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冕冠的主人,就是被朱元璋諡為“荒唐”之名的“荒王”朱檀。朱檀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出生。15歲就藩兗州,後來他信奉道教,燒煉“仙丹”,求不老之藥,最終適得其反,“金石藥,毒發傷目”,本來有大好前程的魯王就這樣命喪黃泉,年僅19歲。(文丨七七 攝影:田可可)

魯荒王朱檀的故事

在山東博物館,藏有迄今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它用9道旒、162顆寶珠象徵親王的尊貴地位,同時表示與皇帝的尊卑之分。 它的形制,寄寓著明代帝王對國家長治、政治賢明的期望。這件鎮館之寶屬於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魯荒王朱檀。

明太祖朱元璋驅逐蒙元,重新建立漢族統一政權之後,分封諸王,分鎮諸國,以期“外衛邊陲,內資夾輔”。他以為,分封皇室,再加上廢宰相、削弱武將權力,便可保證萬世一統,避免內亂。朱元璋沒有料到的是,在他61歲的時候,年僅19歲的第十子,竟然早夭。正如他沒有料到他制訂的宗藩制度會帶來長達3年的靖難之役,又在兩百多年後,加速了明朝國祚的終結。

這魯王九旒冕到底是怎麼被發現出土的呢?還要從上個世紀說起。

魯荒王朱檀的故事

漂浮在地宮的珍寶

1969年,山東省鄒縣尚寨村的村民在九龍山挖防空洞時,發現了一個墓道。

當地的地理志記載:“九龍山,縣東北,距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山下有泗河、沂河和白馬河環繞。這是一個風水寶地。

明代魯荒王朱檀的陵墓就在這裡。這是一座規模浩大的陵園,築有內外兩城,城上有供守陵人據守的角樓,城中有近4米寬的道路,並有高大的、鑲嵌著玉石欄杆的享殿。然而到1969年,這些恢弘莊嚴的建築已大多毀於兵火,連享殿也已經傾頹,被改成了三間關帝廟。

幸而底下的墓室一直未被盜掘,而那條被意外發現的墓道,正通向這座王陵的地宮。1970年,山東省的文物部門組織考古隊,打開了明魯荒王陵。

當墓室那兩扇用巨石雕刻、重達3噸的大門被打開後,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幽暗的積水。這是一個好兆頭。長年的積水儘管會使陪葬品偏離原先的位置,但也能隔絕氧氣,使許多易於腐朽的器物能得以保存。

這是地宮的前室。在墓室中,有安置在大缸裡的萬年燈,燈火早已熄滅。中間是400多個木雕彩繪的車馬儀仗俑。後部,有一張保存完好的朱漆桌案,上面擺放著三隻盝頂寶匣,裡面有魯荒王的諡印,刻著“魯王之寶”。

更加寬敞的後室是魯荒王的安寢之所,中間安置著金絲楠木的棺槨。因為積水漂移,曾經威嚴肅穆的墓室顯得狼藉,陳設移位,桌案倒扣在棺床上。在棺槨東側,有兩個朱漆木箱。箱子長寬都超過半米,木質,外髹朱漆,漆面上刻畫出花紋,花紋內粘貼金箔。寶箱的四面和頂上都裝飾著團龍,伸展五爪,鬃鬣飛舞,四周祥雲環繞。提樑、鎖鑰均以鐵製,上面鏨刻陰紋,捶入金絲。在這兩個繁複華麗的箱子裡,人們發現了魯荒王的冠冕服飾,其中最為莊重的便是九旒冕。

魯荒王朱檀的故事

旒與充耳,對帝王的期待

冕,是帝王的禮帽,皇帝、太子、封王的專署配飾。在冕冠制度中,旒的多少是辨別身份的一大標誌。旒,是帝王冠冕前後懸掛的玉串。《禮記》中說:“天子玉藻,十有二旒”,意思是天子的冠上垂掛玉飾,一共有12道旒。藻,是貫穿玉珠的五彩絲線。

這是一種極為隆重的裝飾,也是尊貴的標誌。在《漢書·輿服志》中記載,天子佩12旒,而“三公諸侯七旒,青玉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為珠。皆有前無後”。這樣隆重的冠冕,只有在祭祀天地、祖宗和朝見時才能佩戴。民間則把這種冠冕稱為“平天冠”。魯荒王這個九旒冕前後共垂著9道旒,每道上9顆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顆,垂懸九旒正是明代親王冠冕的定製。

而王冠的形制不僅僅是華麗,它還寄寓了古代帝王的政治理想。冕的頂上有一塊長49.4釐米的綖板。綖板前端圓,後端方,以應“天圓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塗黑漆,以示莊重。前後端各懸掛9道由紅、白、青、黃、黑五色玉珠綴成的旒,垂覆在王的眼前。這種遮蔽視線的裝飾,象徵帝王無視煩瑣的日常小事,專心於國家治理、宏圖偉業。在綖板下方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各以絲線懸掛一枚玉石,垂掛到耳邊,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帝王不聽讒言,求大德不計小過,有所聞,有所不聞,從而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魯荒王朱檀的故事

旒冕是黑色的,黑色是明代帽子中的流行色,與其他朝代的帽子有明顯區別。除了竹、藤篾製成的,由於明代官帽有不少是用染成黑色的紗作的,所以也稱“烏紗帽”。當了官叫作“戴了烏紗帽”,革職的稱“摘去烏紗帽”,這些說法就源於明代,其他朝代的官帽不限於黑色,“烏紗帽”是明代特有的。而現存於山東博物館的明魯荒王九旒冕是唯一一件存世的古代冕服實物,也因此被稱為史上最牛烏紗帽。

朱氏王朝持續了276年,冕冠冕服的崇高地位也保持了276年,直到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冕服制度才被廢止。作為文物的垂旒全國只有兩件,一件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是民國初年袁世凱復闢登基稱帝時穿的一套仿古冕服中的冕冠;另一件就是魯荒王600多年前的明初親王冕冠,也是惟一一件存世的古代冕服實物,填補史闕,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歷史價值。

【國寶風采】

旒冕,是帝王的禮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九旒冕通高18釐米、長49.4釐米、寬30釐米。冕體為西竹絲編織成六邊形的網格狀冠胎,表面敷羅絹黑漆,多以脫落。冠前後分別鑲一倭角長方形金飾框,兩側有梅花金穿,貫金簪。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之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親王只能用9旒、9珠。魯荒王這個九旒冕前後共垂著9道旒,每道上9顆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顆,這和魯荒王朱檀親王的身份正相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