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隨想'

竹子 鄭燮 新竹 蘇軾 你好夏至 高潔 法務工作者明科 2019-08-17
"

我家牆外,有一片蔥蔥郁郁的竹林,每次從那裡走過,心裡總有一絲溫情。

"

我家牆外,有一片蔥蔥郁郁的竹林,每次從那裡走過,心裡總有一絲溫情。

竹子的隨想

在城市呆久了,偶爾會懷念老家的竹子。我喜歡它們朗朗的枝幹,靈脩而剛直的風格,還有蒼翠的綠意。尤其早晚時分,風吹竹葉的嫋嫋清音,一直都在我的記憶裡。

今年夏天雨水特多,竹子好像長得更綠。但它的綠與牆的白,不顯山,不露水,卻很少招人注意。這世上,人們多喜熱鬧,像竹子這般無花無果,終是落得冷清。

"

我家牆外,有一片蔥蔥郁郁的竹林,每次從那裡走過,心裡總有一絲溫情。

竹子的隨想

在城市呆久了,偶爾會懷念老家的竹子。我喜歡它們朗朗的枝幹,靈脩而剛直的風格,還有蒼翠的綠意。尤其早晚時分,風吹竹葉的嫋嫋清音,一直都在我的記憶裡。

今年夏天雨水特多,竹子好像長得更綠。但它的綠與牆的白,不顯山,不露水,卻很少招人注意。這世上,人們多喜熱鬧,像竹子這般無花無果,終是落得冷清。

竹子的隨想

上學時,讀過蘇軾的詩句:“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覺得,像東坡這樣錚錚傲骨、瀟灑豪放的人,也只有竹子才是他生命的菩提。至於那位難得糊塗的鄭板橋,他畫的竹子卻不糊塗,而是葉葉俊朗,枝枝豪情。而多年遠離鄉村的我,置身慾望的都市,一直渴望能有一管嫋嫋的笛音,把我的靈魂引向故鄉的竹林。

長期身居鬧市,鋼筋水泥中,綠色寡淡處,幸好牆外還有一片竹林。春夏時,它們三五成簇,爭相挺拔,亭亭玉立。深秋時,晨霧浸蝕,夜寒冷默,它們仍昂頭堅守,百折而立。冬天了,它們在飛舞的雨雪中,它們依然剛直,清新蒼翠。竹子,應該也是大地上的綠化植物,是一道耐看的風景。所以,無論是回故鄉還是外出旅遊,只要看到竹林竹園,我都會在那裡小憩片刻。我喜歡聽輕風吹拂竹葉的聲音,它會給人一種清新、自然、幽雅、無慾的感覺。無慾,並不是碌碌無為,而是要像竹子一樣,在堅實的土地上默默生長,讓生命更加燦爛,更加有意義。

我不知道,竹子為何空心;我不知道,竹子為何是一節一節地拔高;也不知道,竹子為何身姿總是筆直。可我知道,竹子是低調的,是執著的,在四季中始終保持本色。

我還知道,竹的生長,始終遵循節數,該長多高,循規蹈矩。它不像豆瓜之類,依著藤架使勁往上竄;也不像爬山虎,傍著高牆,有多高爬多高,沒有節制。

幾千年來,我們的東方文化,其實始終與竹子有著聯繫。從古至今,人們都把它與梅、蘭、菊稱為“四君子”,就可見其地位高潔。鄭板橋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更是歌頌了竹的堅勁精神。“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朱元璋也給予了竹子極高的讚譽。

有時下班回家,看見牆外的竹子,偶爾也有思索:我們紅塵的人,也應當像竹子一樣空靈通透,像竹子一樣挺拔和高風亮節。最近看見它旁邊長出了幼竹,又想起鄭板橋的《題竹畫》詩:“新竹高於老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來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自古以來,竹子就有樂於扶持新竹的美德,覺得把它贊為君子,真是名副其實。

"

我家牆外,有一片蔥蔥郁郁的竹林,每次從那裡走過,心裡總有一絲溫情。

竹子的隨想

在城市呆久了,偶爾會懷念老家的竹子。我喜歡它們朗朗的枝幹,靈脩而剛直的風格,還有蒼翠的綠意。尤其早晚時分,風吹竹葉的嫋嫋清音,一直都在我的記憶裡。

今年夏天雨水特多,竹子好像長得更綠。但它的綠與牆的白,不顯山,不露水,卻很少招人注意。這世上,人們多喜熱鬧,像竹子這般無花無果,終是落得冷清。

竹子的隨想

上學時,讀過蘇軾的詩句:“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覺得,像東坡這樣錚錚傲骨、瀟灑豪放的人,也只有竹子才是他生命的菩提。至於那位難得糊塗的鄭板橋,他畫的竹子卻不糊塗,而是葉葉俊朗,枝枝豪情。而多年遠離鄉村的我,置身慾望的都市,一直渴望能有一管嫋嫋的笛音,把我的靈魂引向故鄉的竹林。

長期身居鬧市,鋼筋水泥中,綠色寡淡處,幸好牆外還有一片竹林。春夏時,它們三五成簇,爭相挺拔,亭亭玉立。深秋時,晨霧浸蝕,夜寒冷默,它們仍昂頭堅守,百折而立。冬天了,它們在飛舞的雨雪中,它們依然剛直,清新蒼翠。竹子,應該也是大地上的綠化植物,是一道耐看的風景。所以,無論是回故鄉還是外出旅遊,只要看到竹林竹園,我都會在那裡小憩片刻。我喜歡聽輕風吹拂竹葉的聲音,它會給人一種清新、自然、幽雅、無慾的感覺。無慾,並不是碌碌無為,而是要像竹子一樣,在堅實的土地上默默生長,讓生命更加燦爛,更加有意義。

我不知道,竹子為何空心;我不知道,竹子為何是一節一節地拔高;也不知道,竹子為何身姿總是筆直。可我知道,竹子是低調的,是執著的,在四季中始終保持本色。

我還知道,竹的生長,始終遵循節數,該長多高,循規蹈矩。它不像豆瓜之類,依著藤架使勁往上竄;也不像爬山虎,傍著高牆,有多高爬多高,沒有節制。

幾千年來,我們的東方文化,其實始終與竹子有著聯繫。從古至今,人們都把它與梅、蘭、菊稱為“四君子”,就可見其地位高潔。鄭板橋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更是歌頌了竹的堅勁精神。“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朱元璋也給予了竹子極高的讚譽。

有時下班回家,看見牆外的竹子,偶爾也有思索:我們紅塵的人,也應當像竹子一樣空靈通透,像竹子一樣挺拔和高風亮節。最近看見它旁邊長出了幼竹,又想起鄭板橋的《題竹畫》詩:“新竹高於老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來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自古以來,竹子就有樂於扶持新竹的美德,覺得把它贊為君子,真是名副其實。

竹子的隨想

光陰裡,夏日的草木已深。幸好牆外有竹,讓我的生活可以不俗。既然日日能夠與竹相遇,我想,惟有慧及天地,才接古今,方可不枉然於蓬蓬翠竹間,朝夕為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