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與成都」1958年3月毛主席詢問成都的由來竟無人知曉!

1958年3月,中央在成都召開了一次工作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有毛澤東主席、劉少奇副主席、周恩來總理以及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大區各省市自治區的領導同志,還有中央有關部委、華東、中南經濟協作區的領導同志,共計39人。在這次會議上,毛主席強調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學習要和獨創相結合,並批評了過去八年經濟工作中的教條主義。會議期間,毛主席詢問成都的由來,它為什麼叫成都?當時,在場的人都回答不出來。儘管許多人住在成都或者長期在成都工作,對成都的現狀很熟悉,但對成都的歷史、成都這個名稱的由來,則不甚瞭解,那時也很少研究它。當時公開發行介紹成都的書刊、資料很少,而且大多是介紹成都的地形、氣候、人口、物產、水利狀況以及成都的風土人物、名勝古蹟和解放後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等。至於成都的由來,這些資料都未提到過。李井泉同志當即指示成都有關同志查閱資料,著手編印這方面的資料。於是,經一些“老成都”分頭到各圖書館和有關文化部門查找,最後彙集起來,臨時趕編了《成都的由來》呈送毛主席,並由會務組作為參考資料印發給全體與會同志。這本小冊子現在雖然找不到了,但我的印象很深,依然記得它的大致內容。

「名人與成都」1958年3月毛主席詢問成都的由來竟無人知曉!

稱“成都”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四世紀以前,距今已有近二千四百年。蜀王開明氏的後代從郫縣遷都至這裡,“一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之曰成都(後來正式出版的資料為“二年成都”)。解放後見到殘留的成都城垣系清康熙年間重修的,東西九里三,南北七裡七,周長二十三裡,城高三丈。成都在歷史上曾有多次興衰、變遷,但城垣基本無大的變化。1958年,成都城垣開始拆毀,以適應大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

1958年後,我曾先後見過許多介紹成都的小冊子和畫冊等,都增添了成都的由來這部分資料,雖然文字有所不同,但基本內容是一致的。現在我們能讀到不少全面介紹成都的出版物,或許與當年毛主席的詢問有關吧。

在成都會議期間,毛主席對成都的歷史,乃至對四川的歷史研究都很有興趣。毛主席指示翻印了《司馬錯伐蜀》一文。這篇文章是秦國國策上的,文章主要內容是司馬錯和張儀關於伐蜀伐韓的爭論。秦惠王贊成伐蜀。司馬錯認為“欲富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後來司馬錯伐蜀,取之,改為蜀郡,秦益富強。從毛主席指示印發《司馬錯伐蜀》一文看出,也許毛主席是要打開全黨新的思路,尋求更好的方法和更快的速度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成都會議無疑是當時探索中國自己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新起點。

還記得70年代初期,流傳著這樣一件事,中央決定一位同志來四川工作,毛主席找其談話,要他到成都後,抽時間到武侯祠去看一副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對這一傳說,我沒有多少確切的依據,但據我回憶,毛主席喜愛武侯祠的楹聯卻是千真萬確的。成都會議期間,有一次毛主席外出回到金牛壩招待所(現在的金牛賓館)後,田家英同志轉告說,毛主席要我們派人將武侯祠的楹聯抄錄下來給他。於是李井泉同志即指示有關同志抄錄了武侯祠的全部楹聯,並油印了若干份送到金牛壩招待所,除轉呈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同志外,還轉送了一些給參加會議的其他同志。後來,第一次正式出版的《武侯祠楹聯》基本上是按照當時的油印本排印的。

1958年中央工作會議能在成都召開,主席親自蒞臨成都,是我們成都人乃至四川人的驕傲和幸福。主席對成都名稱的詢問使我們受到教誨:不瞭解成都歷史,不瞭解成都現狀,就談不上治理成都;只要從實際出發,審時度勢,實事求是,就一定能管理好成都,建設好成都。毛主席在成都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主席在成都的日日夜夜,至今還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來源:成都黨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