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結構調整明顯 旱改水情況較為突出

種植業 玉米 農資 農民 手機和訊網 2017-06-08

2017大商所黑龍江春季產區考察東線

東線第三組 主筆:齊馳名

成員:王曉慧、於廣曉、劉博聞、關春筍、範中興

一、鶴崗安民村種糧大戶

1.種植面積

大部分都是租的地,只有30畝自有地。去年租地成本高,種植玉米沒有賺錢,今年種植比較迷茫。今年改種大豆主要是考慮到了有輪種補貼,所以改種了一些大豆,由於水田管理費事,沒有改種水稻。周邊地區旱改水從2014年開始,2年之內能改的基本改完了,旱田從7500畝減少到了1500畝,改種成本為1333元/畝。

2.生長情況

今年大豆出苗完美,土壤墒情非常好。有部分地塊(5%以下)由於受到去年種植玉米農藥的影響,葉面偏黃,植株較矮,大部分長勢良好。

3.種植成本

相比2016年,2017年成本主要是地租的變化,另外由於玉米價格不理想可能會少用點化肥降低成本。種植大豆總成本要比玉米低133元/畝。

4.種植收益

去年地租高,並且補貼給了地主,玉米價格低,潮糧賣0.35元/斤,算上長期租地合同的違約金,一共虧了40萬左右。今年改種了大豆,由於多年未種植大豆,能達到多少單產,暫時不清楚,收益情況暫時不明朗。平時會在網上關注期貨價格和港口玉米的價格,做到賣糧時心中有數。

二、鶴崗市山林糧食加工有限公司

該公司是黑龍江17大貿易商之一,主要做大米和玉米的貿易,在錦州港(600190,股吧)建有基地,每年貿易量達到100多萬噸。該公司對周邊情況進行了調研,彙報數據如下。

1.種植情況

(1)周邊13個農場500萬畝土地種植情況

(2)鶴崗市蘿北縣

2.玉米形勢

現在玉米國家不收儲了,對貿易企業是好事情,貿易量比以前要大的多。2016年玉米價格大幅下降,許多俄羅斯走私的玉米由於沒有價差,基本沒有進來。之前國家收儲的時候,許多俄羅斯的玉米走私進來,質量以三等為主,比國內同品質價格低0.03元/斤,主要是進國儲了。現在黑龍江地區基本沒有2016年的糧了,主要是拍賣糧。其中,2011、2012都定向給了深加工企業,2013年的質量好,主要銷往飼料企業。黑龍江大概還剩四百多萬噸2013年產玉米,拍賣價格將會是市場的指導價格。現在由於南方環保壓力,許多大型養豬場進入東北,並且玉米深加工產能也再擴張,預計2018年玉米需求會比今年旺盛。但是,關鍵在於政府是否補貼玉米加工企業,如果沒有補貼,許多今年大量收購玉米的酒精廠和澱粉加工企業是不會收購玉米的。

3.建議

對玉米加工企業給予優惠補貼,造成了一種不正當的競爭,擾亂了市場競爭。建議停止補貼,讓市場公平自有競爭。

由於現在種植玉米利潤大幅下降,旱改水的情況較多,後期可能會出現大米庫存大於玉米庫存的情況。由於大米的保護價,導致黑龍江地區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大米企業是賺錢的,建議逐步放開大米的託市收購價保護。

三、鶴崗市蘿北縣共青農場農民

整個共青農場共有225萬畝地,該農戶租地150畝。

1.種植面積

(1)農戶

2016年:150畝地全部種植萬壽菊

2017年:75畝玉米,75畝大豆

(2)農場

2017年:150萬畝玉米,75萬畝水稻,2017年旱改水面積15000畝。

2.生長情況

土地較溼,土壤墒情較好,出苗情況很好。(見圖6)

3.種植成本

補貼是給種植者,地租沒有變化。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稍微減少化肥的使用量,總成本變化不大。種植大豆總成本為533元/畝(8000元/垧),比玉米低。

4.種植收益

玉米:2016年加上補貼收益為133元/畝(2000元/垧)

大豆:2016年產266斤/畝,出售價格1.8元/斤,不算補貼淨虧損53元/畝。

四、軍川農場科研站

1.種植情況

玉米70%種植的是德美亞3號。

2.生長情況

出苗情況很好,土壤略微乾旱,墒情適宜。由於剛剛噴灑農藥,葉片略微發黃,這個會逐漸消失,沒有影響。(見圖7、8、9)

3.種植成本

玉米種植成本基本沒有變化,玉米改種水稻成本為1333元/畝(20000元/垧)。水稻的種植總成本為1133元/畝(17000元/垧),第一年旱改水後單產能夠達到正常水平的95%。

4.種植收益

玉米:2016年加上補貼後收益67-133元/畝(1000-2000元/垧)

水稻:2016年加上補貼後受益333-400元/畝(5000-6000元/垧)

五、結論

1.玉米收益下滑,調減趨勢明顯。水稻受益明顯高於大豆和玉米,旱改水情況較多。

2.種植者補貼以及作物輪換補貼對於引導農民種植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應該予以大力宣傳,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結構。

3.對比小農戶、種糧大戶以及農場,成本和受益相差不大。但是對於政策關注程度、期貨和保險的接受程度,小農戶相比於另外兩個主體,比較閉塞。應該對種糧大戶給予支持,幫助他們使用“期貨+保險”規避風險,從而消除後顧之憂,積極引導調整種植結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