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存仁(1908-1990),名保康,原名承沅,以字行,出生於上海老城廂一戶日漸衰落的綢緞商之家。幼年失怙,備嘗生活之不易。由於聰慧努力,小學、中學連跳數級提前畢業,在專業選擇之機,聽從伯父建議,走上了學醫之路。就學時患上傷寒,所學西醫未能治癒,而中醫則數劑而痊,遂由西醫改學中醫。

"

陳存仁(1908-1990),名保康,原名承沅,以字行,出生於上海老城廂一戶日漸衰落的綢緞商之家。幼年失怙,備嘗生活之不易。由於聰慧努力,小學、中學連跳數級提前畢業,在專業選擇之機,聽從伯父建議,走上了學醫之路。就學時患上傷寒,所學西醫未能治癒,而中醫則數劑而痊,遂由西醫改學中醫。

「全才醫家」紀念醫林怪傑陳存仁

◇受業多師 早露頭角◇

經推薦考試合格,陳存仁被上海中醫專門學校錄取。入學後,為順利攻讀中醫古籍,陳存仁拜姚公鶴、章太炎為師,補習國文。

為貼補生活開支,陳存仁應聘丁福保先生《中西醫學雜誌》的兼職工作,其時丁福保正在編撰《古錢大辭典》《說文解字詁林》,對此二書的助編,是陳存仁精進國文、熟悉辭書編例的絕好機會。至高年級時,陳存仁得以在校主丁甘仁先生處侍診抄方,後丁甘仁染疫去世,隨即師事其子丁仲英。雖然陳存仁的國學之師、醫藥之師有17位之多,但丁仲英無疑是其追隨最久、受益極深的業師,在從師期間,陳存仁已經部分取得了獨立診治的機會,並作為中醫學會會長(丁仲英)的祕書,草擬了同道醫家不得在病家面前互相攻擊的通告,對規範職業道德起到了積極作用。

"

陳存仁(1908-1990),名保康,原名承沅,以字行,出生於上海老城廂一戶日漸衰落的綢緞商之家。幼年失怙,備嘗生活之不易。由於聰慧努力,小學、中學連跳數級提前畢業,在專業選擇之機,聽從伯父建議,走上了學醫之路。就學時患上傷寒,所學西醫未能治癒,而中醫則數劑而痊,遂由西醫改學中醫。

「全才醫家」紀念醫林怪傑陳存仁

◇受業多師 早露頭角◇

經推薦考試合格,陳存仁被上海中醫專門學校錄取。入學後,為順利攻讀中醫古籍,陳存仁拜姚公鶴、章太炎為師,補習國文。

為貼補生活開支,陳存仁應聘丁福保先生《中西醫學雜誌》的兼職工作,其時丁福保正在編撰《古錢大辭典》《說文解字詁林》,對此二書的助編,是陳存仁精進國文、熟悉辭書編例的絕好機會。至高年級時,陳存仁得以在校主丁甘仁先生處侍診抄方,後丁甘仁染疫去世,隨即師事其子丁仲英。雖然陳存仁的國學之師、醫藥之師有17位之多,但丁仲英無疑是其追隨最久、受益極深的業師,在從師期間,陳存仁已經部分取得了獨立診治的機會,並作為中醫學會會長(丁仲英)的祕書,草擬了同道醫家不得在病家面前互相攻擊的通告,對規範職業道德起到了積極作用。

「全才醫家」紀念醫林怪傑陳存仁

1928年,20歲的陳存仁創辦了國內第一份普及醫藥衛生常識的報刊——《康健報》,並且邀約丁仲英、謝利恆、惲鐵樵等中醫名家寫稿,並引入廣告登載,實現了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同年,私人診所也在山東路南京路口的熱鬧地段掛牌開業,期間曾治癒于右任的傷寒病,遂結下一段友情。

◇著述等身 熱心公益◇

1935年,陳存仁主編數年的《中國藥學大辭典》由原世界書局出版,全編300餘萬字,收藥4200餘種,內容包括現名、原名、古籍別名、處方用命、外國名、形態、產地、採取、製法、性質、效能、主治、服法、施用宜忌、參考資料等等,並附有千餘幅插圖和萬餘首附方,部分藥物還收載了當時已經分析出來的化學成分。基本具備了現代辭書的要素,為當代中藥學辭典的編撰樹立了典範,當時中醫名家顏福慶題詞“妙盡方書”、朱惠生題詞“待用無遺”。辭典出版後廣受歡迎,多次再版重印,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衛生出版社仍繼續重印。

陳存仁因感於“日本漢醫勃興之偉績,尤出於意料之外”,且“醫籍有在中國已失傳,而日本反保存無恙者”,於是“纂《中國藥學大辭典》後,即蒐購日本漢醫書籍”,在本人舊藏及赴日購回的400餘種中,“選定七十二種,分門別類,以次印行”,以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當時日本稱漢醫為“皇漢醫學”,且是編所收乃系日本學者研究考據中醫名著之撰作,故冠名《皇漢醫學叢書》。全編分總類(基礎理論)、內科學、外科學等共14大類,收入丹波父子、淺田惟常、山田宗俊等人的撰著並譯成中文,於1936年由世界書局出版發行,為國內中醫學的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意義非凡,影響深遠。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筆署檢書名,中央國醫館館長焦易堂題詞“發掘東亞醫學之寶藏,同躋世界醫學之健康”,名醫陸仲安題詞“廣收博覽”;名醫蕭友龍、徐相任分別作序。後被人民衛生出版社、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臺灣平凡出版社(大新書局)等出版社多次重印。

除此以外,陳存仁還陸續編撰《學醫門徑講義》《肺病無憂論》《傷寒手冊》等一系列醫學冊子,可謂雅俗兼顧、正俚並舉,竭盡全力為提升學術水準和推廣醫學知識做出貢獻。

陳存仁熱心公益事務影響較大的事,引屬抗議“廢止舊醫案”。事件源於1929年2月,國民黨政府召開第一次中央衛生委員會議,通過了餘雲岫等人提出的意在消滅中醫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簡稱“廢止舊醫案”),此案一出,在全國各地引發了激烈反響,強烈抗議,上海為此醞釀成立“上海市中醫協會”,作為協會的祕書主任,陳存仁承擔了大量的擬稿、聯絡、組織等工作,於3月17日假座上海總商會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作為赴南京請願團總幹事,陳存仁與其他4位團員代表一起,於3月31日出發南京,抗議請願成功,“廢止舊醫案”取消,成員謝利恆、陳存仁被聘為衛生部顧問。醫界定於3月17日為國醫節。

◇移居香港 再煥異彩◇

1949年,陳存仁遷居香港繼續行醫、著述、講學,興辦《存仁醫學叢刊》,在香港《星島晚報》開闢“津津有味譚”專欄達近20年之久。1982年出版《中國藥學大典》4大冊。香港光明出版社推出的《醫藥護理養生叢書》中,收入陳存仁編著的《飲食養生法》《百病食物自療》《食物與健康》等等,可謂寫盡了養生食療的方方面面。臺灣正海出版社及香港震旦圖書公司《中國名醫驗方彙編》收入陳存仁編寫的一系列驗方如《傷科跌打驗方》(1982)、《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驗方》(1984)、《傷風感冒病驗方》(1984)、《眼耳口鼻舌牙喉各病驗方》(1984)等等。

在港期間,陳存仁獲得了一些職銜,反映了其擁有較高的社會聲望,如1957年被推選為香港高級慈善機構華東三院總理;1964年獲韓國慶熙大學名譽博士頭銜;1970年被選為香港蘇浙同鄉會副會長;1980年獲臺北中華文化大學名譽博士頭銜。

1985年因年齡和健康原因退休,並遷居美國,1990年9月9日,陳存仁病逝於美國。(金芷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