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救下的小乞丐,守護大明280年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人生一世,充滿了太多的未知,你隨手撒下的一粒善良的種子,或許不經意間長成了足以依仗一生的參天巨樹。

01、落難少年

公元1352年,24歲的朱重八還沒有加入抗元大軍,此時的他不過是一名四處流浪的和尚。

時值天下動盪,各路英雄揭竿而起:

潁州的韓山童、劉福通聚集的一眾人馬頭裹紅巾,人稱“紅巾軍”;

湖北人徐壽輝聚眾起義,並在蘄春自立為帝,國號天完;

定遠土豪郭子興散盡家財,引得數萬百姓據濠州堅守,郭子興自稱元帥,儼然一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派頭。

此時的朱重八卻在為下一頓飯而苦惱,就在他仿徨無助之時,救命的稻草從天而降:

兒時的玩伴湯和託人找到了他,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

對於飢腸轆轆的朱重八而言,最有誘惑性的消息是,聽說那個地方能吃上飽飯。

於是滿懷期待的朱重八就向著濠州出發,一番風餐露宿之後,就在他即將步入濠州城時,卻遇到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小乞丐。

朱重八沒有預料到的是,眼下的這個小乞丐會成為他一生基業的擁護者。

窮苦出身的朱重八,對小乞丐的境遇感同身受,因此便找來殘羹剩飯將他救活,再經過問詢才得知小乞丐是徽州定遠人:

名叫沐英,時年八歲。

沐英的父親死得很早,隨著家鄉爆發戰亂,沐英便與母親逃亡至外地,不料中途母親也病死了。

孤苦無依的沐英徹底成了孤兒,這才倒在濠州城外奄奄待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朱重八當即決定帶著八歲的沐英一起進城投奔郭子興,從此開始了兩人榮辱與共的奮鬥歷程。


朱元璋救下的小乞丐,守護大明280年

02、時來運轉

或許是上蒼感念於朱重八的這次義舉,在搭救沐英之後,朱重八的人生彷彿開掛一般,上司郭子興對他相當看重,不僅將他視作心腹,還將義女馬秀英嫁給他。

迎娶白富美之後的朱重八開始嫌棄這個極具鄉土氣息的名字了,隨後給自己取了一個高端大氣的名字--朱元璋,字國瑞。

公元1355年,郭子興病死,麾下的大部精銳被朱元璋繼承。

而且這一年,他與馬秀英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取名為朱標,而那個在他身邊的沐英,在馬秀英的建議下,被他們收作義子。

隨著勢力的壯大,躊躇滿志的朱元璋萌發了君臨天下的志向。

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水陸大軍攻佔了集慶,並將此地改名為應天府(現在的南京)。

12歲的沐英也參加了戰鬥,儘管這時他還只能算作孩子,但大戰在即他護衛在朱元璋左右絲毫不懼,已經顯現出了優秀的軍事素養。

六年後,已經長得孔武有力的沐英,被朱元璋授於帳前都尉,負責鎮守鎮江,隨後又被提拔為指揮使,負責位於浙贛交界的上饒城防。

公元1267年,盤踞江浙的張士誠覆滅,而就在三年前,漢王陳友諒死後,他的兒子陳理也在武昌城歸降了朱元璋,殘存的割據勢力中,就剩下浙東的方國珍了。

沐英軍事才能的顯露,就是從公元1267年開始的。

當年,朱元璋命胡廷瑞為徵南大將軍,率水陸大軍直逼福建剿滅方國珍。

沐英自領一支兵馬自西進攻,很快就攻破了江西與福建交界的分水關,一路攻城拔寨,與胡廷瑞的軍馬匯合,迅速控制住了福建。

公元1368年,平定天下的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立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那個和他一起進入濠州的小乞丐沐英,也由此迎來了人生的春天。

身為義子的他,與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兒子朱標一起,被朱元璋視作最具潛力的帝國班底悉心培養。


朱元璋救下的小乞丐,守護大明280年

03、坐鎮西南

雖然天下一統,但沐英的軍事輝煌卻沒有終結,從洪武元年到洪武十四年,他像一直剛健的獵鷹,巡視著帝國廣袤的疆土:

西征吐蕃、遠伐洮州、出兵蒙古,14年的征戰生涯不僅鍛鍊了他的謀略,也成就了他的赫赫戰功。

當年朱元璋統一北方時,元朝的殘餘勢力並沒有被肅清,他們退守到雲南大理一帶與世代鎮守於此的段氏家族勾結,伺機反撲。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公元1382年,朱元璋命令沐英、藍玉、傅友德領兵攻打大理,雖然段氏有蒼山洱海這樣的天險可以防守。

但明軍一路勢如破竹,沐英更是“身先士卒,策馬渡河,水沒馬腹,將士隨之,莫敢後,遂斬關而入”。

經此一戰,明軍以傷亡八千人的代價,殲滅段氏政權精兵兩萬多人,又收降了兩萬人,活捉了段氏兄弟。從五代時期延續了四百多年的大理段氏,就此覆滅。

而這個家族,即是金庸小說裡非常閃耀的大理政權掌門人,不過臨到亡國,也沒見他們使出“六脈神劍”、“一陽指”這樣的武功。

雲南平定後,沐英因為是自己的乾兒子又表現搶眼,朱元璋便加封他為黔國公,留守雲南。而一同出征的傅友德和藍玉,則被詔令回朝。

雲南少數民族與漢族混居,雖然形制上歸屬沐英,實際的管轄卻由當地的土司把持。

這些土皇帝眼見被一個外來的漢族年輕人管制,便紛紛出來作亂。最大的一次,麓川的土司思倫帶領了三十萬象兵殺氣騰騰的前來挑釁。

此時的沐英手中只有三萬人馬,但都裝備了能填裝彈丸的火槍。面對思倫的象兵,沐英決定出奇制勝。

他令士兵排成三排向敵軍開火,前排伏地、中排下蹲、後排站立,待前排放射完畢後退到中排填裝彈藥,周而復始以保持火力的延續。

而這種三排輪射的戰術,直到一百多年後才流傳至西方。

這樣先進的戰術下,思倫土司的叛亂很快被平定。

此後沐英又大興屯墾,發展教育事業,使得雲南這塊邊陲之地逐漸變成穩定的後方。


朱元璋救下的小乞丐,守護大明280年

04、最後的忠誠

朱元璋生性多疑,追隨他的功臣宿將大多難逃一死,然而卻放過了黔國公沐英。

其中緣由並非只是兩人曾經患難與共,還在於沐英本人懂得知恩圖報,與義父一家的感情相當深厚。

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沐英的乾孃馬皇后病逝,沐英聞訊後悲傷過度,吐血不止。

十年後,沐英的義弟皇太子朱標去世,沐英痛哭流涕臥床不起,幾天後也病故了,朱元璋感念於他的忠心,下令將其歸葬南京,追封為黔寧王。

沐英死後,沐英家族後人繼續以黔國公的身份鎮守雲南。

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卻沒有對雲南的沐家採取行動。

一方面,沐英作為朱棣的義兄,生前軍功顯赫很得朱棣的敬佩;

另一方面,無論是朱棣還是朱允炆,對於沐家而言都是自家人,不管誰坐皇位都還是朱家人,他們只需要恪盡職守,替朱家王朝世代守護住雲南。

直到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崇禎自縊明朝就此終結。

伴隨著弘光、隆武幾個流亡小朝廷的先後覆滅,廣西的桂王朱由榔被擁立為帝,史稱永曆帝,成為了復明勢力中唯一可以寄託的力量。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重兵圍剿之下,永曆帝一路潰退,不得已率部將赴緬甸避難,此時的雲南大部分處於清軍的控制中。

最後一任黔國公沐天波,作為沐英的十一世孫,依然恪守先祖遺訓,堅持為大明盡忠,最終與永曆帝逃難至緬甸。

公元1661年,迫於清廷壓力的緬甸突然翻臉,對著永曆帝隨行的大臣們舉起了屠刀,在動手之前,緬甸懾於沐家的威望,試圖留下沐天波的性命。

而忠心護主的沐天波奮起反抗,最終死於亂刀之下。

第二年,緬甸將孑然一身的永曆帝移交給清廷的鷹犬吳三桂,為了徹底斷絕漢人復國的念想,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用弓弦絞殺。

從公元1382年沐英受封黔國公鎮守雲南,到公元1662年沐天波身死異國。

總共歷時280年,比大明王朝276年的國祚還長了4年。

這一切,都源自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一次善舉。

老王:人生在世多行善,悲天憫人感蒼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