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醫有徹始徹終之理

中醫 呼吸道疾病 養生 健康 八點晨讀 八點晨讀 2017-08-29

醫學心悟·醫有徹始徹終之理

中醫學習心法

原著:程國彭

整理:謝侗林

原名:《醫學心悟·醫有徹始徹終之理》

道德經五千餘字,一言概括為易;佛言數以億萬計,一言總括為無;醫學書籍汗牛充棟,簡而言之為陰陽;陰陽概括最為精簡,智者知其包羅萬象如履薄冰,愚者望之茫然所措不入其門;真可謂,醫之陰陽變化氣象萬千,學之大開大闔終生不倦。

醫學心悟·醫有徹始徹終之理

或問曰∶醫道至繁,何以得其要領,而執簡以馭繁也?餘曰∶病不在人身之外,而在人身之中。子試靜坐內觀,從頭面推想,自胸至足,從足跟推想,自背至頭;從皮肉推想,內至筋骨臟腑,則全書之目錄,在其中矣。凡病之來,不過內傷、外感,與不內外傷,三者而己.內傷者,氣病、血病、傷食,以及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也。外感者,風、寒、暑、溼、燥、火是也。不內外傷者,跌打損傷、五絕之類是也。病有三因,不外此矣。至於變症百端,不過寒、熱、虛、實、表、裡、陰、陽八字盡之,則變而不變矣。論治法,不過七方與十劑。七方者,大、小、緩、急、奇、偶、復,十劑者,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溼也。精乎此,則投治得宜矣。又外感之邪,自外而入,宜瀉不宜補。內傷之邪,自內而出,宜補不宜瀉。然而瀉之中有補,補之中有瀉,此皆治法之權衡也。又有似症,如火似水,水似火,金似木,木似金,虛似實,實似虛,不可以不辨。明乎此,則病無遁情矣。學人讀書之餘,閉目凝神,時刻將此數語,細加領會,自應一旦豁然,融會貫通徹始徹終,了無疑義,以之司命奚愧焉。

醫學心悟·醫有徹始徹終之理

意譯

有人問:醫學到繁雜,如何得到他的要領,而執簡以馭繁啊?我說:問題不在於人自己身體的外部,而在人的身體之中。你試著靜靜的坐定,從頭上開始冥想,從胸部到腳、自背到頭,從從皮膚推想,內到筋骨臟腑,那麼整個書的目錄,在裡面了。幾乎所有的病,不過內傷、外感,與不內外傷,三種情況罷了。內心受傷的人,呼吸道疾病、血液病、傷吃(食),以及喜、怒、憂、思、悲傷、恐懼、驚訝這些情況。外感受風、寒、暑、溼、燥、火這些因素導致。不內外病的,由跌打損傷、意外、五絕之類等引起的的。病人有三個因,不外乎這些原因。至於病情發生變化,可以用寒、熱、虛、實、表、裡、陰、陽八個字概括的,論治的方法,不過七方與十劑。七方,大、小、緩、急、奇、偶、複方。十劑,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溼劑。精通於此,就可以把患者診治好。外感之邪,從外面進來,應瀉不應該補。內損傷的,從內而出,應補不應該瀉。然而,補中有瀉,瀉中有補,這些治療方法根據實際去衡量。又有似症,如火焰像水,水和火,金似木,樹木像金,虛似實,實似虛,不能不分辨。明於此,那麼有診療疾病就一清二楚。讀書學習之外的空閒時間,閉目凝神,時刻把這幾句話,細加領會,融會貫通徹始徹終,了無疑義,以此治病用藥救人那有什麼遺憾可言哪?

醫學心悟·醫有徹始徹終之理

佛者以心悟法,心在萬法在、心滅萬法滅,講的是隨緣法門;醫者以心渡命,心要無德如何渡?有德有心渡患者康健,若患者無德無心不過“殭屍”一具。因此,患者醫之師,醫者疾之德,果不虛傳。這裡我們只做文化性研究、學習性啟迪、人倫性探討、,不做結論性判斷,請勿對號入座。

醫學心悟·醫有徹始徹終之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