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趙雲死後,只是痛哭流淚,為何得知張苞死訊卻口吐鮮血?

自從劉備大舉興兵伐吳敗亡在白帝城之後,蜀國幾乎沒有厲害的上將可言,劉備特立的“五虎上將”只剩下趙雲等一些後繼上來的年輕的一輩,如魏延,張苞,關興等,趙雲雖然依然生還,但其體力肯定大不如以前。趙雲一生屢立戰功,長阪坡之戰趙雲七進七出救得嫂子和阿斗贏得曹操賞識,保護阿斗安然無恙地回到蜀國,劉備也曾稱讚趙雲“渾身是膽”。

諸葛亮在趙雲死後,只是痛哭流淚,為何得知張苞死訊卻口吐鮮血?

趙雲

在諸葛亮準備北伐之前,趙雲突然病逝,諸葛亮嘆息道:“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而當時的趙雲年過七十,已到高齡,趙雲身為老將有穩定軍心的作用,關鍵時刻諸葛亮還得倚重趙雲穩定軍心,而趙雲一死,也就意味著“五虎上將”的時代徹底終結了,諸葛亮的心情雖難免感到失落悲痛,但這其實也在他的預料當中。

諸葛亮在趙雲死後,只是痛哭流淚,為何得知張苞死訊卻口吐鮮血?

趙雲死後的第二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在祁山大敗魏軍,張苞貪功冒進,狂追敵將,不小心掉下山溝,頭顱打破,諸葛亮派人救治,終因傷勢過重,沒過幾天就死了,當諸葛亮知道張苞去世後,不僅嚎啕大哭,還口吐鮮血,竟然暈倒在地一病不起,甚至捶胸頓足,頭撞壁牆。要知道趙雲死時,諸葛亮都沒這麼大反應,那麼為何孔對張苞之死如此急火攻心呢?按理說,趙雲為蜀漢立下無數功勞,而張苞僅是個年輕小將,但是張苞死時諸葛亮的表現為何會完全不一樣呢?

諸葛亮在趙雲死後,只是痛哭流淚,為何得知張苞死訊卻口吐鮮血?

張苞

首先,趙雲之死可以說是死得其所,趙雲死時已七十六歲高齡,年近八旬,是算是壽終正寢,並不是戰死的,更不是意外死亡的,也就是說趙雲之死是正常的,更無損他的一世英名,他已經盡力完成他一生為蜀漢奉獻的使命,死得其所。而且,作為合作二十多年的老搭檔,諸葛亮平時對趙雲看視、詢問病情肯定是少不了的,趙雲病情如何,諸葛亮心裡都有數,畢竟趙雲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所以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心裡其實已經早就做好了準備,所以諸葛孔明無需傷心到吐血,正所謂“老有所死”,這也是人之常情。

諸葛亮在趙雲死後,只是痛哭流淚,為何得知張苞死訊卻口吐鮮血?

趙雲

而張苞之死純屬意外,是諸葛亮料想未及的,而且張苞之死也牽引出了蜀漢最為脆弱的一面,那就是將相斷代,後繼無人,如果要問蜀漢為什麼不能克服中原,國小民貧確實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還有一個原因便是人才出現了斷檔。孫吳後期有丁奉、陸抗皆是國之棟樑,曹魏更是出現了鄧艾與鍾會,而蜀漢卻是人才凋零,導致諸葛亮北伐大業後繼無人,最終形成了“蜀中無大將“的局面。

諸葛亮在趙雲死後,只是痛哭流淚,為何得知張苞死訊卻口吐鮮血?

張苞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董允均主內政而非軍政,且非一流人才,而北伐是蜀漢的立國之本,諸葛亮的北伐大計一定要有精通軍法、能征善戰的將領才能實現,而當時張苞就被人視作“小張飛”,驍勇善戰,是蜀漢為數不多的剛成長起來的棟樑之材,可以說是蜀國二代人物裡面的佼佼者,無疑是新一代青年將領的翹楚,是蜀漢未來的希望。諸葛亮早在出山時,信心滿滿,還要其弟繼續躬耕,等待自己功成身退的那一天,可是結果卻是殘酷的,張苞之死也成了壓死諸葛亮的最後一根稻草。

諸葛亮在趙雲死後,只是痛哭流淚,為何得知張苞死訊卻口吐鮮血?

諸葛亮

諸葛亮對張苞是寄予厚望的,將他看作是是蜀國的未來之星,而張苞的死讓人才原本就匱乏的蜀漢更是雪上加霜,而且使諸葛亮對蜀國未來蒙上一層陰霾,自己一心培養出來的蜀漢接班人就這樣白白犧牲,他不僅覺得可惜,而且覺得自己北伐成功已希望渺茫,自己復興漢室的理想終成空談,畢竟諸葛亮也自知時日無多,對此急火攻心,最終哭暈在地,口吐鮮血,而這既是哭張苞太年輕死的可惜,也是哭蜀國的未來少了一個獨當一面的可造之材,更是哭蜀國未來的命運。

諸葛亮在趙雲死後,只是痛哭流淚,為何得知張苞死訊卻口吐鮮血?

張苞

要是按照正史來說的話,張苞也是英年早逝,而且張飛死的時候張苞都已經去世多時了,也就是說張苞是先於父親去世的,所以肯定不存在所謂的諸葛亮哭張苞一說,張飛都還沒死呢,哭張苞哭成那個樣子的確很奇怪。另外,趙雲去世諸葛亮到底哭沒哭,正史中也沒有記載,可能是留給後人一些想象的空間吧。

關注小編,帶您走進一段不為人知的趣味歷史,歡迎您評論點贊哦!

諸葛亮在趙雲死後,只是痛哭流淚,為何得知張苞死訊卻口吐鮮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