轉會帽等比起來,這頂帽子才是蓋得最嚴實的,是保護、幫助俱樂部朝健康方向發展的根本手段。

限制了投入,工資、獎金和轉會費,都瘋狂不起來。好比規定了食量,不再暴飲暴食,身體的負擔因此減輕。身體健康,才能長命百歲。一代代國足短命,總是囿於聯賽的短視。這一次,是否大徹大悟?借鑑歐洲和日本聯賽,可以找到信心。

歐足聯自2011年推行財政公平法案至今,效果顯著。俱樂部盈利能力增加,薪資泡沫得到抑制;球隊願意改建球場,提升青訓條件,提供球迷更好的服務。J聯賽俱樂部的平均支出遠低於中超,卻是亞洲最具競爭力、商業環境最好的職業聯賽。J聯賽球員的平均薪水遠不如中超球員,能力卻笑傲亞洲足壇,還擁有晉升歐洲五大聯賽的通暢渠道。

因為足球基礎和環境不同,新政不適合照搬歐洲和日本的例子。國內俱樂部要減少對投資方的依賴,是一個漫長艱苦的過程。但戴帽不是貓捉老鼠的遊戲,而是共存共榮的對話。注資少了,球員注入健康的心態,更為重要。

就拿十年磨一劍執著於青訓事業的徐根寶給弟子的告誡為勉吧:在市場待遇好的時候,你們就努力踢球賺錢養家;一旦市場迴歸理性,你們也要有好的心態,要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和價值是多少。(金雷)

往 期 推 薦

關注新民體育,獲得更多新鮮體育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