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二戰的著名坦克,望而生畏的德國虎式坦克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其威猛火力和厚重的裝甲,在戰場上創造了令人記憶深刻的戰爭神話。誠然,如果雙方坦克一對一對抗的話,“虎”式坦克可能佔得上風,但是,戰爭從來不是遊戲,戰場上怎樣有利於自己便怎樣打,“好虎架不住一群狼”,二戰中不可一世的“納粹老虎”成為“戰場上的王者,戰爭的失敗者”!這實在是歷史的幸事。

虎式坦克“絕唱”:戰場上的王者,戰爭的失敗者!

蘇聯T-34中型坦克的問世,使納粹德國陷入嚴重的“T-34危機”之中。德國軍方除了積極研製綜合戰鬥力強的“黑豹”戰鬥坦克外,還加快研製能引導中型坦克實施突破的“虎”式重型坦克,以對付蘇聯紅軍的T-34坦克和KV-1重坦克。

老虎出籠,最強坦克是這樣煉成的

應德國陸軍武器局的要求,德國的亨舍爾公司和波爾舍公司各自提出了一套設計方案,樣車的研製代號為VK3601,最終亨舍爾公司製成了VK4501(H)樣車,波爾舍公司製成了VK4501(P)樣車。1941年4月20日,兩家公司製成的樣車在希特勒面前展示,以祝賀他的生日。同年7月,兩家公司都用克虜伯公司製成的炮塔裝在自家制成的底盤上製成正樣車,並進行進一步整車測試和評比。PK的結果,亨舍爾公司研製的VK4501(H)樣車被軍方選中。正式定型後,被命名為PzKpfwⅥ“虎”(Tiger)I式重型戰鬥坦克,簡稱“虎”I式重型坦克或“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於1942年8月正式投產並開始裝備德軍。1944年4月,達到最高月水平的105輛。到1945年2月,共生產了1354輛“虎”式重型坦克。人們通常以1943年7月為界,將“虎”式重型坦克分為早期型和後期型兩種。

“虎”式坦克在外形和結構上有許多突出的特點,如動力裝置後置、傳動裝置前置的總體佈置方案,重疊式負重輪,外置式空氣濾清器,長身管的88毫米坦克炮,炮塔兩側有觀察孔、手槍射擊孔和安全門等。在外形上,炮塔及車體側面的裝甲是垂直的,車高較高,顯得高大威猛。

“虎”式坦克的戰鬥全重達到了57噸,在二戰期間大量裝備的重型坦克中,其戰鬥全重僅次於隨後裝備的“虎王”式重型坦克,而高於“斯大林”二號和M26“潘興”重型坦克。車長8.24米,車寬3.73米,車高2.86米,“塊頭”比較大,這也是它顯得威武的一個方面,當然,形體大也意味著中彈面增大。乘員為5人:車長、炮長、駕駛員、裝填手和無線電員兼前機槍手。車長和炮長位於火炮的左側,裝填手位於火炮的右側,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無線電員兼機槍手位於車體前部右側。車體內由前至後分別為:駕駛室和傳動裝置、戰鬥室和動力艙。這種發動機後置、傳動裝置前置的總體佈置方案的優點是整車的縱向重量分配較合理,可以擴大戰鬥室的空間,有利於縮短車長等等。突出的缺點是,由於有了傳動軸,使整車的高度增加,坦克的戰鬥全重增加。二戰以後的中型坦克和主戰坦克上一般不再採用這種佈置方案。

在二戰的各國坦克中,“虎”式重型坦克的厚重的裝甲是出了名的。讓我們看一看其中的究竟吧!

虎式坦克“絕唱”:戰場上的王者,戰爭的失敗者!

“虎”式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均採用軋製鋼裝甲全焊接結構,各部位的裝甲厚度在26~102毫米之間,炮塔防盾的裝甲最厚,達97~200毫米,車體正面裝甲的厚度達102毫米。側面裝甲是垂直的。拿二戰時期的標準來看,這一裝甲厚度是相當可觀的了。實彈射擊的結果表明,用英軍的6磅坦克炮彈(口徑57毫米)對“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進行射擊,即使射擊距離只有270米也不能貫穿裝甲。要想能在通常的作戰距離上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必須要用75毫米以上的坦克炮才行。不過,頂部和側面的裝甲相對較薄,成為“虎”式重型坦克的薄弱環節,促使盟軍往往用低空轟炸機攻擊或使坦克及反坦克手繞到“虎”式坦克的側面去攻擊。

虎式坦克“絕唱”:戰場上的王者,戰爭的失敗者!

“虎”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令人生畏的KwK36型88毫米坦克炮。這種坦克炮是著名的德軍88毫米高炮的車載型,身管長為56倍口徑,閉鎖機構由橫閂式改為立閂式,炮口處採用雙氣室式炮口制退器,使後座距離減小,適於車載。

說起88毫米高炮,可是大有來頭,不僅歷史悠久,在二戰期間也出盡了風頭。在著名的北非阿萊曼戰役中,隆美爾兵團的88毫米高炮用來打坦克,給兵力佔優勢的英軍坦克以沉重的打擊,成為“英國坦克的剋星”。

這種KwK36型88毫米坦克炮,採用電擊發方式,駐退機和復進機都是液壓式,炮塔驅動方式也是液壓式的,炮塔轉1圈需要25秒鐘,火炮的實際高低射界為-9~+10度。所用的彈種包括:被帽穿甲彈(AP39)、鎢芯穿甲彈(AP40)和榴彈。AP40穿甲彈的彈頭重僅7.5千克,比原來的88毫米穿甲彈要輕得多,但穿甲威力不減反增,在10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105毫米厚的鋼裝甲;在5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擊穿126毫米厚的鋼裝甲;而AP39彈在500米的射擊距離上僅能擊穿110毫米厚的鋼裝甲。

因為德國不產鎢,所需的鎢壘靠進口,在二戰的中後期,希特勒下令:“不能將寶貴的鎢用到炮彈上”。這樣,穿甲彈又回到“鋼彈的時代”。彈藥基數為92發,一般的配比是AP39“鋼彈”61發,AP40“鎢芯彈”8發,榴彈23發,可見“鋼彈”還是佔主流的。炮彈的佈置如圖所示。車體兩側4個炮彈箱內裝彈16×4=64發;車體底部4個炮彈箱內裝彈4×4=16發;炮塔下面炮彈箱內有6發彈,只能在坦克停下來才能動用;駕駛員右側炮彈箱內有6發彈。

“虎”式坦克的輔助武器為2挺MG34型7.92毫米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佈置在88毫米火炮的右側;1挺為前機槍,佈置在車體前部右側,由無線電員兼前機槍手操縱射擊,前機槍的方向射界為左右各15度,高低射界為-7~+20度。機槍彈的彈藥基數為4 800發。

炮長的瞄準鏡為雙目式,後改為單目式。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2.5倍,後改為5倍。此外,“虎”式坦克的早期型上還裝有手提式光學合像式測距儀,後期型上在車長的指揮塔上裝一個支架來固定安裝測距儀。乘員的觀察條件良好,各乘員觀察縫隙處都採用了防彈玻璃保護,厚度達94毫米。炮長的觀察死界為:前方及側面為1067毫米,後方為2 133毫米;駕駛員的觀察死界為914毫米。由於有前機槍,無線電員兼前機槍手的觀察視界受到限制。由於車長指揮塔有5處縫隙,四周觀察的條件最好。

虎式坦克“絕唱”:戰場上的王者,戰爭的失敗者!

虎頭蛇尾,“笨老虎”的軟肋

“虎”式坦克火力強大,防護超群,堪稱是一隻成猛的“老虎”;然而,它的機動性較差,又使它成為一隻笨重的“老虎”。 “虎”式坦克的動力裝置為HL210P45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機,最大功率為650馬力,裝在首批生產的250臺“虎”式坦克上。其後生產的“虎”式坦克上,裝上了HL230P45型發動機,最大功率提高到700馬力。即使是最大功率提高到700馬力,其單位功率也只有12.3馬力/噸,致使它的最大速度和越野平均速度較低,機動性較差。

傳動裝置的豐體為預選式機械變速箱,有8個前進檔和4個倒檔。行動裝置的最人特點是採用了重疊式負重輪,也稱為交替排列式負重輪。這種負重輪佈置方式的優點是地面壓力的分佈較均衡,運動阻力較小,但其結構較複雜,負重輪之間也易於“藏汙納垢”,更要命的是,一旦裡面的負重輪被打壞後,必須將外面的負重輪卸下來後才能更換,打起仗來這可是個大缺點。所以,除了德國二戰時期的“虎兄豹弟”等坦克和自行火炮外,已不再採用這種負重輪佈置方式。懸掛裝置為扭杆彈簧懸掛裝置,最前和最後負重輪處裝有液壓減震器。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履帶板的寬度為725毫米,是一種超寬履帶,每條履帶有96塊履帶板。採用超寬履帶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坦克的單位壓力。但是,這樣一來又使整個坦克更加笨重,車寬增加,根本不可能鐵路運輸。解決的辦法是,軍方又設計了一種窄軌履帶,其寬度為520毫米。當需要鐵路運輸時,先要將寬履帶及外側負重輪卸下,換上窄軌履帶。“虎”式坦克的笨重,在這一點上也可見一斑。

此外,“虎”式坦克還裝有潛渡裝置,利用本車隨車攜帶的拉桿天線似的通氣筒,可以在不超過4.5米的水深中潛渡。德國佬讓重型坦克實現潛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們認為,“虎”式坦克太重,好多橋樑無法通過,應利用潛渡方式,便可以克服大部分水障礙。應當說,這套潛渡裝置基本上是成功的,在1943年4月6日至16日間,共進行了30次潛渡試驗,取得了基本的成功。隨後在495輛“虎”式坦克上裝上了潛渡裝置。在隨後的部隊使用中,發現這套潛渡裝置結構較複雜,安全性上也有一些隱患,部隊建議對它進行改進。由於戰事吃緊,這項改進工作未能進行到底,這樣,在第496輛“虎”式坦克之後,不再裝潛渡裝置。

“虎”式坦克的最大速度為38千米/時,最大越野速度僅為20千米/時,名義最大行程為195千米,實際最大行程僅為100千米,實際越野行程僅60千米。機動性差,成為“納粹老虎”的一大軟肋。

“虎”式重型坦克火力強大,防護性超群,對盟軍的裝甲車輛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也創造出許多驚人的戰績。但是,“虎”式坦克的諸多缺點,也是有目共睹的。大體上有以下幾個方面。

虎式坦克“絕唱”:戰場上的王者,戰爭的失敗者!

第一,機動性較差,最大速度較低,最大行程也較小。由於車重較高導致的越野機動性和通過性均較差,使得盟軍的機動性好的坦克,往往繞道“虎”式坦克的側面和後面去攻擊它,令其苦不堪言。

第二,外形龐大,容易被擊中。

第三,坦克的重量大,通過橋樑困難。共潛渡裝置不太理想,生產半途而廢,克服水障礙的能力較差。

第四,炮塔的旋轉速度較低,不適於陝速捕捉目標及轉移火力。

第五,重疊式負重輪在冬季易於凍結,使履帶無法轉動。戰損時,更換內側的負重輪較困難。

第六,需要鐵路運輸時,還要換上窄履帶,卸下外側負重輪,不僅費時費力,還影響戰役和戰術機動。

虎式坦克複雜的製造工藝讓坦克的機械故障率極高、產量有限,讓德軍吃了啞巴虧。虎式坦克由於設計過於複雜,其故障率很高,雖然在前線配有修理技師,但是笨重的裝甲給修理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另外,製造1輛“虎”式需要25萬工時,複雜的製造流程和工藝使得虎式坦克產量不足,整個二戰期間虎式坦克的數量只有1355輛,這樣的數量實在是少得可憐。

由於有這些突出的缺點,導致“虎”式重型坦克不得不於1944年8月便停止生產,大有“虎頭蛇尾”之勢。

老“虎”臨終絕唱,王牌部隊戰鬥記

“虎”式重型坦克的基本組織形式為獨立重型坦克營,作戰時歸集團軍或軍司令部指揮。從1942年6月到1944年6月,德軍先後組建了13個“虎”式重型坦克營,即國防軍第501、第502、第503、第504、第505、第506、第507、第508、第509、第510“虎”式坦克營,再加上黨衛軍裝甲師中的第101、第102、第103“虎”式坦克營。

虎式坦克“絕唱”:戰場上的王者,戰爭的失敗者!

“虎”式坦克營的標準編制為:營部有3輛指揮坦克,3個戰鬥坦克連每連有14輛坦克,這樣,全營共有45輛“虎”式重型坦克。也有的坦克營超編,如1944年3月,第502坦克營的坦克連編有26輛坦克,全營共編有81輛“虎”式坦克。此外,還有采用混合編制的情況,如將“虎”式重型坦克和Ⅲ型或Ⅳ型中型坦克混編,多為臨時的編制。

瞭解一下各坦克營的徽標,還是很有意思的。第501坦克營的徽標為“黃色的老虎”;第501坦克營的徽標為“黑底的大象”;第503坦克營的徽標為“黃色的虎頭”;第504坦克營的徽標為“履帶和長矛”;第505坦克營的徽標為“鬥牛士及公牛”;第506坦克營的徽標為“一隻老虎坐在W字上‘手’持盾牌”;第507坦克營的徽標為“盾牌中有一位打製利劍的鐵匠”;第508坦克營的徽標為“白色或黑色的公牛”;第509坦克營的徽標為“虎頭”;第510坦克營的徽標為“豺狼”。看來大都以凶猛的動物來作為徽標。

虎式坦克“絕唱”:戰場上的王者,戰爭的失敗者!

在二戰的中後期,“虎”式重型坦克被廣泛用於東線和西線戰場。在蘇聯、波蘭、北非、意大利和德國的郊野和城郊的戰鬥中,都能見到“納粹老虎”的蹤影。通常,“虎”式坦克在重大戰役的關鍵時刻使用,主要用於進攻作戰,有時也用於防禦作戰中的反衝擊。個別情況下,還充當遠程炮兵和防禦支撐點的角色。在一系列重大的攻防戰役中,不乏“猛虎”發威、主宰戰場的戰例,常常令盟軍官兵“談虎色變”。但是,由於它是盟軍重點獵殺的對象,更多的則是“好虎架不住一群狼”、“虎落平陽被犬欺”的局面,特別是二戰的後期,盟軍強大的地空火力常常將“納粹老虎”置於死地。十幾個“虎”式重型坦克營在德軍的戰略潰敗中被逐個殲滅,不可一世的鋼鐵“老虎”,最終成了第三帝國的殉葬品。下面介紹“虎”式坦克參加的幾個典型的戰例。

1942年9月21日,“虎”式重型坦克首次用於列寧格勒戰役中。是役,德軍第502坦克營第一連的4輛“虎”式坦克投入列寧格勒攻堅戰。交戰中,有3輛“虎”式坦克被密集的蘇軍反坦克炮火擊中而失去戰鬥力。其中的一輛“虎”式坦克起火燃燒,其餘幾輛則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初戰的失敗,充分暴露出“虎”式重型坦克笨重、機動性差的弱點,德軍官兵稱它為“傢俱搬運車”。

虎式坦克“絕唱”:戰場上的王者,戰爭的失敗者!

作為“德國裝甲兵這隻黑天鵝臨終前的美妙絕唱”,庫爾斯克大會戰是是德軍早期動用“虎”式坦克最多的戰役之一。戰役中的“虎”式坦克真的很像奧托・卡利歐斯戰後回憶錄的標題——《泥濘之虎》。當時德國總計生產出310輛“虎”式坦克,用於庫爾斯克戰場上的就有182輛,分別隸屬於第503、第505坦克營和黨衛軍第101、第102和第103重型坦克營。“虎”式重型坦克充分發揚了88炮威力大、射程遠的優勢,在戰鬥的初期,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例如,在7月6日凌晨的戰鬥中,第505重型坦克營和蘇軍第107坦克旅來了個“硬碰硬”。坦克交戰的結果,蘇軍損失了46輛T-34坦克,而“虎”式坦克損失很少。但是,德軍的“好景”不長,由於德軍低估了蘇軍大縱深堅固防禦和反突擊的能力,在隨後的坦克大決戰中,蘇軍的坦克發揚了近戰、集中突擊的優勢,再利用地雷攻擊“老虎的肚皮”,使“虎”式坦克損失慘重。以第503坦克營為例,到7月8日,該營有34輛“虎”式坦克失去了戰鬥力,無法再發動有效的攻擊。在會戰中,蘇軍的一個SU-152自行火炮團創造了擊毀12輛“虎”式重型坦克的記錄,打破了“虎”不可戰勝的神話。

虎式坦克“絕唱”:戰場上的王者,戰爭的失敗者!

1944年6月6日,盟軍發起了史上最大的諾曼底登陸作戰。在盟軍登陸作戰成功後,德軍統帥部調集了最精銳的裝甲部隊發起反擊,法國成了主戰場,當時有671輛“虎”式坦克投入作戰。應當說,一開始,盟軍的坦克兵有點懼怕這隻“老虎”,“謝爾曼”坦克的乘員儘量避免和“虎”式坦克正面作戰,而是繞到側面和後面去攻擊“虎”式坦克。再加上盟軍的低空支援的戰鬥轟炸機攻擊“虎”式坦克的薄弱的頂部裝甲,致使“虎”式坦克損失慘重,僅在1944年7月就有195輛“虎”式坦克被擊毀,被稱為“虎”式坦克的“黑色的七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