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五行、天干、地支與十二闢卦

周易 伏羲 音樂 天文 文化 晨鐘暮鼓者 2019-07-07

上一節的內容介紹了京房十六卦變以及伏羲先天卦方圓圖的內容,簡單來講,十六卦變就是"一去一反",變出了八個卦緊接著又逆著爻變的順序變回去八個卦了,總共是16個卦變。而八宮卦變只是“一去”,"一去"總共變出8個卦(包括自身本來的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相關的書籍自己研究對比對比。關於先天卦的方圓圖,內容確實比較多,但是多而不亂,參考先天卦的順序也能記住一些。這一節主要還是介紹一些基礎知識,包括五行、天干、地支、十二闢卦。

第五節:五行、天干、地支與十二闢卦

安徽齊雲山的八卦陣

  • 五行

五行就是:金、水、木、火、土。我們父母的那一輩,有部分父母在為子女的婚姻考慮時,有時會請"算命先生"算一算子女及其婚戀對象的生辰八字,命屬之類的。說什麼什麼命的在一起合適結婚,什麼樣子的命在一起又不合適,還說命和命之間有相剋、相生等等。當然,當代社會,追求婚姻自由,基本看雙方是否合得來,現在的人可不吃老一輩的那一套了。其實,相生、相剋的一些觀念很大程度上來源了五行之說,如下圖所示:

第五節:五行、天干、地支與十二闢卦

五行相生圖

順時針的方向,代表五行相生的方向,相鄰的兩個相生,而且方向不可反,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水潤木,所以水生木。木材點燃了,所以著火,對火來說,木是有利於火的。火燒盡東西就有灰燼,久而久之則變成了泥土。泥土中藏有金,所以土生金。據說多金或者說埋藏礦物多的地方經常下雨,所以金生水。

第五節:五行、天干、地支與十二闢卦

五行相剋圖

箭頭所指的方向表示相剋,並且相互間相隔一個位置,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可木,木克土,土克水。水能夠滅火,所以水克火。火的溫度到達一定的度數能夠融化金屬,所以火克金。在樹木中插入堅硬的的東西或者金屬塊,樹木容易死亡,所以金克木。樹木的根莖插入地下,"佔據"了泥土原來位置,說以木克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所以土克水。 其實每個人的理解以及記憶的角度都不一樣,看我們怎麼去理解了。在這裡,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古人相生相剋的觀念。

第五節:五行、天干、地支與十二闢卦

五行方位圖

關於五行的方位,木在東方,金在西方,火在南方,水在北方,土在中。需要注意的是,土是在中心的位置,而不是在火與金之間,上述五行相生、相剋的圖之所以能夠看成"一圈",只是為了更方便的理解。五行的方位可以參考先天八卦圖的方位。

  • 天干

用十個符號分別來表示,即:甲、乙、丙、丁、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它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發展起來的一種歸納。並編訂了以下圖案:

第五節:五行、天干、地支與十二闢卦

天干方位圖

需要注意的是,十個天干的方位以及排列形成的組合,如上所示:甲、乙在東方,丙、丁在南方,戊、己在中,庚、辛在西方,壬、 癸在北方,這些方位也可以參考先天八卦圖的方位。古人把五行、天干等內容綜合起來,就有: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壬癸為水。他們認為十天干是五行的陰陽變化之極,所以上述的兩兩一組的天干中,一個為陽,一個為陰。具體來講,甲為陽,乙為陰。丙為陽,丁為陰。戊為陽,己為陰,庚為陽,辛為陰,壬為陽,癸為陰。

  • 地支

地支有十二個: 子、醜、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每個地支代表著一年中的一個月。實際上,地支是天文上黃道十二宮的名稱。十二地支,是古代的一種計時方法,比如丑時、子時等等。地支的相互位置如下圖:

第五節:五行、天干、地支與十二闢卦

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五行等文化對於研究《周易》的卦變,學術思想、內涵、原則等方面幫助不大,不過如果想要了解《易經》八卦與天文,氣象,地理等的關係,還是有必要了解的。

  • 十二闢卦

顧名思義,這裡的十二闢卦指的是《易經》中的十二個卦,這十二個卦也稱為十二消息卦。消息不是現代漢語信息的意思,而是此起彼伏,相互消長的意思。消,可以認為是力量逐漸變弱,光明逐漸隱退等意思。息,表示力量逐漸變強,光明越來越強,與"消"剛好相反。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相互間的力量不斷的變化消長,使得事物不斷的發展變化。十二卦中每一個卦陰陽爻的變化,很形象的展示了陰陽的變化。這些卦分別是:

復卦 ䷗、臨卦 ䷒,泰卦 ䷊,大壯卦 ䷡,夬卦 ䷪,乾卦 ䷀,

姤卦 ䷫,遁卦 ䷠,否卦 ䷋, 觀卦 ䷓, 剝卦 ䷖,坤卦 ䷁

復卦只有一個初爻為陽,臨卦初爻、二爻都為陽,第一行六個卦中,每個卦都比前一個卦多一個陽爻,可以看成陽的力量不斷的發展壯大;第二行的姤卦,只有初爻為陰爻,接下來的遁卦,初爻、二爻都為陰,這樣一直到坤卦,每個卦都比前一個卦多一個陰爻,這就是陰爻力量在變強。這裡有一個圖表 (引自南懷瑾《易經雜說》)

第五節:五行、天干、地支與十二闢卦

一歲十二月六陰六陽之象

中心為"空白",空白旁邊的一圈為十二闢卦的名稱,往外一圈為各個卦所對應的象,也就是各個卦的畫法。

再往外一圈為月份,同時,十二地支也放在了這一個圈中,可以看到,坤卦對應的月份為十月,十月也稱為亥月。在往外一圈為十二律呂,律呂是我國古代的音樂成就,在這裡我們暫且不去理會。再往外一圈就是我們的二十四節氣,一個月包含兩個節氣,比如十月,就包含立冬、小雪的節氣。

第五節:五行、天干、地支與十二闢卦

八卦田

易經文化真是包羅萬象,不是用簡單的話語能夠描述得來的,從側面來講,我們學習易經也是一個長途跋涉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積累相關知識,這個過程肯定不是一簇而就的,因為易經包含的內容實在是廣泛而繁雜。就好比有意願學習易經的我們是探險者一樣,在易經這座文化迷宮中探險,有時候找到一條路就走下去了,不知不覺竟然忘記怎麼走回去了。也就是說,易經涉獵的內容廣博無比,我們有時候容易迷失學習的方向。循序漸進的學習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對學習過的東西適當的做筆記,歸納總結也是可以,過一段時間後再回去溫習溫習,像做功課一樣。這樣步步為營,收穫亦可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