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夫婦因太窮死後被草草安葬,幾十年後,他們的墳地成了皇陵

朱世珍 朱元璋 明朝 十三陵 黃金 左都御史 2018-12-05

明代的皇陵共有兩處,一處是北京昌平的十三陵,一處是南京的明孝陵。不過要說皇陵,在朱元璋的老家安徽鳳陽也有一處,那便是他父親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和母親淳皇后的陵園,這也是明代最早營建的皇陵。

一對夫婦因太窮死後被草草安葬,幾十年後,他們的墳地成了皇陵

朱世珍,本名朱五四,是個窮得不能再窮的佃民,生前並沒有當過皇帝。他朱世珍的名字是朱元璋投身農民起義軍、有了一定身份後才給他起的。而他那仁祖的廟號和淳皇帝的諡號,則是朱元璋稱帝之日(1368年正月初四)追尊四代以上時才加上的。朱世珍夫婦儘管在死後得以居帝后之尊,但其生前卻備受窮苦生活的煎熬,十分悽慘。

朱世珍出生於至元十六年(1279年),家在元集路句容(今南京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其父朱初一,為元朝時的淘金戶,每年要想官府繳納一定數量的黃金。句容原本不產黃金,朱初一又不會淘金,只能用農副產品換成金子,然後再上交官府。

一對夫婦因太窮死後被草草安葬,幾十年後,他們的墳地成了皇陵

可是,金子難買,且價格昂貴,為了逃避官府的催逼,就在朱世珍八歲時,朱初一帶著全家逃到了泗州城北三十里的孫家崗(今江蘇盱眙縣)。朱世珍長大後娶妻陳氏,陳氏是盱眙縣津津鎮人。其父曾是宋朝大將張世傑手下的親兵,抗元鬥爭失敗後,為逃避官府追捕遷居津津鎮。

朱世珍在父母去世後家境越來越困苦,迫於生計,便於哥哥攜全家背井離鄉,四處謀生。其兄一家遷到了濠州鍾離東鄉。朱世珍一家則先後遷至安徽的靈璧縣和虹縣,後來也遷到了鍾離東鄉,不久又遷至鍾離太平鄉孤莊村,一家人給村裡的地主劉繼德做佃戶。

劉繼德為人刻薄,所以,朱世珍一家終年勞碌,生活卻越來越困苦。至正四年(1344年)春,江淮大地遭遇特大旱災,田地龜裂,顆粒無收,接著又鬧起了蝗蟲和瘟疫。這一年的四月初六,64歲的朱世珍因身染瘟疫,無錢醫治而去世,59歲的陳氏也於同月二十二日病故。

一對夫婦因太窮死後被草草安葬,幾十年後,他們的墳地成了皇陵

在這場巨大的災荒和瘟疫中丟掉性命的還有朱世珍的長子朱重四及重四的大孩子。一家四口的喪事只好由朱世珍的次子重六和17歲的小兒子重八(朱元璋)料理。據朱元璋親自撰寫的《皇陵碑》記載,朱元璋和二哥曾央求田主劉繼德,希望能施捨一小塊墳地。但劉繼德不但不給他,還把兄弟二人斥罵了一頓。最終還是劉繼德的兄長劉繼祖可憐兩兄弟,給了一塊墳地,朱世珍夫婦這才得以安葬。

可是由於家貧,下葬時卻是“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顯然是草草安葬了。後來,因為兵荒馬亂,陳氏的屍骨還曾被人盜發。

一對夫婦因太窮死後被草草安葬,幾十年後,他們的墳地成了皇陵

朱元璋發跡後,來到老家準備為父母重新安葬。當他收拾遺骸時,發現母親的指骨少了一節,經過反覆尋找,最終找到了指骨,但朱元璋不敢確認這就是母親的指骨。那時不像現在可以進行技術鑑定,無奈之下,朱元璋想起了指血驗骨一說,他咬破手指,使血滴在骨上,血液果然透入骨中。而用別人的骨頭驗證“則血不入”。於是,朱元璋才將母親的屍骨收齊重新安葬。

儘管朱世珍夫婦的葬地只是劉繼祖隨便給的一塊極為普通的地,但自朱元璋稱帝后,人們還是編出了種種傳說來神話這塊墓地。如明王文祿《龍心慈記》中記載:朱元璋抬著父母的屍體到劉繼祖給的那塊墳地,突然“風雨大作,索斷,土自壅為墳。人言葬九龍頭上”。

一對夫婦因太窮死後被草草安葬,幾十年後,他們的墳地成了皇陵

龍鳳十二年(1366年)四月,朱元璋自稱吳王,這時他打算將父母重新改葬,可是有人說“改葬,恐洩山川靈氣”。朱元璋覺得有理,便在原地為父母修建陵園。朱元璋登極後,皇陵的營建工程仍在繼續,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皇陵才基本完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