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回憶廣西南寧重型機器廠的發展輪廓

朱鎔基 社會 說越全傳 2017-03-31

在這樣的媒體平臺寫現在正在運營的企業,搞不好會被認為是做廣告而不讓發表,所以,說越哥只能寫以前的企業,不能拿現在的企業來說事兒,不然,一邊誤認為說越哥在做廣告,另一邊說越哥又沒拿人家企業任何一份廣告費,豈不是冤得慌?

粗略回憶廣西南寧重型機器廠的發展輪廓

說起南寧重型機器廠,那還得先說不說它的前身:南寧冶礦廠,這是一家成立於1958年,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一起誕生的機械工業部重點骨幹企業。那個時候的機械行業顯然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電子工業以及智能機器逐漸佔壓倒性地位,現在連“機械工業部”都不存在了,與工業相關的國務院直屬的部委裡面只有“工業和信息化部”了,從政府層面已經這樣,傳統機械行業走下坡路也就可想而知了。

粗略回憶廣西南寧重型機器廠的發展輪廓

當然,任何國有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原來的南寧重型機器廠雖然直屬於機械工業部,但是在地方也還是要有一個部門來管理的,機械工業部就委託給南寧市重工業局來歸口管理,以前從南寧重型機器廠的前身南寧冶礦廠還曾經走出過一位姓謝的南寧市副市長呢,那時候它可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機械加工特別是重型機械加工的設備和能力在中國南方都是首屈一指的,有鐵路專用線,在宿舍區還有別墅式的“紅軍樓”呢。在整個全國來說也只有朝陽重型機器廠等寥寥幾個廠可以與之抗衡,研究、設計、製造的產品涵蓋水泥、礦山、製糖三大門類,職工人數最高的時候也能達到六千多人。

粗略回憶廣西南寧重型機器廠的發展輪廓

說是涵蓋水泥、礦山、製糖三大門類,但在不同的時代也需要適應不同的需求,企業才可能生存。同樣是初建於1958年的柳州水泥廠,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決定引進丹麥著名水泥設備公司斯密斯公司的年產一百萬噸水泥的窯外分解生產線。那個時候的窯外分解技術,是質量穩定的水泥生產先進技術的代表,是一種趨勢。而此時的南寧重型機器廠,在水泥設備方面仍然摸索著發展年產60萬噸以下的迴轉窯技術以及沿用質量靠師傅、能耗較高的立窯技術,這顯然是與先進技術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的。沒過幾年,國家就不鼓勵發展立窯技術了。

粗略回憶廣西南寧重型機器廠的發展輪廓

製糖設備日子倒是好過得多:廣西是全中國的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眾多的糖廠每年榨季一過,設備就必須要檢修,南寧重型機器廠以其壓倒性的加工能力優勢,如果管理得當,理應傲視群雄,做得風聲水起才對。無奈由於體制問題,很多糖廠檢修的活倒是私人老闆承攬下來,如果在私人作坊能做就自己做,如果不能做再拿到國營大廠來加工,私人老闆中間賺差價,就這麼肥了私人,虧了國營。在這方面也有後來做得比較大的私人公司。

粗略回憶廣西南寧重型機器廠的發展輪廓

再就是礦山設備,礦山設備除了成熟的、利潤低的破碎機等產品之外,還得發展新產品才有可能生存得下去。礦山設備多數用到液壓裝置,說實話,咱國家的液壓產品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南寧重型機器廠發展井下汽車等新產品。九十年代是私人礦山企業暴增的年代,私人礦企老闆最講究的是效率,一天幾十萬上百萬的進帳,設備要用世界上最好的,它可不想和你國營設備廠家一邊使用一邊探索改進,覺得不好用直接不用了事。

粗略回憶廣西南寧重型機器廠的發展輪廓

就這樣,這三大版塊的發展都遇到了困難,而以前國企員工由於體制問題,並不是想裁員就能裁員的,一方面營收艱難,另一方面成本居高不下,對於企業核算來說就是虧損,若在以前,國有企業虧損了還有國家伸出援手,九十年代正是朱總理大刀闊斧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的時候,國有企業虧損了國家也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救濟了,自己想辦法吧。

粗略回憶廣西南寧重型機器廠的發展輪廓

幸好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也都遇到了困難,因此朱總理指明瞭一條康莊大道:那就是地方可以賣地,土地出讓金的九成歸地方財政。這時候,佔地58公頃的南寧重型機器廠就被盯上了,58公頃啊,什麼概念?就是58萬平方米,比2006年以前廣西最大的房地產樓房都大。當然,在這個地方搞商業房地產樓盤與規劃不太相符,倒是搞一個鋼材市場還不錯,於是,這裡的很多廠區都被改造成了鋼材市場,鋼材市場也需要分成一間一間的門面,招攬不同廠家、不同商家。就這樣的格局,如果哪天這裡被萬達或萬科之類的超大房地產開發商盯上,又得重新更換主人。

粗略回憶廣西南寧重型機器廠的發展輪廓

據說南寧重型機器廠還是有一部分人和工作繼續生存下來,被重組了,至於重組後的企業的生存狀況如何,只有裡面的人才清楚,但是有一點:存在即是合理,既然重組後能繼續生存,那當然也算是沉澱的精華了,料想應該挺好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