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周村區:把接訪大廳設在機關辦公樓裡 沒有圍牆不設卡'

淄博 農村 農村大眾 2019-08-31
"

沒有圍牆隔離,沒有門崗盤問,進了淄博市周村區政務中心綜合樓大門,右手邊就是區信訪局接訪大廳。上訪群眾可以自由進出,同其他辦事群眾一樣來解決問題,甚至可以拔腳就上電梯找相關部門單位、有關領導直接表達訴求。自2014年把接訪大廳搬到機關辦公樓裡後,上訪群眾推門就進、直來直去地反映問題,已經成了大樓裡司空見慣的情景。

“群眾來上訪就是有不滿、有訴求,不能冷漠地拒之門外,而應該主動迎進來,讓他們感到溫暖。”周村區信訪局局長蘇國迎說,“樓外的停車場是免費開放的,辦公大樓也可以自由進出。群眾本來就是帶著情緒來的,我們更應該體諒包容,不設置障礙,盡力解決好他們的問題。”

為方便群眾上訪、幹部接訪,2014年3月,周村區信訪局搬進綜合樓,跟區直各部門單位一起辦公。接訪大廳就設在二樓的東半區。走上樓外的臺階進了大門,不用再爬樓梯、坐電梯,群眾就能坐下來反映問題。

“原來不在一塊辦公,相對獨立,群眾來上訪,總覺得離黨委和政府有點遠。現在一體化辦公,群眾來這裡覺得沒受區別對待。到各個部門單位就是上樓下樓的事,來訪群眾覺得心裡踏實,也方便我們和各部門單位溝通協調。”周村區信訪局副局長肖東說。

這樣“不設防”,確實也帶來了不小壓力。“之前,信訪局有獨立的辦公場所,而且接訪區和辦公區是分開的。就算群眾偶爾有過激舉動,也不會對別人產生影響。”肖東說,“現在一出現‘群訪’,領導和同志們都能看到,確實也發生過直接堵領導的情況,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

近年來,隨著群眾維權意識、自主意識的不斷增強,各種矛盾呈現多發態勢。與訴訟渠道相比,信訪渠道的便利化讓更多的群眾選擇以信訪的形式尋求問題的解決,更希望通過信訪解決問題,使原本是聯繫通道的信訪部門承受了很大壓力。工作近9年,肖東把接訪工作戲稱為“出氣筒”。

“搬過來之後,來反映問題確實更方便了。小到夫妻吵架,大到房產糾紛,很多人都想通過上訪解決問題,甚至半夜還有來的。”肖東說。

儘管集中辦公讓來自各方的壓力也更加集中,但更多的是產生了多部門化解矛盾的巨大合力。“梳理上訪群眾的訴求後,只要是合理的,我們第一時間協調相關部門單位共同分析研判,第一時間回覆群眾辦理意見,讓群眾帶著問題來、帶著答案走。”肖東說。

“第一時間給答覆”的底氣,源於周村區對信訪工作的高度重視。8月26日一大早,因為辦理不動產權證遇到了麻煩,李國強(化名)來到區信訪局反映問題。接待他的,是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星。“王書記很有耐心,聽我抱怨了一通,第一時間幫我解決問題,心裡感覺很溫暖。”李國強說。

在接訪大廳的牆上,貼著一張區領導接訪時間表。“區委書記、區長等12位區領導,每月都會公開接訪。”肖東說,“有訪接訪、沒訪坐班,已經成了周村區信訪工作雷打不動的‘鐵律’。”

“再難也要堅持住、再累也不忘初心”,這是肖東對自己和同事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信訪是給群眾的一個渠道,一個平臺。需要從情感上貼近群眾,給他們‘解心結’,慢慢打成一片。有些上訪群眾跟我們互相留了電話,時不時會打個電話,路上碰到了也會打個招呼。”肖東說。2018年,周村區初信初訪結服率達到90%以上,信訪問題基本解決在區裡。

(農村大眾融媒體記者 戎寧 花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