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採棉和機採棉的經濟效益哪個更好?

種植業 棉花 經濟 農民 天山植保 天山植保 2017-11-03

人工採棉和機採棉的經濟效益哪個更好?

通過與人工採摘進行對比,我們認為機採棉無論在採摘投入成本方面還是在綜合經濟效益方面都具有較明顯優勢。

一、機採棉平均綜合成本構成

1、實際機械採摘費用:1.02元/公斤籽棉

今年採棉機作業每畝收費120-240元,棉花平均單產籽棉350公斤,產量越高每公斤採摘費用越低。據農戶反映今年每畝機採費正採145元,復採60元,每畝可達205元機採費,按每畝200元,單產350公斤算,每公斤籽棉0.57元機採費,機採浪費按5%折,每公斤籽棉機採費0.6元。

2、脫葉藥劑及機械作業費用:0.09元/公斤籽棉,按350公斤,每畝脫葉費30元(20元脫葉劑和乙烯利+10元機車打藥機力費)

3、機採棉清理加工增加費用:0.111元/公斤籽棉(同機採棉加工籽棉數量有關,加工量越大每公斤加工增加費用越低,按目前最高加工1噸增加300元計算)

4、機採棉銷售降級降等一般較手採棉低2個等級,我們按平均低3個級差計算,皮棉銷售價格減少600元/噸,摺合籽棉相當於每公斤價格減少0.222元/公斤

以上四項合計:1.02元/公斤籽棉

人工採棉和機採棉的經濟效益哪個更好?

二、人工採摘棉花實際成本費用

人工採摘籽棉平均每公斤採摘費2.5元核算。今年據農戶反映南疆2元/公斤,包吃住,前期籽棉人工採摘費達2.7-2.8元/公斤,目前達2.4元、公斤。

人工採棉和機採棉的經濟效益哪個更好?

三、機採棉同手採棉經濟效益對比

人工採摘棉2.5元/公斤,同機採棉1.02元/公斤相比,機械採摘綜合成本比人工採摘低1.48元/公斤,綜合經濟效益優勢依然十分明顯。

人工採棉和機採棉的經濟效益哪個更好?

四、目前機採棉技術推廣

存在的技術問題有待解決

人工採摘,對於棉花等級的處理會非常細緻,這是採棉機無法比擬的。“採棉機的推廣裡面有個什麼問題呢,就是你人工拾花的時候棉花的等級是很好分的。

比如說一級花二級花,他是能分出這個等級來,但是採棉機一下過去就是你所有的棉花、葉子囫圇吞棗式的,一下子就進到機器裡面,再把葉子分離就變成棉花,這樣分級標準呢會發生變化,跟手工的棉花不太一樣。”

還有機採棉中有廢舊地膜混入問題,這是影響機採棉等級和銷售價格最致命原因;而且部分棉花清理加工工藝不完善,設備不配套,導致機採皮棉無法達到預期標準。

五、對推廣機採棉技術綜合效益評價

(一)經濟效益顯著,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

1、管理定額進一步提高,按每戶100畝核算,單產400公斤,實施機採棉每公斤可節約1.48元成本計算,每機採一畝可節約費用592元,100畝可節約成本費用59200元。

2、生產模式的建立,為進一步擴大勞動力管理面積提供了保障,綜合生產成本可進一步降低,從而增加棉花在市場的競爭力。解決了棉花豐產不豐收,或因人工採收損失浪費的問題。

(二)可以保證植棉採摘順利完成、提高工作效率,減輕用工勞動強度。

一臺5行採棉機日工效150畝以上,6行機工效200畝,至少相當於750-1000人,省去了人工吃住、運輸等環節的麻煩,改善了勞動環境,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科技含量,特別是不受勞務工人數的影響,使得植棉有保證。

人工採棉和機採棉的經濟效益哪個更好?

(三)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科技含量

傳統人工拾花方式效率低,活勞動力需求量大,階段性用工矛盾突出的基本特徵造成生產成本較高,並且年年有增加的趨勢,同時帶來大量的社會性負擔等問題。

大多數民工來農場拾花是迫於自身生活的壓力而為之,這種勞動力資源的不確定、不穩定性,加之團場其它行業人員參加短期拾花影響了社會發展的分工和正常經濟秩序,也迫使我們不得不考慮放棄延用傳統的棉花收穫方式,而採用高效率、高可靠性的機採棉來解決上述問題。

(四)能合理安排拾花後對土地表面的處理和冬灌翻耕工作

人工拾花開始早、結束晚,很難提早進行下一階段的耕耙地工作,往往是地已上凍,才不得不終止冬翻等作業。機具的大量損毀和加速磨損給農機戶造成了嚴重損失。

採用機採棉則不然,只要開始機採,棉田承包戶只需忙碌一天,就可安排進行清田和冬翻冬灌工作。機採結束,冬翻工作就基本結束。大量的棉田承包職工就可有時間、有精力盡早進入庭院經濟等活動,創造更多的價值。

(五)提高棉農的綜合素質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

植棉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推廣,可有效地促進棉農學習科學技術的積極性,提高棉農整體素質。同時隨著應用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可減少棉花生產的勞力,迫使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有利於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加快農區經濟繁榮和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原文來源於百度文庫,《新疆兵團農六師機採棉技術推廣綜合經濟效益分析》,圖片部分來源於勞道,天山植保做了部分修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