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媒體新人解剖垂直度,過新手期並不難!

為自媒體新人解剖垂直度,過新手期並不難!

圖片源自網絡

現在,自媒體平臺有很多,但是幾乎都把“內容垂直”作為考評作者表現力的一個重要維度。

其實,垂直度更像一個坑,有點“八股”的味道,對有一定創作能力的自媒體作者而言,顯然有點不公平,誰也無法保證自己的思維會跳動到哪裡,腦中的靈感會突然間在什麼領域一閃而過。

有時候,在已經被機器人貼了標籤的,作者的“領域”中,反倒找不到什麼亮點可以展開,有點逼著作者生造、拼湊的節奏,更有質量的、生動傳神的內容反而不得不暫時擱置。

更令人頭疼的是,自媒體新人們,常常會對垂直度要麼摸不清頭腦,要麼不能耐心堅持。很正常,有的時候,在“別的領域”,突然間感觸良多,文思泉湧,很容易就流水行雲地生產出自認為質量很高的內容來,不發表總是心癢癢的。

垂直度,其實就是機器人通過數據積累以及比對,然後“認為”的,作者對某一領域的專注程度或者其內容的穿透力,並據此為作者打標籤。

就像在今日頭條,你可以認為機器人很機械,因為你更好的內容,常常會因為跨了領域,而不受它認可,因此推薦量很低。

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機器人很專情,因為只要你在它為你設定的領域內,能夠想辦法堅持,它的迴應是比較積極的。

到底內裡有什麼玄機呢?

為自媒體新人解剖垂直度,過新手期並不難!

圖片源自網絡

其實很簡單,頭條機器人沒有主動思維,那麼它只好根據你的內容,積累數據,並通過一定的算法,來給你打分,可以比對以下兩種情形:

一是四面出擊,東一棒槌西一榔頭,今天上一篇風花雪月,明天來一下生活小常識,後天又整一下時政評述......

那麼,機器人一收集,它一定不會因為你文章的優美動人而被打動,而只會機械地記錄:某全能君,A領域1分,B領域1分,C領域1分......

顯然,這樣一來,你突破的時間將被延長,甚至把整個號做入死衚衕。

今日頭條好像只認可作者一至兩個領域,往往只有一個。

二是選定領域之後,多觀察多思考多總結,持續專注於小範圍,把內容集中投射進某一領域,努力展現自己內容的穿透力。

這應該才是後臺機器人最“欣賞”的——這位大神,竟然能夠在一個這麼小的範圍內發揮這麼久,白話那麼多,人才啊!

這時,可能它的計算公式就會變成:某純情少男(女),A領域1分,A領域2分,A領域3分......

那麼然後呢?

為自媒體新人解剖垂直度,過新手期並不難!

圖片源自網絡

然後,你突破的時間,甚至是可以大概估算出來的,可能一不小心,機器人的媚眼就拋過來了,並且,隨著程度的深入,各個層面的橄欖枝,將會越來越多。

當然,有一定質量的真原創,是攻城略地的重武器,好比諸葛亮喜歡用的“衝車”,而垂直度,就恰恰是衝車前端尖銳的頂錐,屬於破壁神器。

頭條上的自媒體新手們,每天只有一篇的發文機會,因此,為了更快有所突破,當然最好是集中火力往前頂了。

小編題外話:歡迎交流探討,互動是暖心的,共贏是存在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