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英雄”不問出處,但在娛樂圈中,科班出身的藝人總會因為“出身”不同學院而被劃分到不同陣營。比如《我就是演員》、《幻樂之城》等綜藝在演技比拼環節,最後往往落到學院實力之間的“較量”上去。最近胡歌、萬茜首次攜影片登上戛納電影節,又為上戲贏得一分,當然風頭最勁的還是中戲明星。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中戲、北電、上戲作為國內頂尖藝術表演院校,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然形成自身所特有的氣質,或隱或顯地也呈現在這些院校畢業的學子身上。

群體特徵:

北電偶像派,中戲實力派,上戲“翻紅”派

總結三大學院輸出的藝人群體性特徵,民間說法是:中戲出演員,北電出明星,上戲出小生。這個說法基本上是在北電中戲同時出現兩大“96級明星班”之後提出來的,並在此後的二十多年間逐漸形成兩個學院的群體特徵。

中戲96級以章子怡為首,目前為止,班裡有超過20位同學拿過金像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國內外影視大獎,張彤、章子怡、梅婷、袁泉、秦海璐、胡靜、曾黎、李敏還有中戲“八大金釵”之稱。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中戲“八大金釵”


而同屆趙薇以專業課和文化課第一的成績考入北電,之後因飾演小燕子而大火,也極大地帶動了北電的知名度。趙薇、陳坤、黃曉明更有“北電三劍客”之稱,三人至今仍具有超高熱度。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北電96級

因為同在“京圈”的緣故,兩所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免不了被360度進行比較。↓↓↓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圖源自網絡,數據截止2015年)

可以直觀的看到,無論是國內三大電視劇獎項還是歐洲三大電影節獎項,不管是最佳男女主角還是配角,中戲都實力強勁,包攬獎項更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戲去掉鞏俐、章子怡這兩個“逆天派”選手,其實兩個學院的獲獎情況也是旗鼓相當的。

雖然與自帶熱度與話題的北電中戲相比,遠在“滬圈”的上戲顯得“冷清”許多,但上戲也為國產影視劇貢獻了一批傳統長相的英俊小生(胡歌、袁弘、林更新、蔣勁夫、韓東君等等)。這幾年拿獎的勢頭也挺猛,柏林影帝有廖凡,金馬影帝有塗們、徐崢,年輕藝人中也多出“實力派”(彭昱暢等)。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而來自上戲的中生代演員,近幾年在熱門劇中出彩、翻紅較多,有的甚至成了中生代男演員中的“流量”擔當。2017年話題劇《我的前半生》帶紅了“前夫哥”雷佳音,劇中糾葛不斷的馬伊琍、吳越、雷佳音三人都來自上戲。今年熱門大劇《都挺好》,頻上熱搜的明成朱麗這一對,李念是雷佳音在上戲的同班同學,郭京飛也是上戲畢業的。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上戲演員集體翻紅的背後,是長年的舞臺劇經驗的累積,也是甘當配角、小人物的蟄伏。雷佳音畢業後先在話劇圈打磨五年,隨後在多部影視劇中出演小角色,終於靠《我的前半生》打開了國民度;郭京飛在轉戰熒屏前斬獲話劇方面能拿的所有大獎,後因形象問題長期只能當小配角,因“蘇明成”一角才有了“流量”。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隨著娛樂市場的理性迴歸,觀眾的要求越發嚴苛,“流量”逐漸從“顏值即正義”的小鮮肉身上“分流”到真正具有實力的演員,中生代演員的翻紅現象,相信會越來越多。

年輕一代的選擇:實力演員or大明星?

實際上,作為國內的造星名校,三大高校的實力都不容小覷,而學校之間因為招生趨向、管理模式等不盡相同,呈現出不同的學院氣質。總體來看,北電更為自由與靈活,但似乎更多的沾染了商業氣息;中戲、上戲相對嚴格,臺詞等基本功紮實,但到了熒屏有時會顯得舞臺感過重。

而從近幾年三大高校在藝考中拔尖的考生來看,童星、明星考生、星二代、選秀節目出身的考生越來越多,而整容臉、網紅臉驟減,素人考生很少在藝考中拔得頭籌。(相比之下,上戲藝考素人考生拔尖得更多)

近幾年北電中戲上戲藝考拔尖考生(不完全統計)

北電

郭子凡、關曉彤、吳磊、黃俊捷、宋祖兒等

中戲

劉昊然、張新成、易烊千璽、李蘭迪、胡先煦、蔣依依等

上戲

夏之光、孫藝珍、靈超、範詩然、張鎬濂等


北電更傾向於小臉、大眼,具有鏡頭感,更符合大眾審美的(一眼就能看出是帥哥美女的)藝考生。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北電16表演盛蕙子

中戲老師更偏愛“話劇臉”,長相英氣,一眼望去有記憶點與辨識度的臉很容易脫穎而出。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中戲17陳思敏

上戲的學生更有文藝範,在上海這個風情萬種的南方都市中,自然也帶有較為濃重的都市生活氣息。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上戲17表演範詩然

Ps:為了對比更為合理,三所學校都選擇的是藝考拔尖的素人考生

實際上,這和三所學校老師的招生標準也不無關係。北電選人時更偏向於偶像劇以及電影作品的拍攝,對演員的顏值、鏡頭感更為嚴格,而對聲音和臺詞的要求相對薄弱。中戲老師在招生時基本按照一臺畢業大戲的全角選人,尤其偏好長相大氣的“青衣”,對考生的舞臺表演、臺詞功底、臨場發揮能力更為嚴苛,從這點來看,上戲的擇優標準與中戲頗為相似。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中戲老師:劉天池

值得注意的是,明星考生中在選擇院校時,往往透露出他們對人生以後規劃的方向。同一個組合中(比如tfboys),王俊凱去了北電,易烊千璽去了中戲,王源兩個都沒去,選擇國外的音樂學院,不難管窺三人之後在娛樂圈的發力點。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同樣以“少年感”著稱的兩位弟弟,劉昊然去了中戲,吳磊進的是北電;同屆小花中,張雪迎中戲第一,關曉彤北電第一。而幾人近年來的發展軌跡,似乎也和學院特徵較為吻合。

中戲的藝人發揮較為穩定。劉昊然有《琅琊榜2》、《妖貓傳》、《最好的我們》等口碑不俗的作品傍身,還有《唐人街2》斬獲33億票房,業內風評與商業值穩步上升。張雪迎在《我就是演員》中被導師盛讚,其主演的影片《狗十三》引發大眾對“成長之痛”的思考,近日上線的電視劇《白髮》豆瓣6.6分開畫,熱評也多肯定的聲音。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北電的藝人受到的關注更多,質疑聲也不小。吳磊接連撲了幾部被寄予厚望的影視劇:號稱投資7.5億的電影《阿修羅》上映三天後緊急撤檔,玄幻劇《鬥破蒼穹》豆瓣評分只有4.6分,《沙海》口碑還不錯,但明顯秦昊更為亮眼。為了擺脫眼前的困頓狀態,三石弟弟急需有質量的作品證明自己,否則只能“坐吃山空”。

關曉彤從“國民閨女”到扎堆偶像劇(《鳳求凰》、《極光之戀》、《甜蜜暴擊》等),近來又加入綜藝《王牌對王牌》,因戀情、造型、身材等頻上熱搜。話題度倒是高了,但口碑卻有急速下滑的趨勢,“國民閨女”面臨著和三石弟弟同樣的尷尬處境。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比較當下活躍度正高的北電、中戲等學院的年輕藝人,來自北電的藝人似乎是全方面人氣更勝一籌,話題性也更強(容易走上黑紅路線);而中戲的藝人似乎更有意往作品裡面更深一步,選擇劇本也更為慎重;上戲的人在演藝領域似乎更為全能,各個類型的影視劇都有在嘗試,完成度也挺不錯。

當然,列舉這麼一大堆,並不是為了竭力證明“北電出明星,中戲出演員,上戲出小生”這句話的“真實性”,只是很有意思地發現,不少年輕藝人選擇的學院氣質與他們當下的星途規劃頗為吻合,北電出來的藝人的確更具“明星”品相,而中戲出來的藝人也越發具有“演員”的氣質。


中戲、北電、上戲的學生到底什麼範兒?



實際上,無論是“實力演員”還是“大明星”都無可指摘,都是市場與藝人自身衡量之後的結果。非科班出身的“天才”演員周迅在談及演員和明星的區別時,她認為這兩個身份並不是對立的,當你把演員的本分做好你就會獲得明星的光環,你獲得明星的光環時不要忘記演員的本職工作。

輿情官很認同這個觀點。不管是演員還是明星,都要堅守作為藝人的“信念感”,擇校只是演藝路上的一個插曲,最終成為什麼樣的藝人還是要靠自身修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