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陷陣:步戰車與裝甲運輸車

輪式裝甲車按照性能用途,可以分為許多種。其中最傳統的種類是“裝甲運輸車”,即用於運輸人員或物資的裝甲車。最早的裝甲車就是在汽車上加裝裝甲和武器(如機關槍或小炮),裝甲用於增加防禦,武器用於自衛,但最根本的核心價值還是由汽車來擔任,對他們的戰鬥要求並不高。因此,早期裝甲車都可以歸於裝甲運輸車。雖然在必要時刻,裝甲運輸車也會以自身的火力投入戰鬥,但整體來說,主要任務還是在戰鬥中進行運輸。他們一旦遭遇敵方的重型炮火或者坦克部隊,基本上就是幹捱揍沒法還手的。

世界輪式裝甲車的當下與未來

二戰後,隨著軍事科技發展,各國開始琢磨,裝甲車最好不光是運送步兵,還要能發揮本身的裝甲和火力,與其攜帶的步兵一起參加戰鬥,免得這麼大一輛車只能當個運輸平臺,太浪費了。於是,步兵戰鬥車(簡稱步戰車)開始出現。最早的步戰車是法國人在50年代研製的。到70年代,蘇聯、西德、南斯拉夫、以色列等也都先後裝備了步戰車。80年代初,美軍也裝備了步兵戰車。

整體來說,裝甲運輸車是以運輸為主,整體質量較輕(一般不超過10多噸),運載量較大,裝甲防護和火力都較弱,速度較快,所謂“皮薄餡大”。而步戰車在運輸的同時,還要承擔“協同作戰”的任務,故而裝甲較為厚重(一般能夠抵擋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攻擊),火力較強(俄羅斯的步戰車甚至裝備100毫米火炮)。由於承載了這些裝甲和武器系統,步戰車的重量要超過裝甲運輸車,機動力也受到影響。步戰車既能讓士兵從車身上的射擊孔朝外開火,也能在短時間內讓車載步兵下車,散開成為戰鬥隊形,然後人車協同作戰。不過,從運輸效率來看,步戰車是不如裝甲運輸車的。

世界輪式裝甲車的當下與未來

儘管裝甲運輸車和步戰車兩者各有長短,但隨著軍事科技發展,兩者之間的界限也在模糊。裝甲運輸車早在誕生之初,便也會承擔作戰任務,如今逐漸提升裝甲、增強火力,加強人車協同作戰。很多時候,步戰車和裝甲運輸車的稱呼會被混叫,同一種車型可能兩個名字都有人叫。整體趨勢來看,是裝甲運輸車的步戰車化,或者說步戰車逐漸取代裝甲運輸車的位置。不過即使如此,未來車輛中,也還有傾向於運輸加強型和傾向於作戰加強型的區別。

世界輪式裝甲車的當下與未來

千姿百態:其他裝甲車輛

現代裝甲車除了裝甲運輸車和步兵戰鬥車兩大作戰類型外,還有多種型號,能滿足不同條件下的各種功用。很多時候,在同一的車體平臺上加載不同的功能模塊,即能實現車型的轉換。當然,每一種功用側重的性能不同,對承載的平臺也有不同的要求。

裝甲偵察車,指用於偵察戰場情報的裝甲車輛。一般來說,車體較小,裝甲較為薄弱,火力也較步戰車要小得多,速度較快,機動性能較好。它承載有專門的偵察設備和通信工具,能夠在大部隊未至的地方偵察地形地貌、敵軍動態和其他信息。在未來,裝甲偵察車的無人化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

世界輪式裝甲車的當下與未來

裝甲指揮車,是指具有裝甲保護的移動指揮部,主要功能是一是將指揮官、參謀為主的指揮機關迅速運輸到前線戰場,並就地進行指揮,二是使得指揮機關能夠跟著行進中的部隊,實現“邊走邊指揮”。早期的裝甲指揮車,往往是在一輛卡車或拖車上安置指揮部人員、電臺等設施,然後加上裝甲防護,可以部隊打到哪兒,司令走到哪兒,指揮跟到哪兒。現在的裝甲指揮車常常以裝甲運兵車改裝而成,擴大內部空間,增加外設裝備,容納參謀人眼、通訊器材和其他設備。限於機動性和機動力的要求,裝甲指揮車的實際防護能力並不強,甚至弱於普通的裝甲運輸車,火力也接近於無。不過,它本身不會衝鋒在一線,往往伴隨著周圍的其他戰鬥車輛甚至武裝直升機護衛,所以這一點倒也可以接受。

世界輪式裝甲車的當下與未來

(二戰中德軍的裝甲指揮車)

裝甲通信車,主要時裝載通信設備的裝甲車輛,作為地面通信的移動中繼點,或者接受到衛星信號後再以無線電波乃至有線電的形式轉達給其他通信單位和我方部隊,以此來延伸通信的有效距離,以及使通信穿透障礙地形的屏蔽。一般的裝甲通信車都是用裝甲運輸車輛改裝,裝甲防護力一般,火力很弱。

世界輪式裝甲車的當下與未來

裝甲救護車,是指在戰場上進行醫療救護的裝甲車輛。最簡單的裝甲救護車,只是運送醫療人員和簡單的醫療設備,到前線進行搶救,或因陋就簡地重傷員運送到後方。更先進一些的裝甲救護車,在車上配備有一些基礎醫療設施,能進行簡單的生命維持和搶救等工作。一般而言裝甲救護車防禦力薄弱,武器裝備也很少。從國際公約來說,禁止交戰雙方攻擊彼此的醫療人員和場所,因此裝甲救護車主要防範流彈和盜匪即可。

世界輪式裝甲車的當下與未來

裝甲掃雷車是用於清除地雷的裝甲車輛,主要在裝甲車輛上加裝掃雷設備,或直接設計專門的裝甲掃雷車。由於雷區本身相當危險,而且還有戰場上掃雷的可能,因此裝甲掃雷車往往裝甲防護較強,也有一定的自衛火力,而機動力較弱。不過,由於掃雷工作的風險,裝甲掃雷車以履帶式底盤的較為多見,輪式相對較少。

裝甲架橋車,是裝有車橋及其架設、撤收裝置的裝甲車輛,可以用於快速架設橋樑,令部隊迅速通過河流。因為通常有伴隨的部隊,所以一般有一定裝甲防止遭到敵軍炮擊,但武器裝備較弱或沒有。

裝甲搶救/回收車,主要在戰場上搶救、回收及修理發生損壞、故障或者陷入泥坑難以行動的車輛。其裝備拖曳和工程維修設備。裝甲防護中等,可能配備少數自衛火力。不過,因為這項工作本身需要的大動力,以及可能在各種複雜地形下,所以裝甲回收車以坦克底盤改裝而成的較多。輪式裝甲回收車因為本身分量較輕,通常回收同樣輕型的車輛或設備。

警用裝甲車,主要是各國警方用於彈壓暴亂、群眾暴力,或者對付裝備精良的少數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警用裝甲車的噸位通常小於軍用裝甲車,裝甲也不如軍用裝甲車厚實,但足以防範一般的恐暴武器襲擊,車窗用特殊玻璃製作,不易打碎。警用裝甲車武裝方面也遠不如步兵戰鬥車或裝甲運輸車,但可能裝備水炮以驅散失控的群眾。

發展趨勢:多樣化、模塊化、信息化

未來輪式裝甲車的發展趨勢,首先當然是軍事科技進步帶來的基礎戰鬥力提升,例如更先進的發動機和懸掛系統帶來更快的速度和機動性能;威力更強大的各種武器;功能更先進的車載設備等。但從普遍角度來說,輪式裝甲車將向多樣化、模塊化、信息化方向發展。

首先是多樣化。隨著未來戰爭模式的改變,戰場環境會更加多樣,戰鬥目的也會更加多變。早期的輪式裝甲車僅限於裝甲運輸車,如今已經出現了10多個不同的分類,未來這樣的分類也會更多。

世界輪式裝甲車的當下與未來

其次是模塊化。功能的細分將對生產、運行和維護都帶來壓力,對應的策略就是通用組建與模塊加載。簡單說,輪式裝甲車的車身作為一個平臺,在上面加載不同的功能模塊,如裝甲、武器、通信設備等,以此實現不同的車輛類型和功用,這種模式將越來越精細化。甚至車身本身,也可以被分解為發動機、車體、車輪等不同模塊,如同樂高積木一樣靈活裝卸。某個模塊受損,只要更換受損的組件,即可重新恢復戰鬥力。

世界輪式裝甲車的當下與未來

其三是信息化。就單車而言,裝甲車的各個功能模塊,以電子信息系統進行控制和指揮,將本車位置情報、速度情報、武器信息、路況情報、敵方信息等綜合,從而獲得最佳作戰方案,並以火控系統指揮射擊。就整體而言,一輛裝甲車的各種信息,通過指揮車、通信車,與友車及我方衛星、後方指揮部獲得的信息進行快速交互,將戰場上所有裝甲車組合成一個有機的作戰網絡,信息共享,攻防共擔,從而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戰鬥效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