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片酬降了!三到五折是常態 傳3000萬以上將嚴監管

作者/霍青城

2018稅務大年,影視行業稅務亂象叢生,稅務總局10月開始以霹靂手段整治,廣電總局11月接著倡導明星“限酬”。時間已過數月,2019新年伊始,影視行業變化幾何?

小娛走訪發現,“稅前”合同已成為行業共識,明星“限酬”效果頗為明顯。多位行業資深人士告訴娛樂資本論:“真的降了,明星片酬打3到5折,很普遍。”

有消息稱,準一線青年演員,普遍折價一半以上,以2000萬到3000萬成交者居多,有人甚至降了8成,1000萬成交;而大明星普遍低調,少有接戲,業內人士透露其市場上限為7000萬左右,片酬過億的時代已然終結。

業內某資深人士對未來持續看空:“片酬能到3000萬,已經很不錯了,市場每週都在變,在限薪令和稅務兩道關卡之外,三大視頻平臺日益收縮的預算,成為市場上更大的不確定因素。”

“再往後推一個月,1000萬的戲,明星們都得來搶。”這位資深人士認為,現在大家還能談談片酬,再過段時間,明星們討論的,將是“無戲可拍”。

與日益明朗的明星片酬相比,影視行業工作人員的稅負問題,依然在博弈當中。

獨立製片人秦小木表示:“以前通過工作室,幾個點稅率,現在最高要30%多,很多編劇、導演、監製等,收入都符合最高檔。值得欣慰的是,經過談判,片方往往會願意承擔一部分稅點。”

“大合同暫緩簽約,大家一直尋找其他可避稅通道。”一位影視公司財務總監對娛樂資本論透露,天津、廈門等地近幾日傳來的核定稅率消息,一度讓圈裡人振奮不已,但娛樂資本論發現,相關稅率文章已被刪除,此前的政策傳聞能否真正落地還有待觀察。

“市價7000萬封頂”,傳總局內部限價3000萬

秦小木做了4年製片,創建了多個滿員的影視交流群,消息四通八達。

此前,廣電總局2018年11月發出“限酬”通知,規定明星片酬40%和70%的比例,即主演片酬佔比不得超項目總預算的28%。隨後,三大視頻網站聯合正午陽光等6家影視公司公開聲明,演員總片酬不得超5000萬。

不過秦小木從一位近期頻繁出入總局的製片主任處打聽到,演員片酬不是5000萬封頂,而是超過3000萬,就很危險,很容易被抽查。對此娛樂資本論致電廣電總局電視劇司辦公室核實,對方迴應“未聽說,一切看公告。”

雖然沒有明文,但秦小木最近觀察的明星成交價幾乎沒有超過3000萬的,均為準一線青年演員。秦小木描述這一類演員為——有過大火作品,但不是男一女一,也單獨挑過大梁,屬於大家都知道的,但根基並不穩,遇到合適的作品就能穩升一線。

“這類準一線演員都喜歡報6000萬、8000萬的數字,以前可以談,談到4000萬就不肯降了,現在普遍成交價為2000、3000千萬,降一半,還都是稅前。”

另一位製片人告訴娛樂資本論,他獲得的情報也大概如此,如黃景瑜的《青春創世紀》,在限酬政策之前報價7000萬,政策之後,成交價為3000萬。當然還有降8成以上的,如報價6000萬的尹正,因十分喜歡《原生之罪》,自願降到1000萬。娛樂資本論分別以微博私信的方式,諮詢了黃景瑜和尹正的經紀公司關於演員片酬問題,截至發稿前,均未得到回覆。

“還有,你有沒有發現楊穎、唐嫣、趙麗穎這些大明星,一點動靜都沒有。”秦小木認為現在不管是稅務總局還是廣電總局,盯上的就是這些S級別的明星。“限酬、稅務標準擺在那呢,當然我們片方也不敢隨意請,風險太大,肯定會被查。”

“天下苦明星久矣。”秦小木表示演員“限酬”對行業十分利好,可以倒逼行業將更多的錢用作製作層面,不再唯明星論,也給了眾多二三線演員出頭的機會。“總侷限酬屬於倡導型意見,沒有法律強制效應,但就是給了全行業一個‘師出有名’,大家合力一起壓價。”

當然更積極的是市場反饋。過去2年裡,很多大明星、大IP劇都撲了,秦小木告訴小娛,現在業內認可的是平臺購片協議。“比如你有沒有湖南衛視、江蘇衛視的購片協議,購片框架也行,有沒有播出平臺參投?現在片方卡的是回收渠道,而不是明星咖位了。”

另一位從業8年的製片人唐朝告訴娛樂資本論,總局雖然對明星限酬,但市場需求仍在。“不可能準一線明星3000萬成交,S級的大明星也這個價,這不合理,也沒人接受。”

唐朝從去年至今經手了5個項目,最大一個的投資超5億,他向小娛確定地表示很多主演的片酬都超過了3000萬,合同上籤的是5000萬。“稅前5000萬,是根據總局精神和行業指導來定的,這個標準我們肯定滿足,不然也過不了審。”

雖然行業倡導將明星片酬限制在了5000萬,但唐朝仍然覺得S級演員的市場價不止這個價。“那些扛收視、票房的大演員,在現階段,我認為市場能給他們的上限是7000萬左右。”

唐朝告訴娛樂資本論,一個演員如果值7000萬,那麼一種處理方式為,給她5000萬的片酬,另外再給她的經紀公司2000萬的監製費。合同上的片酬屬於勞務報酬,稅率清楚,而監製費給到了經紀公司,明星最後怎麼能拿到,則十分考驗公司手段。

“最後就是用大量的衣食住行成本去抵消掉,1000、2000萬,對於經紀公司還是可以達到的,多了不行。所以我說市場給大明星的上限是7000萬左右。”唐朝解釋。

此前有傳言稱,陳偉霆就在慈文主控的《風暴舞》中拿了1.6億的片酬,目前該片已經殺青。娛樂資本論就此事諮詢了慈文傳媒的一位中層,得到的回覆為“謠言。”

“天價妖風總算能治了。”秦小木感慨,“以前那些大明星,動輒1億大幾的,我們哪敢想啊。現在你說我們拿著雞毛當令箭也好,反正5000萬,不能再多了。要是想請趙麗穎或者吳亦凡的,兩人加一起1個億,甚至我們可以給到1.2億再多一點,想想也沒那麼可怕了。”

片方只願承擔6%的稅點,總局或卡“發行許可證”

“明星從來不是什麼大問題,現在市場也不那麼吃他們,國家讓我們打哪就打哪唄,跟著黨走沒錯。”秦小木話鋒一轉,跟小娛不斷強調——“稅改”才是對行業影響更加深遠的大事。“這個點你們行業媒體一定要卡準了!”

11月,稅務總局要求影視公司對稅務問題進行自查,隨後,秦小木身邊註冊了工作室的編劇和製片人朋友,幾乎無一例外前往稅務部門申報“補稅”,相比之下,通過公司,而不是工作室進行個人收支的秦小木“逃過一劫”。

“我們行業裡的知名導演、編劇、製片什麼,幾百萬的報酬很常見,以前通過工作室只交幾個稅點,現在要補20%幾,變化巨大。”秦小木告訴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這幾個月幾乎沒聽到大項目開機,小體量的網大網劇倒有不少,而大合同大家都等著春節後觀望,到底怎麼簽約最好,稅率是多少,怎麼分配?

“現在是行業最迷茫的時候,明星的片酬有稅總看著、總局壓著,該交多少交多少,但具體到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呢?畢竟我們不比明星賺錢那麼容易,很多還是人生第一桶金。”秦小木長吁短嘆,把影視稅務緩解的希望壓在了春節後。

“11月稅總說要查影視稅務的時候,很多熱錢走了,接著12月,國務院就發文說‘電影發行免增值稅’,鼓勵社會資本投文化產業。”秦小木會心一笑,“你懂的,國家跟老百姓之間的關係很微妙,政策什麼的都是先放出來看看效果,後面有可能調整或者改進。”

寄託外界改變自然是下下策,日子還要過。

秦小木近段時間諮詢了很多財務、稅務籌劃以及法務人員,想在合法合規情況下少繳稅,得出的結論為“公對公”打款一定比“公對私”打款划算。以勞務報酬為例,按照新《個稅法》,個人收取勞務報酬扣除20%費用後,按3%-45%,7級稅率累進,最高為36%;而如果個人用工作室進行收款,按5%-35%,5級累進稅率,個稅最高為28%。

“工作室其實就是個人獨資企業,工作室賬戶可以由個人來操作。”秦小木現在對註冊工作室躍躍欲試,也在四處打聽稅收窪地。此外,她還有一個成熟的想法:不把錢從工作室賬戶上取出,這樣避免了極高的個稅,而自己一切的生活用度,都可以從工作室賬戶上走賬。“這樣一來,只要付出3%(小規模)或6%(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及相關附加稅!”

秦小木介紹,理論上工作室仍然是避稅最好的方式,但由於前一段時間補稅的風聲實在太緊,現在5萬以上打款就會受到監控,所以對工作室的使用大家持謹慎態度,現在業內人大多根據明星片酬的操作情況來進行參考。

“根據明星的情況,片方走賬,有公司的就先打公司賬上,談下來,片方一般願意承擔票面上6個點的增值稅點,至於公司要怎麼這筆錢取出來給藝人,那就是公司的事了。”

以明星為參考,秦小木認為業內工作人員談判最終會達成一個共識,就是“公對公”打款,片方願意承擔票面上的稅點(增值稅),乙方(藝人方)需要提供發票,流程為——見合同、見發票、再打款。至於公司賬上的錢怎麼取出來,則可以儘量用成本抵消。

“現在發票是整個行業裡最重要的事,稅前價、稅後價、誰去繳稅,一定要在合同寫的明明白白。甲方每打一筆錢,就一定要見到發票,所以一般願意承擔票面稅率。”

唐朝的見聞與秦小木大致相符,不過他告訴娛樂資本論,片酬市場仍然有監管不到的地方。“現在在影視行業,500萬-5000萬的合同,合同與實際相符,是什麼就是什麼;5000萬以上,會有1000、2000萬通過監製費的形式另外給公司;500萬以下的,多是一半合同一半現金。”

唐朝認為,不管怎麼操作,總局規定的40%和70%一定要滿足,而5000萬左右的片酬合同都會被總局抽查。最近製片群裡流傳出一條消息,其中就有“總局會在片方拿‘發行許可證’之前,要求看整體預算和所有演員賬戶的銀行賬單。”這條消息讓唐朝格外謹慎。“所以,預算、片酬一定要做好,不然可能意味著拿不到‘發行許可證’。”

事實上這條消息早在8月份總局發“限酬”令時傳出,至今沒有定論。娛樂資本論至此致電廣電總局電視劇司辦公室,得到的回覆為“現在還處在研究階段,有幾個方案正在考慮,有可能是由行業協會來監管,也有可能行政管理,但我們目前還沒要求收材料。”

另外,一位匿名人士爆料,有製片人想簽下藝人又因為總侷限酬,而不得不明面上做一份合同,私底下再跟藝人“打欠條”,最後甚至違約不給款。對此,唐朝和秦小木都認為十分不可信。“沒聽說過,現在是戲比人缺,不行可以換人,影視行業這個檔口,鬧呢?”

某地工作室核定1個稅點,律師:“事前”核定可能違法

由上文可知,“公對公”打款一定比“公對私”打款繳稅更少。縱使如此,“公對公”的個稅率最高也是28%的點,跟此前的幾個稅點比起來,人心不能滿足,也無法接受,何解?

前文提到片酬超過5000萬的明星,有部分款項可以通過公司用其他成本消化,最後轉移到明星手中。而如果成本不足以抵消,這筆錢再到個人手中,則少不了還要繳稅,情況有二:

1、 公司可以把這筆錢做成利潤分紅分給持股明星,其中以利潤為基礎要交一筆企業所得稅,一般是25%;而明星想要拿到這筆分紅,還得另外再上20%的稅點,這一套分紅程序下來,基本要付出45%的稅點。2、直接給明星發工資,交最高45%的個稅。

避無可避。

“工作室目前還是合法避稅的最好的途徑。”負責一家影視公司稅務籌劃的李當心向娛樂資本論表示,現在大部分稅收優惠區查的都是影視工作室,而把‘影視’改成‘文化’或‘傳媒’類工作室,其實核定稅率優惠依然可以享受。

“政策本來都是好的,是企業和個人濫用了,全年60%、70%的發票都走工作室,所以才會出那麼大的事,查起來都是問題。”李當心認為,想要避稅,就得把成本合理消化掉。

“一就是現實中的所有開支都要蒐集發票用來抵消,二是多開工作室,泛文化類的都行,可以覆蓋掉大部分影視項目,最後留幾十萬走影視工作室。”

李當心告訴娛樂資本論,現在被查的地區都把影視工作室的個稅徵收由“核定”改成了“查賬”,但很多沒有被查的地方依然以“核定”為主。

此前有消息傳出,註冊在天津濱海的影視工作室,增值稅、附加稅、個稅加在一起,共8個稅點就可以走完賬。娛樂資本論為此致電了天津濱海稅務局,得到的回覆為“工作室可能是核定也可能是查賬,這取決於工作室有沒有會計、有沒有自主做賬的能力等。”

無獨有偶,近日一篇自媒體文章在影視行業流行,主要內容為“國稅總局廈門稅務局調整個人所得稅核定徵收的公告”,其中稅務局將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等(工作室的不同主體)等,按核定稅率來徵個稅,其中影視行業為1%。業內一片振奮,奔走相告。

不過遺憾的是,這篇文章很快被和諧。娛樂資本論查詢國稅總局廈門稅務局官網得知,確實有這麼一個通知,落款時間為2018年12月28日,並附帶有“廈門市個人所得稅核定徵收率表”。其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個稅核定徵收0.6%;其他行業個稅核定徵收1%,而影視行業屬於其他行業。

明星片酬降了!三到五折是常態 傳3000萬以上將嚴監管

在那篇自媒體文章被刪除前,作者曾在評論區答疑,大概內容為:通知由國稅總局下發,與此前的地方政府隨意承諾不同,合法合規;核定徵收只針對財務賬目、稅收材料不全的小規模納稅人,年收入超過500萬的還是查賬徵收。

娛樂資本論以此致電國稅總局廈門稅務局,但截至發稿前未能接通。

錦天城合夥人劉雲剛律師認為,此前各稅收優惠地區為了招商引資,進行事先核定,也導致中央政府收入因核定徵收而減少,可以說地方政府把中央政府的稅都核少了。

“核定徵收不是不能用,是不能濫用。”劉雲剛表示,《稅收徵管法》規定了核定徵收的六種情形,《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也規定了核定徵收的條件。其中《稅收徵管法》規定的六種情形,除第一種情形外,實質都是“事後”核定,即稅務機關在程序上必須經過調查取證,認定納稅人符合核定徵收條件,才能確定採用核定徵收。

“如果不管納稅人是否符合核定徵收條件,事先都給核定,這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像以前那樣,利用工作室賬戶隱匿收入的真實性質,且事前就按核定的應稅所得率繳納,以範案中稅總的意見,這不是避稅,而是偷稅。”

明星片酬降了!三到五折是常態 傳3000萬以上將嚴監管

劉雲剛認為影視行業稅務問題如此嚴重,是這個行業的心態出了問題,大家都在繳稅,影視行業憑什麼要求少繳呢?

“假如是一個上市公司的高管,他要是拿那麼多工資薪金,也要按最高45%的稅率繳稅,而一個年收入幾萬甚至十幾萬元的普通打工者,最後可能不繳稅,或者適用最低3%的稅率繳稅。高收入多繳稅,低收入少繳稅,量能課稅,這是稅收公平原則的要求。”

“稅法是一張很嚴密的網,別老想著找漏洞,合法避稅是很難的。”劉雲剛認為現在國地稅合併,就是要維護稅法的嚴肅性和統一性,大家都要合法合規繳稅,影視行業最重要的是把心態調好,做到依法納稅。

“首先就是要稅務合規,把稅務風險先排除掉,不要拿職業生命開玩笑;其次,可以通過增強市場競爭力,消化這個稅務合規成本;當然,合法節稅,也是納稅人的權利,不違反稅法,這是底線。”劉雲剛建議。

本文源自娛樂資本論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