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前夕的蘇軍總參謀部

朱可夫 斯大林 歷史 小老趙的日常 2017-05-03

蘇德戰爭前夕的蘇軍總參謀部

蘇德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蘇軍總參謀部是國防人民委員的工作機關。是制定戰略、戰役計劃和協調、指導、保障戰略、戰役實施的專門機構。沙波什尼科夫元帥恰如其分地把總參謀部稱為“軍隊大腦”。

從1937年到1941年上半年,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蘇軍換了4任總參謀長。任職時間最長的是沙波什尼科夫元帥,他於1937年5月上任,1940年8月調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

沙波什尼科夫是幸運的,他是大清洗後倖存的蘇軍高級指揮員。同時,他又很不幸。在他任職期間,他指揮的這支軍隊“僅7.1%的指揮領導人員受過高等軍事教育,55.9%受過中等技術教育,24.6%受過速成教育(訓練班),12.4%的指揮員和政工幹部未受過軍事教育。……85%的人在35歲以下。……到1941年夏天,將近75%的指揮員和政工幹部任職都不滿一年。68%的指揮員僅有半年的少尉課程訓練時間。讓蘇聯臉面失盡的蘇芬戰爭也發生在沙波什尼科夫任上。對芬蘭作戰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內容是由沙波什尼科夫規定的”。據華西列夫斯基說,計劃的主要考慮是國際局勢要求在最短時間內結束此次軍事行動。進攻要以壓倒優勢的方式進行,以免引起其他國家的連鎖行動,避免戰事曠日持久。遺憾的是這個計劃沒有被最高軍事委員會採納,導致第一次蘇芬戰爭遭到慘敗。為此,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和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相繼離職,為斯大林的錯誤決策當了替罪羊。這個震驚世界的戰例部分起了鼓勵希特勒在蘇聯冒險的作用。

沙波什尼科夫離任後,梅列茨科夫於1940年8月接任總參謀長,於5個月後調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他不可能會有大的作為。1941年1月,根據斯大林的提議,朱可夫接任總參謀長。1941年7月,朱可夫向斯大林提出放棄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建議,怒不可遏的斯大林撤掉了朱可夫總參謀長的職務(現在,有新的資料指出這個情節是朱可夫杜撰的。究竟如何,有待考證)。之後,沙波什尼科夫再次復出任蘇軍總參謀長。

在沙波什尼科夫之前任總參謀長的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圖哈切夫斯基是蘇軍最有造詣的軍事理論家。他和其他軍事理論家一起創立了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大縱深戰役理論。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和葉戈羅夫元帥兩人任總參謀長的整個時期(1925年至1937年5月),正值蘇軍大縱深戰鬥、戰役理論從創立到成熟這樣一個軍事理論研究堪稱輝煌的時期。從30年代中期到1937年上半年,在總參謀部組織下,各大軍區和總參軍事學院不斷對大縱深戰鬥戰役理論進行深入探索和完善。其研究成果多次在首長司令部演習和實兵演練中被反覆論證,該作戰樣式最終被確立為蘇軍“在主要突擊方向作戰的突擊集團軍進行的戰役”。可以斷言,大縱深戰役戰鬥理論是機械化戰爭條件下遂行戰役戰鬥的最高境界,舍此,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可能再產生其他更適合的作戰樣式。

隨著這個理論的大部分創立者被鎮壓,大縱深戰鬥戰役理論被否定。隨後,根據所謂的西班牙戰爭經驗,作為大縱深戰役陸上主要突擊力量的機械化軍也被解散了。1940年將大縱深戰鬥定名為“諸兵種合成戰鬥”。但是,沒有資料顯示大縱深戰役理論在戰爭第一階段佔據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作為黨和政府的最高領導,斯大林對總參謀部的工作很少感興趣。戰前是這樣,戰爭初期也是這樣。在當時情況下哪怕勉強把蘇軍總參謀部稱為“軍隊大腦”也是令人尷尬的。實際上,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以前,蘇軍真正的“大腦”是斯大林。據朱可夫說,戰前的幾任總參謀長都沒有機會向斯大林詳細報告關於國家防禦狀況和關於亟待解決的潛在敵人的能力等問題。朱可夫認為,頻繁更換總參領導的直接後果是使任何一任總參謀長都不可能完全掌握國防情況,也不可能深入地全面考慮未來戰爭的一切方面。

令朱可夫沒有想到的是,作為總參謀長,他自己在戰爭的第二天就被打發到了作戰相對順利的西南方面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