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諸葛亮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魏延 青史依舊 2017-06-20

魏延有勇有謀,善待士卒,是關羽和張飛死後唯一一名棟樑之材和勇冠三軍的上將。劉備攻取益州和漢中之後,獨具慧眼,提拔當時資歷並不明顯的魏延為漢中都督,讓他遠離首都成都,統率大軍,可以看出劉備對他的重視和信任。也因為這個任命,蜀軍“一軍皆驚”。

南征中,諸葛亮名正言順地把魏延的漢中軍隊兼併為北伐軍隊,剝奪了他鎮守一方的軍權。看到魏延很有情緒,諸葛亮為了安撫他,就升他為丞相司馬,領涼州刺史。從此以後,魏延成為諸葛亮的直接下屬。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魏延具有突出的軍事才能,自視甚高,客觀上又是諸葛亮的政敵,現在又被諸葛亮收編為部將,心中不平之氣難免會表露出來。諸葛亮也毫不客氣地經常給他小鞋穿,所以二人的關係並不融洽。

諸葛亮並不長於軍事。《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以實事求是著稱,他曾經評價諸葛亮稱:“諸葛亮只是擅長處理政務和管理少數民族事務,軍事作戰不是他的長項(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這樣,諸葛亮為了牢牢地控制北伐的進度,一直不敢起用唯一具有大將才乾的魏延,就讓他老死軍中,枉自蹉嘆英雄無用武之地。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魏延的事業心極強,他對諸葛亮偏襲隴右、龜速前進、勞民傷財的做法尤其不滿。魏延主動向諸葛亮提出大膽建議:說他準備像當年韓信一樣,統領萬人,兵出子午谷,和諸葛亮會師於潼關,直撲洛陽,統一天下。但諸葛亮當然“置之而不許”。魏延憋了一肚子氣,心灰意冷,經常發牢騷諷刺諸葛亮膽怯,宣洩自己的不滿(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魏延可能是高明的軍事家,但未必是一位老練的政治家,他並不清楚諸葛亮為什麼要“怯”。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其實,大風大浪走出來的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諸葛亮並不是“怯”,他的北伐根本就不想冒險深入曹魏的首都,“恢復漢室,還於舊都”,全盤統一中原。諸葛亮的目的,只是在於敵人防守空虛的西南邊陲偶有小勝,給蜀漢軍民以信心,從而樹立自己的威望。諸葛亮何嘗不想直撲洛陽,可這樣做有命去,無命回,這樣的事謹慎的諸葛亮當然不會做,歷史也證明了諸葛亮確實有先見之明!

魏晉三國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還在中原。中原地區積累了中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政治資源。以弱小的西蜀和江東等還沒有開發的地區去攻擊“北方上國”、完成統一大業那幾乎是痴人說夢罷了。這一點,從日後東晉和南朝,乃至後來的南宋北伐中原的史實中,就可以看出來。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東晉的權臣、大將桓溫“欲立功河朔,還受九錫”,乘著北方胡人內亂,帶著大軍北伐。他一路上勢如破竹,直撲長安。但到了離長安不遠的地方,桓溫的大軍就駐紮下來,不肯往前走半步 這時候,北方有名的戰略家王猛聽說桓溫進入漁關,就穿著簡單的衣服去拜見他。這哥們兒也是一位非常自信的主兒。他因為常年潛心研究國際政治,老婆又偷懶不給力,身上的蝨子經常橫行無忌。

桓溫聽說王老師來了,高興得合不攏嘴。兩人對面而坐,侃侃而談。正嘮在興頭上,王猛突然伸手在身上亂摸。上流社會的蜜罐裡泡大的桓溫哪見過這架勢,不由得睦目結舌:這哥們兒莫非是刺客?身上裝有微型炸彈?

看來桓溫多慮了:王猛大把大把地抓出蝨子來,在桓溫面前“嘎蹦嘎蹦”一個勁兒地擠,嘴裡還嘟嘟囔囔不耽誤談論天下大事。桓溫倒吸一口冷氣,心想:這傢伙旁若無人,根本就沒把我當回事,莫非這裡面有什麼玄機?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於是桓溫傾身向王猛請教:“天子派我統率十萬大軍救民於水火,掃蕩中原。現在眼看著我已經兵臨長安城下,勝利在望,但關中地區的英雄豪傑們卻沒有一個來投奔我,這是什麼原因呢?”

王猛頭也不抬,還在一個勁兒地打捫蝨:“得了吧您!您老千裡迢迢,深入敵後,眼看著長安城唾手可得,您卻讓大軍駐紮在灞水邊,一動不動。老百姓哪知道您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誰敢來?”桓溫的心思一下子被王猛說中,只好裝傻充愣—“溫嘿然無以應”。

桓溫為什麼要“嘿然無以應”?顯而易見,他有自己的小九九:一旦攻下長安城,強敵環伺之下,無法固守;如果狼狽逃回江南的話,肯定為江東父老恥笑,名聲頓減,反而會影響他篡位奪權。

果然,桓溫在中原沒待多久,北方的胡人就開始絕地大反擊,把東晉軍隊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回江南。桓溫欲行篡位之事,當然也沒法提起了。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桓溫死後,寒門出身的劉裕東征西討,建立了不朽功勳。劉裕為了使自己篡得東晉皇權的理由更加充分.也決定北伐給自己加分。劉裕一路過關斬將,很快就攻打下長安城。

劉裕沒想到自己能這麼順利,心裡樂開了花:“這不就結啦!乘現在戰果最輝煌的時候,還不趕緊溜回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接受九錫,進而加緊篡位,一旦北方的強胡回過神來,再行反撲的話.不但可能會重演桓溫故事,將登基大業毀於一旦,而且有可能被圍殲在長安城中。到那時,我登基不成,沒準還會把老命賠掉。”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為誰辛苦為誰忙?”劉裕趕緊收拾行李,返回江南,只留下僅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防守長安城。

眼看著劉裕想溜,關中地區的父老拉著他的衣袖哭訴:“胡人霸佔我們中原已經將近百年了,他們根本就不懂得文明禮貌謙虛謹慎禮讓三先,成天以摧殘虐待我們漢人為樂。好不容易您今天來了,才讓我們看到久違的衣冠文明,大家都高興得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但現在您說走就走,是要把我們撇下不管嗎?”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劉裕聽了,立刻裝出一副不忍心的樣子,流著淚勸他們:“朝廷命令我趕快回去。我這也是沒有辦法,不敢久留。”說完就一溜煙地跑了。劉裕回到江南,加緊實施篡位計劃,很快就建立了劉宋王朝。正如他早就料定的,沒多久,留守北方的劉義真也被趕出了長安城。

老謀深算的諸葛亮的智商不比桓溫、王猛、劉裕差,他還嘀咕不過這個理兒來?顯而易見,關中和洛陽地區是曹魏統治的中心,軍事力量最為強大。按照魏延的辦法,即使僥倖攻佔了長安、洛陽,也很快會被包圍,然後被圍殲於城下。而諸葛亮步步為營的戰略,能循序漸進地攻佔經濟落後、胡漢交雜、統治力量最薄弱的隴右地區,更容易取得戰果。就這樣,魏延被諸葛亮無情地冷落、擱置,雙方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諸葛亮臨死時擔心,自己身後沒有人能夠震懾魏延,可能會促使魏延造反,就把軍事大權託付給了楊儀,讓他率領蜀軍全身而退。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這位楊儀也是才幹非常,但性格捐狹,和魏延是死對頭。魏延一看諸葛亮把軍政大權都交給了楊儀,只是讓自己斷後,保護全軍,心裡十分不滿。

魏延是個一根筋,對人疏於防備。他氣憤地對費偉說,不能因為諸葛亮的死,就放棄了蜀漢的北伐大業。魏延表示,統領大軍繼續北伐.完成統一大業。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費禕政治立場堅定,就悄悄地把魏延的不滿告訴了楊儀。楊儀派遣馬岱把魏延殺掉,割下首級送回成都。楊儀對魏延恨之入骨。他用腳踩住魏延的腦瓜,獰笑著罵道:“庸奴,復能作惡不?”然後又誅滅了魏延的三族。

楊儀殺掉魏延後,認為自己功勞很大,應該代替諸葛亮把持朝政。 哪知道諸葛亮早有安排:“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碗,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史。”後主劉禪就只是拜楊儀為中軍師,不讓他統帥軍隊。

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楊儀雖然才能幹練,但政治上也很幼稚。他被冷落後,就對費禕發牢騷:“丞相死的時候,我要是率領大軍投降曹魏,哪會敗落到今天這個樣兒呢?現在後悔都遲了!”

緊繃政治警惕弦的費禕聽了這話,又趕緊報告給了後主劉禪。看來,諸葛亮所重用的費禕這些人打仗不行,告密還是很內行的。諸葛亮北伐被罵膽怯,死後一計毀了蜀漢僅存的兩員大將,從此蜀國廖化為先鋒!

後主大怒,立刻把楊儀廢為平民。楊儀憤憤不平,以自殺了結了自己。魏延和楊儀內江,雙雙死去,使得蜀漢又失去了碩果僅存的兩個高精尖的優秀人才。他們的死,固然有其主觀原因,但諸葛亮也負有不可推卸的幹部管理責任。

魏延、楊儀死後,蜀國就由蔣碗、費禕、董允平庸之輩把持朝政,直至被司馬昭消滅。而“蜀漢無大將,廖化為先鋒。”蜀漢墮落到這種程度,恐怕諸葛亮做夢也想不到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