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簡歷請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釣魚臺,位於寶雞市東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嶺,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疊翠,景色綺麗,歷史久遠。釣魚臺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隱居十載,其在釣魚時遇文王而聞名於世。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姜子牙佐周滅商之事,《史記》《呂氏春秋》《搜神記》《水經注》著名典籍多有記載。著名歷史人物李白、杜甫、蘇東坡等都曾藉此賦詩抒懷。唐貞觀年間,始於此建太公廟,植四柏;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李亨封姜子牙為武成王。迄於清,歷代在此建有文王廟、三清殿、王母宮、玉皇廟、呂祖洞、九天聖母廟、戲樓、鐘樓及寢室等20餘座、60餘間,分佈在巖壑翠柏之中,加上滋泉、丟石、望賢臺、巨柏等自然風光輝映,釣魚臺更具魅力。現存建築有硬山脊三清殿、太公廟、玉皇廟及歇山頂九脊文王廟等。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釣魚臺主要勝蹟有:

滋泉:位於釣魚臺東南山根,直徑約6米,水深齊胸,清澈見底,匯入山溪,北注入渭。傳雲此泉與“水府”通。樵人武吉,當年伐薪歸來,入泉洗浴,不慎掉進“水府”,見一馬碾谷,武吉掬起穀皮來看,竟然全是黃金。姜子牙料此泉非同尋常,故於此垂釣十年,終酬平生壯志。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釣臺:在滋泉南。為一巨石,寬2米,長2.36米。從水面至石頂高0.80米。石面平廣。釣臺北沿,有兩道膝痕,左長39釐米、寬19釐米、深13釐米;右長60釐米,寬深與左同。東北西南方向,有一白色石紋,粗如拇指,上纏繞盤曲繩紋,傳謂姜太公釣竿。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石室:子牙棲息之所,位於滋泉南約5裡之山坡。此處溝狹山高,林木深秀,極為幽靜。有後人所修廟宇、棧道。今皆被水庫淹沒。

望賢臺:位於文王廟後山頂。臺平坦,可容數十人。北望,滋泉釣臺均收眼底。傳周文王即於此發現姜子牙。

武吉洞:位於釣臺南約一里。傳謂武吉伐薪避雨處。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釣魚臺除上述歷史遺蹟外,尚有勝景八處:

仙山奇霧:釣臺周匝山勢高峻,翠柏遍佈。倘若雨天,奇山翠柏盡都籠罩於煙霧之中,渺渺茫茫,若隱若現,神祕莫測。深山幽谷,伴之流水潺潺,別有一番情趣。若晴日遠眺,煙霧蒸騰,及至進山,則煙霧全然不見。只見滿目青山,遍地芳草,溪水潺湲,鶯鳴鳥啼,頗令遊者怡心快目。

奇石疊翠:釣臺四周盡系石山,然翠柏蔥蘢,分外幽雅、清麗、迷人。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浪聲莫測:釣魚臺之前,為盆狀地形。進谷口數步,只聽林濤呼呼,水聲喧譁,猶萬馬廝殺,電閃雷鳴。後退數步,聲息全無,只覺山寂水靜,柳暗花明,一片幽雅風光,儼然另外一番世界。

璜石玄立:太公廟前溪水中,一巨石,屹然挺立,此即璜石,高6.66米,頂平廣,上面直徑11.2米,根部僅4米,恰似蓮座。璜石上刻一米見方楷字“孕璜遺璞”,系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寶雞知縣徐文博所書。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生肖石趣:滋泉旁,有眾石塊,有的似牛,有的似狗、虎、鼠……狀極有趣,數恰十二,故人稱“生肖石”。

神雞之架:距滋泉十里。狀似一雞架,上棲兩雞,引頸長鳴。

山澗清波:釣魚臺溪水,清澈透明,將那青色石板、色彩斑斕的石子、嫩綠的水草以及怡然自得的游魚全然映出。遊人至此,樂於忘返。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石壩飛瀑:釣魚臺南端,1978年建成一座雙曲拱形石壩,亦即釣魚臺水庫。倘庫水積滿時,水流便會自行通過溢洪道,輕輕地被撬沿托起,又決然地拋出壩外,形成一條奇妙壯麗的人工瀑布。若晴日站於壩上,尚能看到瀑布激起水霧形成的七色彩虹。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參玄訪道之人,當須前來聖人釣魚處一遊,不知是否也會感物傷懷,並生出對大道的另一層解悟。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投稿地址 : [email protected]

寶雞釣魚臺道觀:當年文王遇子牙,如今尚留朝拜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