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前幾講我們一直把囚徒困境當做一個不好的東西,但是這裡面有個立場問題。站在囚徒的立場來說,你希望促進合作;但是站在警察的立場上,你希望利用囚徒困境。

市場上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可以說一個好的囚徒困境。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希望所有公司聯合起來抬高價格,我們希望各個公司互相競爭。但公司是非常理性的參與者,他們會想各種辦法達成合作。

最常見的辦法是通過某種協調機制進行合謀。只要參與者足夠少,利益足夠大,合謀簡直就是必然的。

這不是一個正能量故事。

1.鑽石故事

你記不記得2006年的時候,有一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電影,叫《血鑽》?當時很多人看了這個片之後表示再也不喜歡鑽石了。採集工付出極大代價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錢都讓商人賺了,而鑽石不過是一種挺好看的石頭而已!

一個公開的祕密是鑽石根本就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天然鑽石的儲量其實很大,鑽石之所以賣那麼貴,是因為鑽石業務被壟斷了。

現在人們都把鑽石當做永恆愛情的象徵,說什麼“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 如果你認為這個類比是因為鑽石的化學性質特別穩定,我認為你是個特別可愛的人。

事實是把鑽石和愛情聯繫在一起,和把聖誕老人送禮物和聖誕節聯繫在一起一樣,都是商業宣傳的結果。結婚戴鑽戒的風俗是在19世紀才流行開來。

而就在19世紀,鑽石業務出現了一次重大危機。1869年,南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鑽石礦,導致鑽石的價格直線下降。商人們馬上意識到這是囚徒困境,各家競相壓價的結果是大家都得死。

結果鑽石商人們做成了一件博弈論意義上的壯舉:大家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全球範圍內的壟斷集團。這就是著名的戴比爾斯公司。

戴比爾斯完全不避諱壟斷這個事實,而且還引以為豪。戴比爾斯公司說我家壟斷,讓鑽石維持一個高價格,對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都有好處。

你可能跟我一樣不理解這對消費者有啥好處,但是戴比爾斯的邏輯是這樣的。所謂“鑽石恆久遠”,真正的意思是鑽石能保值。鑽石保值,你們的愛情才能保值。鑽石要是貶值,萬千消費者的愛情不也貶值了嗎?如果沒有了昂貴的鑽石,你們用什麼見證愛情呢?就算你還沒買鑽石,你也不希望鑽石貶值!

說的就好像戴比爾斯是個專門提供愛情服務的公司。總而言之,鑽石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商品,它必須價格貴才有人買,“貴”就是它的價值。

戴比爾斯這麼多年以來確實做得很好。它讓鑽石價格始終穩定在同一水平上,不降價,但也不漲價。它小心翼翼地不去刺激美國政府,因為美國有嚴厲的反壟斷法。它會收購潛在的競爭對手,哪裡新發現一個鑽石礦,戴比爾斯不惜代價也要買下來。它還教育你人工合成的鑽石跟天然鑽石有著微妙、但絕對是無比重要的差異。它玩的是一個滴水不漏的遊戲。

但問題是鑽石真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你戴比爾斯不可能永遠一手遮天。比如在1999年和2003年,加拿大的鑽石礦就宣佈和另外兩家珠寶公司合作,其中一家是著名的蒂芙尼(Tiffany)。戴比爾斯的壟斷被打破了。

麥克亞當斯在《遊戲改變者》[1] 這本書裡對鑽石業的未來表示了悲觀。當時是2014年,戴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大大下降。

但是我為了寫專欄專門去調研了一下,壟斷打破之後鑽石價格下跌了嗎?並沒有。

下面這張圖 [2] 是1987年以來戴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變化,的確是一路下降 ——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前幾講我們一直把囚徒困境當做一個不好的東西,但是這裡面有個立場問題。站在囚徒的立場來說,你希望促進合作;但是站在警察的立場上,你希望利用囚徒困境。

市場上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可以說一個好的囚徒困境。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希望所有公司聯合起來抬高價格,我們希望各個公司互相競爭。但公司是非常理性的參與者,他們會想各種辦法達成合作。

最常見的辦法是通過某種協調機制進行合謀。只要參與者足夠少,利益足夠大,合謀簡直就是必然的。

這不是一個正能量故事。

1.鑽石故事

你記不記得2006年的時候,有一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電影,叫《血鑽》?當時很多人看了這個片之後表示再也不喜歡鑽石了。採集工付出極大代價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錢都讓商人賺了,而鑽石不過是一種挺好看的石頭而已!

一個公開的祕密是鑽石根本就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天然鑽石的儲量其實很大,鑽石之所以賣那麼貴,是因為鑽石業務被壟斷了。

現在人們都把鑽石當做永恆愛情的象徵,說什麼“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 如果你認為這個類比是因為鑽石的化學性質特別穩定,我認為你是個特別可愛的人。

事實是把鑽石和愛情聯繫在一起,和把聖誕老人送禮物和聖誕節聯繫在一起一樣,都是商業宣傳的結果。結婚戴鑽戒的風俗是在19世紀才流行開來。

而就在19世紀,鑽石業務出現了一次重大危機。1869年,南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鑽石礦,導致鑽石的價格直線下降。商人們馬上意識到這是囚徒困境,各家競相壓價的結果是大家都得死。

結果鑽石商人們做成了一件博弈論意義上的壯舉:大家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全球範圍內的壟斷集團。這就是著名的戴比爾斯公司。

戴比爾斯完全不避諱壟斷這個事實,而且還引以為豪。戴比爾斯公司說我家壟斷,讓鑽石維持一個高價格,對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都有好處。

你可能跟我一樣不理解這對消費者有啥好處,但是戴比爾斯的邏輯是這樣的。所謂“鑽石恆久遠”,真正的意思是鑽石能保值。鑽石保值,你們的愛情才能保值。鑽石要是貶值,萬千消費者的愛情不也貶值了嗎?如果沒有了昂貴的鑽石,你們用什麼見證愛情呢?就算你還沒買鑽石,你也不希望鑽石貶值!

說的就好像戴比爾斯是個專門提供愛情服務的公司。總而言之,鑽石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商品,它必須價格貴才有人買,“貴”就是它的價值。

戴比爾斯這麼多年以來確實做得很好。它讓鑽石價格始終穩定在同一水平上,不降價,但也不漲價。它小心翼翼地不去刺激美國政府,因為美國有嚴厲的反壟斷法。它會收購潛在的競爭對手,哪裡新發現一個鑽石礦,戴比爾斯不惜代價也要買下來。它還教育你人工合成的鑽石跟天然鑽石有著微妙、但絕對是無比重要的差異。它玩的是一個滴水不漏的遊戲。

但問題是鑽石真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你戴比爾斯不可能永遠一手遮天。比如在1999年和2003年,加拿大的鑽石礦就宣佈和另外兩家珠寶公司合作,其中一家是著名的蒂芙尼(Tiffany)。戴比爾斯的壟斷被打破了。

麥克亞當斯在《遊戲改變者》[1] 這本書裡對鑽石業的未來表示了悲觀。當時是2014年,戴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大大下降。

但是我為了寫專欄專門去調研了一下,壟斷打破之後鑽石價格下跌了嗎?並沒有。

下面這張圖 [2] 是1987年以來戴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變化,的確是一路下降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但是鑽石的價格並沒有下跌 ——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前幾講我們一直把囚徒困境當做一個不好的東西,但是這裡面有個立場問題。站在囚徒的立場來說,你希望促進合作;但是站在警察的立場上,你希望利用囚徒困境。

市場上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可以說一個好的囚徒困境。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希望所有公司聯合起來抬高價格,我們希望各個公司互相競爭。但公司是非常理性的參與者,他們會想各種辦法達成合作。

最常見的辦法是通過某種協調機制進行合謀。只要參與者足夠少,利益足夠大,合謀簡直就是必然的。

這不是一個正能量故事。

1.鑽石故事

你記不記得2006年的時候,有一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電影,叫《血鑽》?當時很多人看了這個片之後表示再也不喜歡鑽石了。採集工付出極大代價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錢都讓商人賺了,而鑽石不過是一種挺好看的石頭而已!

一個公開的祕密是鑽石根本就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天然鑽石的儲量其實很大,鑽石之所以賣那麼貴,是因為鑽石業務被壟斷了。

現在人們都把鑽石當做永恆愛情的象徵,說什麼“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 如果你認為這個類比是因為鑽石的化學性質特別穩定,我認為你是個特別可愛的人。

事實是把鑽石和愛情聯繫在一起,和把聖誕老人送禮物和聖誕節聯繫在一起一樣,都是商業宣傳的結果。結婚戴鑽戒的風俗是在19世紀才流行開來。

而就在19世紀,鑽石業務出現了一次重大危機。1869年,南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鑽石礦,導致鑽石的價格直線下降。商人們馬上意識到這是囚徒困境,各家競相壓價的結果是大家都得死。

結果鑽石商人們做成了一件博弈論意義上的壯舉:大家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全球範圍內的壟斷集團。這就是著名的戴比爾斯公司。

戴比爾斯完全不避諱壟斷這個事實,而且還引以為豪。戴比爾斯公司說我家壟斷,讓鑽石維持一個高價格,對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都有好處。

你可能跟我一樣不理解這對消費者有啥好處,但是戴比爾斯的邏輯是這樣的。所謂“鑽石恆久遠”,真正的意思是鑽石能保值。鑽石保值,你們的愛情才能保值。鑽石要是貶值,萬千消費者的愛情不也貶值了嗎?如果沒有了昂貴的鑽石,你們用什麼見證愛情呢?就算你還沒買鑽石,你也不希望鑽石貶值!

說的就好像戴比爾斯是個專門提供愛情服務的公司。總而言之,鑽石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商品,它必須價格貴才有人買,“貴”就是它的價值。

戴比爾斯這麼多年以來確實做得很好。它讓鑽石價格始終穩定在同一水平上,不降價,但也不漲價。它小心翼翼地不去刺激美國政府,因為美國有嚴厲的反壟斷法。它會收購潛在的競爭對手,哪裡新發現一個鑽石礦,戴比爾斯不惜代價也要買下來。它還教育你人工合成的鑽石跟天然鑽石有著微妙、但絕對是無比重要的差異。它玩的是一個滴水不漏的遊戲。

但問題是鑽石真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你戴比爾斯不可能永遠一手遮天。比如在1999年和2003年,加拿大的鑽石礦就宣佈和另外兩家珠寶公司合作,其中一家是著名的蒂芙尼(Tiffany)。戴比爾斯的壟斷被打破了。

麥克亞當斯在《遊戲改變者》[1] 這本書裡對鑽石業的未來表示了悲觀。當時是2014年,戴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大大下降。

但是我為了寫專欄專門去調研了一下,壟斷打破之後鑽石價格下跌了嗎?並沒有。

下面這張圖 [2] 是1987年以來戴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變化,的確是一路下降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但是鑽石的價格並沒有下跌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下面是2013年以後的數據 [3] ——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前幾講我們一直把囚徒困境當做一個不好的東西,但是這裡面有個立場問題。站在囚徒的立場來說,你希望促進合作;但是站在警察的立場上,你希望利用囚徒困境。

市場上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可以說一個好的囚徒困境。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希望所有公司聯合起來抬高價格,我們希望各個公司互相競爭。但公司是非常理性的參與者,他們會想各種辦法達成合作。

最常見的辦法是通過某種協調機制進行合謀。只要參與者足夠少,利益足夠大,合謀簡直就是必然的。

這不是一個正能量故事。

1.鑽石故事

你記不記得2006年的時候,有一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電影,叫《血鑽》?當時很多人看了這個片之後表示再也不喜歡鑽石了。採集工付出極大代價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錢都讓商人賺了,而鑽石不過是一種挺好看的石頭而已!

一個公開的祕密是鑽石根本就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天然鑽石的儲量其實很大,鑽石之所以賣那麼貴,是因為鑽石業務被壟斷了。

現在人們都把鑽石當做永恆愛情的象徵,說什麼“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 如果你認為這個類比是因為鑽石的化學性質特別穩定,我認為你是個特別可愛的人。

事實是把鑽石和愛情聯繫在一起,和把聖誕老人送禮物和聖誕節聯繫在一起一樣,都是商業宣傳的結果。結婚戴鑽戒的風俗是在19世紀才流行開來。

而就在19世紀,鑽石業務出現了一次重大危機。1869年,南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鑽石礦,導致鑽石的價格直線下降。商人們馬上意識到這是囚徒困境,各家競相壓價的結果是大家都得死。

結果鑽石商人們做成了一件博弈論意義上的壯舉:大家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全球範圍內的壟斷集團。這就是著名的戴比爾斯公司。

戴比爾斯完全不避諱壟斷這個事實,而且還引以為豪。戴比爾斯公司說我家壟斷,讓鑽石維持一個高價格,對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都有好處。

你可能跟我一樣不理解這對消費者有啥好處,但是戴比爾斯的邏輯是這樣的。所謂“鑽石恆久遠”,真正的意思是鑽石能保值。鑽石保值,你們的愛情才能保值。鑽石要是貶值,萬千消費者的愛情不也貶值了嗎?如果沒有了昂貴的鑽石,你們用什麼見證愛情呢?就算你還沒買鑽石,你也不希望鑽石貶值!

說的就好像戴比爾斯是個專門提供愛情服務的公司。總而言之,鑽石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商品,它必須價格貴才有人買,“貴”就是它的價值。

戴比爾斯這麼多年以來確實做得很好。它讓鑽石價格始終穩定在同一水平上,不降價,但也不漲價。它小心翼翼地不去刺激美國政府,因為美國有嚴厲的反壟斷法。它會收購潛在的競爭對手,哪裡新發現一個鑽石礦,戴比爾斯不惜代價也要買下來。它還教育你人工合成的鑽石跟天然鑽石有著微妙、但絕對是無比重要的差異。它玩的是一個滴水不漏的遊戲。

但問題是鑽石真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你戴比爾斯不可能永遠一手遮天。比如在1999年和2003年,加拿大的鑽石礦就宣佈和另外兩家珠寶公司合作,其中一家是著名的蒂芙尼(Tiffany)。戴比爾斯的壟斷被打破了。

麥克亞當斯在《遊戲改變者》[1] 這本書裡對鑽石業的未來表示了悲觀。當時是2014年,戴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大大下降。

但是我為了寫專欄專門去調研了一下,壟斷打破之後鑽石價格下跌了嗎?並沒有。

下面這張圖 [2] 是1987年以來戴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變化,的確是一路下降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但是鑽石的價格並沒有下跌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下面是2013年以後的數據 [3]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可以說,戴比爾斯失去壟斷地位之後,鑽石價格指數的*波動*的確是變大了,但總體來說,不但沒有下跌,反而還上漲了30%。

我們總是聽說什麼比如俄羅斯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天然鑽石礦,鑽石馬上就要不值錢了這樣的分析。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鑽石還是這麼貴,愛情真沒貶值。這是為什麼呢?

那當然是因為理性。鑽石業務的玩家仍然是少數,他們知道鑽石這個東西好就好在價格貴,那是絕對不能降價的。他們非常默契地形成了同盟。

那你說政府不是不允許公司聯合起來成立卡特爾嗎?是不允許。但很多協調是意會,不需要成立什麼敏感組織。

2.價格匹配

美國有些商店有個叫“價格匹配(price match)”的做法。比如你在我們商店買了個東西,一段時間內,如果你發現另一家店的價格比我們便宜,那你可以回來找我,我給你補足差價。有些商店甚至還會多給你差價的10%作為補償金。

有多少人買個東西還關心別的店賣多少錢呢?真正動用這條規則的顧客只是少數。但是既然商店敢這麼說,顧客就相信它家的價格真的夠低,也就沒必要繼續貨比三家了。而從博弈論的角度看來 [4],價格匹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避免價格戰。

像電子產品這樣標準化的商品,消費者從哪個商店買是完全一樣的,他們只會關心價格,所以特別容易打價格戰。在理論上這是一個囚徒困境,商店應該把價格壓低到只比成本略高才對,但事實並不是這樣。你會發現各家的價格幾乎都是一樣的,商店之間有很好的協調。

比如A商店實行了價格匹配。本來,競爭對手B商店之所以要降價,目的是為了能吸引更多的顧客,尤其是要把A的顧客搶過去。但是現在A說了如果B降價,我給顧客補足差價!那也就是說B就算降價也搶不到A的顧客 —— 那B還有必要降價嗎?

所以價格匹配是一種不用直接對話的協調。商店之間並沒有成立卡特爾組織,你政府很難說這有啥不對。

不過價格匹配主要是在互聯網時代之前特別常見。對消費者來說價格匹配是個很麻煩的做法,又要提交證據又要等著退錢。到了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詢到各家的價格,那我們直接買一個最低價的就行了。那這回商店沒辦法了吧?是不是應該競相壓價了呢?

並沒有。價格匹配的本質是你要降價我就跟著降價 —— 所以你降價沒用。這在互聯網時代其實更方便。

3.互聯網時代的合謀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布魯斯·布恩諾·德·梅斯奎塔(Bruce BuenoDe Mesquita)是一位應用博弈論專家,他寫了本書叫《預測師的博弈論》[5],其中講了個買車的方法。在美國買車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布恩諾·德·梅斯奎塔說你要買車先別去車行,你應該給每個車行打電話,告訴他們你今天下午四點之前要買一輛這個型號的車,而且告訴他們你會聽取附近所有車行的報價,這樣他們就會給你一個最低價格。

我家買車的時候親測了這個方法,的確有效。但是現在在我看來,關鍵這是暗中的競價。你跟這個車行談出來的價格別的車行是不知道的。如果車行A知道你跟車行B談出來的價格,而且車行A確保讓車行B知道,它一定會知道車行B給你的報價,並且一定會立即匹配那個價格,你猜車行B會怎麼做?

它就不會打這個價格戰。如果打價格戰不能吸引到更多的顧客,背叛沒好處,那這就不是囚徒困境了。

互聯網時代有很多比價網站,各家的報價一目瞭然,看上去像是一個為消費者服務的做法。但事實上,比價網站方便了商家之間的價格協調。

商店也在互相盯著各自的報價。如果某一個商店給某個商品降價,其他商店常常會在五分鐘之內也降價。特別是亞馬遜,有人專門做過研究,使用專門的算法根據別家的報價調整自家的價格。

你降價我也降價,那你降價又怎麼能搶走我的顧客,那你何必還降價呢?因為有這樣的協調機制,至少在報價這一點上看,消費者面對的其實只有一家店。

當然,如果你真想用降價的方法吸引顧客,其實還是可以操作的。比如你可以搞“滿減”之類的活動,商品價格不變,最後結賬的時候再給消費者實惠。中國的網店經常這麼做,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的網店仍然處在成長期,還在互相搶地盤。美國的網店已經成熟了,各自承認勢力範圍,儘量避免囚徒困境式的廝殺。

***

現在美國連“募捐”這種業務都已經形成壟斷集團了 [1]。你說你有個慈善項目,比如要搞研究攻克某種罕見病,想要向全國人民募捐,可以。但是你自己去募捐可不行,因為你的行動力太弱。你必須把項目包給一個專門搞募捐的大公司,它會派人挨家挨戶打電話敲門幫你募捐 —— 但是你只能得到全部收入的20%。

你說這也太不公平了,但募捐是個囚徒困境,勸說捐款的組織太多老百姓已經不勝其煩,讓一家大公司壟斷是最合理的辦法。大慈善組織全都聯合起來,而小慈善項目根本分不到什麼。

這個博弈格局是如果利益很大,而參與者很少,這些參與者就會聯合起來。只要上了這張桌子,穩穩當當就能瓜分天下,何必鬥個你死我活呢?

網上流傳一句話叫“上流社會人捧人,中流社會人比人,下流社會人踩人”。這句話說得很難聽,但是有幾分道理。合作的利益大就不會競爭,背叛的成本低才會背叛。

怎麼打破這個局面?一個辦法就是擴大市場準入,讓更多的參與者進來,讓商家的協調沒那麼容易。另外一個辦法就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反壟斷,相當於全體消費者聯合起來去對付那些巨頭。

要知道人家巨頭早就聯合起來了。

參考文獻

[1] David McAdams, Game-Changer: Game Theory and the Art of Transforming Strategic Situations (2014).

[2] 這兩張圖來自 Harlan Kessler, Investors Best Friend? seekingalpha.com, Nov 2013.

[3] https://en.israelidiamond.co.il/diamond-articles/diamonds/idex-price-index-july/

[4] Presh Talwalkar, The Joy of Game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ic Thinking (2014).

[5] Bruce Bueno de Mesquita, The Predictioneer's Game: Using the Logic of Brazen Self-Interest to See and Shape the Future (2009).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前幾講我們一直把囚徒困境當做一個不好的東西,但是這裡面有個立場問題。站在囚徒的立場來說,你希望促進合作;但是站在警察的立場上,你希望利用囚徒困境。

市場上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可以說一個好的囚徒困境。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希望所有公司聯合起來抬高價格,我們希望各個公司互相競爭。但公司是非常理性的參與者,他們會想各種辦法達成合作。

最常見的辦法是通過某種協調機制進行合謀。只要參與者足夠少,利益足夠大,合謀簡直就是必然的。

這不是一個正能量故事。

1.鑽石故事

你記不記得2006年的時候,有一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電影,叫《血鑽》?當時很多人看了這個片之後表示再也不喜歡鑽石了。採集工付出極大代價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錢都讓商人賺了,而鑽石不過是一種挺好看的石頭而已!

一個公開的祕密是鑽石根本就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天然鑽石的儲量其實很大,鑽石之所以賣那麼貴,是因為鑽石業務被壟斷了。

現在人們都把鑽石當做永恆愛情的象徵,說什麼“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 如果你認為這個類比是因為鑽石的化學性質特別穩定,我認為你是個特別可愛的人。

事實是把鑽石和愛情聯繫在一起,和把聖誕老人送禮物和聖誕節聯繫在一起一樣,都是商業宣傳的結果。結婚戴鑽戒的風俗是在19世紀才流行開來。

而就在19世紀,鑽石業務出現了一次重大危機。1869年,南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鑽石礦,導致鑽石的價格直線下降。商人們馬上意識到這是囚徒困境,各家競相壓價的結果是大家都得死。

結果鑽石商人們做成了一件博弈論意義上的壯舉:大家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全球範圍內的壟斷集團。這就是著名的戴比爾斯公司。

戴比爾斯完全不避諱壟斷這個事實,而且還引以為豪。戴比爾斯公司說我家壟斷,讓鑽石維持一個高價格,對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都有好處。

你可能跟我一樣不理解這對消費者有啥好處,但是戴比爾斯的邏輯是這樣的。所謂“鑽石恆久遠”,真正的意思是鑽石能保值。鑽石保值,你們的愛情才能保值。鑽石要是貶值,萬千消費者的愛情不也貶值了嗎?如果沒有了昂貴的鑽石,你們用什麼見證愛情呢?就算你還沒買鑽石,你也不希望鑽石貶值!

說的就好像戴比爾斯是個專門提供愛情服務的公司。總而言之,鑽石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商品,它必須價格貴才有人買,“貴”就是它的價值。

戴比爾斯這麼多年以來確實做得很好。它讓鑽石價格始終穩定在同一水平上,不降價,但也不漲價。它小心翼翼地不去刺激美國政府,因為美國有嚴厲的反壟斷法。它會收購潛在的競爭對手,哪裡新發現一個鑽石礦,戴比爾斯不惜代價也要買下來。它還教育你人工合成的鑽石跟天然鑽石有著微妙、但絕對是無比重要的差異。它玩的是一個滴水不漏的遊戲。

但問題是鑽石真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你戴比爾斯不可能永遠一手遮天。比如在1999年和2003年,加拿大的鑽石礦就宣佈和另外兩家珠寶公司合作,其中一家是著名的蒂芙尼(Tiffany)。戴比爾斯的壟斷被打破了。

麥克亞當斯在《遊戲改變者》[1] 這本書裡對鑽石業的未來表示了悲觀。當時是2014年,戴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大大下降。

但是我為了寫專欄專門去調研了一下,壟斷打破之後鑽石價格下跌了嗎?並沒有。

下面這張圖 [2] 是1987年以來戴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變化,的確是一路下降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但是鑽石的價格並沒有下跌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下面是2013年以後的數據 [3] ——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可以說,戴比爾斯失去壟斷地位之後,鑽石價格指數的*波動*的確是變大了,但總體來說,不但沒有下跌,反而還上漲了30%。

我們總是聽說什麼比如俄羅斯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天然鑽石礦,鑽石馬上就要不值錢了這樣的分析。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鑽石還是這麼貴,愛情真沒貶值。這是為什麼呢?

那當然是因為理性。鑽石業務的玩家仍然是少數,他們知道鑽石這個東西好就好在價格貴,那是絕對不能降價的。他們非常默契地形成了同盟。

那你說政府不是不允許公司聯合起來成立卡特爾嗎?是不允許。但很多協調是意會,不需要成立什麼敏感組織。

2.價格匹配

美國有些商店有個叫“價格匹配(price match)”的做法。比如你在我們商店買了個東西,一段時間內,如果你發現另一家店的價格比我們便宜,那你可以回來找我,我給你補足差價。有些商店甚至還會多給你差價的10%作為補償金。

有多少人買個東西還關心別的店賣多少錢呢?真正動用這條規則的顧客只是少數。但是既然商店敢這麼說,顧客就相信它家的價格真的夠低,也就沒必要繼續貨比三家了。而從博弈論的角度看來 [4],價格匹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避免價格戰。

像電子產品這樣標準化的商品,消費者從哪個商店買是完全一樣的,他們只會關心價格,所以特別容易打價格戰。在理論上這是一個囚徒困境,商店應該把價格壓低到只比成本略高才對,但事實並不是這樣。你會發現各家的價格幾乎都是一樣的,商店之間有很好的協調。

比如A商店實行了價格匹配。本來,競爭對手B商店之所以要降價,目的是為了能吸引更多的顧客,尤其是要把A的顧客搶過去。但是現在A說了如果B降價,我給顧客補足差價!那也就是說B就算降價也搶不到A的顧客 —— 那B還有必要降價嗎?

所以價格匹配是一種不用直接對話的協調。商店之間並沒有成立卡特爾組織,你政府很難說這有啥不對。

不過價格匹配主要是在互聯網時代之前特別常見。對消費者來說價格匹配是個很麻煩的做法,又要提交證據又要等著退錢。到了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詢到各家的價格,那我們直接買一個最低價的就行了。那這回商店沒辦法了吧?是不是應該競相壓價了呢?

並沒有。價格匹配的本質是你要降價我就跟著降價 —— 所以你降價沒用。這在互聯網時代其實更方便。

3.互聯網時代的合謀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布魯斯·布恩諾·德·梅斯奎塔(Bruce BuenoDe Mesquita)是一位應用博弈論專家,他寫了本書叫《預測師的博弈論》[5],其中講了個買車的方法。在美國買車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布恩諾·德·梅斯奎塔說你要買車先別去車行,你應該給每個車行打電話,告訴他們你今天下午四點之前要買一輛這個型號的車,而且告訴他們你會聽取附近所有車行的報價,這樣他們就會給你一個最低價格。

我家買車的時候親測了這個方法,的確有效。但是現在在我看來,關鍵這是暗中的競價。你跟這個車行談出來的價格別的車行是不知道的。如果車行A知道你跟車行B談出來的價格,而且車行A確保讓車行B知道,它一定會知道車行B給你的報價,並且一定會立即匹配那個價格,你猜車行B會怎麼做?

它就不會打這個價格戰。如果打價格戰不能吸引到更多的顧客,背叛沒好處,那這就不是囚徒困境了。

互聯網時代有很多比價網站,各家的報價一目瞭然,看上去像是一個為消費者服務的做法。但事實上,比價網站方便了商家之間的價格協調。

商店也在互相盯著各自的報價。如果某一個商店給某個商品降價,其他商店常常會在五分鐘之內也降價。特別是亞馬遜,有人專門做過研究,使用專門的算法根據別家的報價調整自家的價格。

你降價我也降價,那你降價又怎麼能搶走我的顧客,那你何必還降價呢?因為有這樣的協調機制,至少在報價這一點上看,消費者面對的其實只有一家店。

當然,如果你真想用降價的方法吸引顧客,其實還是可以操作的。比如你可以搞“滿減”之類的活動,商品價格不變,最後結賬的時候再給消費者實惠。中國的網店經常這麼做,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的網店仍然處在成長期,還在互相搶地盤。美國的網店已經成熟了,各自承認勢力範圍,儘量避免囚徒困境式的廝殺。

***

現在美國連“募捐”這種業務都已經形成壟斷集團了 [1]。你說你有個慈善項目,比如要搞研究攻克某種罕見病,想要向全國人民募捐,可以。但是你自己去募捐可不行,因為你的行動力太弱。你必須把項目包給一個專門搞募捐的大公司,它會派人挨家挨戶打電話敲門幫你募捐 —— 但是你只能得到全部收入的20%。

你說這也太不公平了,但募捐是個囚徒困境,勸說捐款的組織太多老百姓已經不勝其煩,讓一家大公司壟斷是最合理的辦法。大慈善組織全都聯合起來,而小慈善項目根本分不到什麼。

這個博弈格局是如果利益很大,而參與者很少,這些參與者就會聯合起來。只要上了這張桌子,穩穩當當就能瓜分天下,何必鬥個你死我活呢?

網上流傳一句話叫“上流社會人捧人,中流社會人比人,下流社會人踩人”。這句話說得很難聽,但是有幾分道理。合作的利益大就不會競爭,背叛的成本低才會背叛。

怎麼打破這個局面?一個辦法就是擴大市場準入,讓更多的參與者進來,讓商家的協調沒那麼容易。另外一個辦法就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反壟斷,相當於全體消費者聯合起來去對付那些巨頭。

要知道人家巨頭早就聯合起來了。

參考文獻

[1] David McAdams, Game-Changer: Game Theory and the Art of Transforming Strategic Situations (2014).

[2] 這兩張圖來自 Harlan Kessler, Investors Best Friend? seekingalpha.com, Nov 2013.

[3] https://en.israelidiamond.co.il/diamond-articles/diamonds/idex-price-index-july/

[4] Presh Talwalkar, The Joy of Game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ic Thinking (2014).

[5] Bruce Bueno de Mesquita, The Predictioneer's Game: Using the Logic of Brazen Self-Interest to See and Shape the Future (2009).

博弈論6:布衣競爭,權貴合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