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走轉改 見證新發展|蔬菜種植規範化助力隆德精準脫貧

種植業 蔬菜 農村改革 農村 寧夏發佈 2017-05-12

新華網銀川5月9日電(楊澤 馬鯤)8日,當寧夏宣傳思想文化系統 “深化走轉改 見證新發展” 觀摩採訪團抵達固原市隆德縣聯財鎮聯合村時,太陽即將落山。風,帶著一絲涼意輕輕吹拂,一叢叢競相綻放的矮葉紫櫻花著實為這片褐色土地平添了一絲生氣。

深化走轉改 見證新發展|蔬菜種植規範化助力隆德精準脫貧

走進隆德縣聯財鎮聯合永久性蔬菜基地,一排排跨度10米、高3.5米的全鋼架大拱棚齊整地呈現在眼前。大棚裡一畦畦葉片鮮嫩而肥碩的蔬菜,不禁讓人想起漢樂府《江南》中“蓮葉何田田”的場景,這也引起了在場記者們的好奇。“這裡邊種的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娃娃菜,”隆德縣農牧局副局長楊建軍介紹說,“一棵娃娃菜可以賣一塊錢,一年收兩茬,兩茬下來每畝地可以收8000斤左右,基本能收入15000塊錢。”

這樣的收益源於隆德縣蔬菜規範化種植與管理。

據悉,隆德縣聯財鎮聯合永久性蔬菜基地是聯財鎮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建成的集蔬菜種植、冷鏈加工、包裝銷售為一體的示範基地,總面積1500畝。其中,按照標準化建設要求,已建成佔地500畝的240棟大拱棚,已定植西紅柿、娃娃菜等蔬菜50棟。同時,由隆德縣富榮蔬菜專業合作社承建的1000畝露地蔬菜基地正在整地、覆膜,計劃於今年五月底前定植辣椒、甘藍等作物。更重要的是,隆德縣針對南方氣候和市場特點發揮自身優勢,自四月初開始分時段種植冷涼蔬菜和大棚蔬菜,錯峰向鄭州、杭州等地集中供應,確保銷量及價格雙豐收。

深化走轉改 見證新發展|蔬菜種植規範化助力隆德精準脫貧

不僅如此,2017年,隆德縣按照“因地制宜、依水佈局、集中連片、突出特色”的要求,以渝河、甘渭河川道區為重點,全縣種植蔬菜4萬畝,其中設施6100畝、露地3.34萬畝,露地西(甜)瓜500畝。新建露地永久性蔬菜基地2000畝,設施永久性蔬菜基地700畝,續建露地蔬菜基地6200畝,鞏固提升設施蔬菜基地4000畝。

這樣大規模的蔬菜種植,如何保證給當地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聯財鎮鎮長劉小兵說:“我們採用的是‘企業+大戶+農戶’的經營模式。一方面,把土地集中起來,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與企業簽訂10年合同。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民,每戶可以獲得每畝地每年500元收入。一方面,現在有100多農民在這些企業裡種菜、打工,也能掙不少錢。”

經採訪,為了保證各方利益,自治區財政廳在這裡投資的100萬元專項建設基金按照7:2:1的比例進行股權分配,農民佔70%、村集體佔20%、企業佔10%;根據每年收益2:2:4:2的比例進行分紅,農民與村集體各佔20%、企業佔40%,其餘的一部分是將二茬收益的20%作為風險保障金,免除農民後顧之憂。

聯合村今年被列為“脫貧銷號村”。對於脫貧任務,劉小兵信心滿滿,“聯合村‘建檔立卡戶’一共128戶。以前每戶的年均純收入不夠3150塊錢,從2015年開始建設蔬菜基地到去年年底,每戶年均收入7800塊錢左右。這樣看來,128戶‘建檔立卡戶’今年就能‘摘帽’。”

稿件來源:新華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