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反觀央美畢業生的作品,同樣也是使用了紅色的液體填充自己的裝置,採取的流動方式也是基於溫度的改變使裝置中的液體能夠流動。兩者從裝置的形式和運動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反觀央美畢業生的作品,同樣也是使用了紅色的液體填充自己的裝置,採取的流動方式也是基於溫度的改變使裝置中的液體能夠流動。兩者從裝置的形式和運動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央美某畢業生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裝置最重要的是賦予的概念,瑞士藝術家想表達的是資源消耗的神態問題,央美畢業生則說自己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流轉和體驗,和神態問題沒有關係。那麼外觀上相似、形式上雷同、僅是賦予概念有所差異的作品是否應該被判定為抄襲?這也是《深紅》這件作品仍然處於爭議之中的原因。


#3


下圖是重慶大學畢業生與插畫師李鼓夏作品的對比。

李鼓夏老師在去重慶遊玩後,於2017年8月採取了五色絲網版畫的形式製作完成了作品。作品內容中的穿樓輕軌、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解放碑、洪崖洞在現實中並非處於同一場景,李老師在創作時,將自己在重慶遊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場景融合在了一起。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反觀央美畢業生的作品,同樣也是使用了紅色的液體填充自己的裝置,採取的流動方式也是基於溫度的改變使裝置中的液體能夠流動。兩者從裝置的形式和運動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央美某畢業生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裝置最重要的是賦予的概念,瑞士藝術家想表達的是資源消耗的神態問題,央美畢業生則說自己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流轉和體驗,和神態問題沒有關係。那麼外觀上相似、形式上雷同、僅是賦予概念有所差異的作品是否應該被判定為抄襲?這也是《深紅》這件作品仍然處於爭議之中的原因。


#3


下圖是重慶大學畢業生與插畫師李鼓夏作品的對比。

李鼓夏老師在去重慶遊玩後,於2017年8月採取了五色絲網版畫的形式製作完成了作品。作品內容中的穿樓輕軌、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解放碑、洪崖洞在現實中並非處於同一場景,李老師在創作時,將自己在重慶遊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場景融合在了一起。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而抄襲者的作品與李老師作品的構圖如出一轍,並且都採用了版畫形式製作插畫,只不過顏色較為單一,內容也更為簡略概括。抄襲者聲稱從未看過李老師的作品,然而這幅作品在畫面風格、表現形式和構圖上都與原作極其相似,如有單一方面相似或許是巧合,但三者加起來就絕不會是巧合了,該作品最終被判定為抄襲,學校已對該學生進行了處理。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反觀央美畢業生的作品,同樣也是使用了紅色的液體填充自己的裝置,採取的流動方式也是基於溫度的改變使裝置中的液體能夠流動。兩者從裝置的形式和運動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央美某畢業生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裝置最重要的是賦予的概念,瑞士藝術家想表達的是資源消耗的神態問題,央美畢業生則說自己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流轉和體驗,和神態問題沒有關係。那麼外觀上相似、形式上雷同、僅是賦予概念有所差異的作品是否應該被判定為抄襲?這也是《深紅》這件作品仍然處於爭議之中的原因。


#3


下圖是重慶大學畢業生與插畫師李鼓夏作品的對比。

李鼓夏老師在去重慶遊玩後,於2017年8月採取了五色絲網版畫的形式製作完成了作品。作品內容中的穿樓輕軌、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解放碑、洪崖洞在現實中並非處於同一場景,李老師在創作時,將自己在重慶遊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場景融合在了一起。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而抄襲者的作品與李老師作品的構圖如出一轍,並且都採用了版畫形式製作插畫,只不過顏色較為單一,內容也更為簡略概括。抄襲者聲稱從未看過李老師的作品,然而這幅作品在畫面風格、表現形式和構圖上都與原作極其相似,如有單一方面相似或許是巧合,但三者加起來就絕不會是巧合了,該作品最終被判定為抄襲,學校已對該學生進行了處理。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4


最後是魯迅美術學院某學生的作品《樓道小事》,該作品被指抄襲了原作者2013年的影視作品《電梯口》。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反觀央美畢業生的作品,同樣也是使用了紅色的液體填充自己的裝置,採取的流動方式也是基於溫度的改變使裝置中的液體能夠流動。兩者從裝置的形式和運動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央美某畢業生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裝置最重要的是賦予的概念,瑞士藝術家想表達的是資源消耗的神態問題,央美畢業生則說自己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流轉和體驗,和神態問題沒有關係。那麼外觀上相似、形式上雷同、僅是賦予概念有所差異的作品是否應該被判定為抄襲?這也是《深紅》這件作品仍然處於爭議之中的原因。


#3


下圖是重慶大學畢業生與插畫師李鼓夏作品的對比。

李鼓夏老師在去重慶遊玩後,於2017年8月採取了五色絲網版畫的形式製作完成了作品。作品內容中的穿樓輕軌、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解放碑、洪崖洞在現實中並非處於同一場景,李老師在創作時,將自己在重慶遊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場景融合在了一起。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而抄襲者的作品與李老師作品的構圖如出一轍,並且都採用了版畫形式製作插畫,只不過顏色較為單一,內容也更為簡略概括。抄襲者聲稱從未看過李老師的作品,然而這幅作品在畫面風格、表現形式和構圖上都與原作極其相似,如有單一方面相似或許是巧合,但三者加起來就絕不會是巧合了,該作品最終被判定為抄襲,學校已對該學生進行了處理。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4


最後是魯迅美術學院某學生的作品《樓道小事》,該作品被指抄襲了原作者2013年的影視作品《電梯口》。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在2015年微博發聲證明抄襲以後,原作者在網路上反而受到很多人的抨擊,被冠以不夠包容、心胸狹隘、害別人不能畢業的名頭。而原作者也一直沒有得到應得的道歉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反觀央美畢業生的作品,同樣也是使用了紅色的液體填充自己的裝置,採取的流動方式也是基於溫度的改變使裝置中的液體能夠流動。兩者從裝置的形式和運動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央美某畢業生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裝置最重要的是賦予的概念,瑞士藝術家想表達的是資源消耗的神態問題,央美畢業生則說自己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流轉和體驗,和神態問題沒有關係。那麼外觀上相似、形式上雷同、僅是賦予概念有所差異的作品是否應該被判定為抄襲?這也是《深紅》這件作品仍然處於爭議之中的原因。


#3


下圖是重慶大學畢業生與插畫師李鼓夏作品的對比。

李鼓夏老師在去重慶遊玩後,於2017年8月採取了五色絲網版畫的形式製作完成了作品。作品內容中的穿樓輕軌、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解放碑、洪崖洞在現實中並非處於同一場景,李老師在創作時,將自己在重慶遊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場景融合在了一起。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而抄襲者的作品與李老師作品的構圖如出一轍,並且都採用了版畫形式製作插畫,只不過顏色較為單一,內容也更為簡略概括。抄襲者聲稱從未看過李老師的作品,然而這幅作品在畫面風格、表現形式和構圖上都與原作極其相似,如有單一方面相似或許是巧合,但三者加起來就絕不會是巧合了,該作品最終被判定為抄襲,學校已對該學生進行了處理。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4


最後是魯迅美術學院某學生的作品《樓道小事》,該作品被指抄襲了原作者2013年的影視作品《電梯口》。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在2015年微博發聲證明抄襲以後,原作者在網路上反而受到很多人的抨擊,被冠以不夠包容、心胸狹隘、害別人不能畢業的名頭。而原作者也一直沒有得到應得的道歉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其實國內作品的抄襲現象屢禁不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國內大環境對抄襲的漠視。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想著如何以次充好,因此在面對學生抄襲時也認為學生是弱勢群體,應該被照顧、扶持,在畢業設計的問題上也不該過於苛刻,得過且過。

另一方面,學校在版權方面的教育也有待完善。國內很多院校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照片、音頻都是從網上直接下載,學校方面也不會對此過於看重。而在國外院校學習時,作品中的所有圖片都必須由自己拍攝,音頻要麼自己配,要麼與同校音樂系的同學合作完成最終作品。在彙報演講的環節也必須標明圖片來源,這就讓學生的版權意識非常薄弱。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反觀央美畢業生的作品,同樣也是使用了紅色的液體填充自己的裝置,採取的流動方式也是基於溫度的改變使裝置中的液體能夠流動。兩者從裝置的形式和運動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央美某畢業生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裝置最重要的是賦予的概念,瑞士藝術家想表達的是資源消耗的神態問題,央美畢業生則說自己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流轉和體驗,和神態問題沒有關係。那麼外觀上相似、形式上雷同、僅是賦予概念有所差異的作品是否應該被判定為抄襲?這也是《深紅》這件作品仍然處於爭議之中的原因。


#3


下圖是重慶大學畢業生與插畫師李鼓夏作品的對比。

李鼓夏老師在去重慶遊玩後,於2017年8月採取了五色絲網版畫的形式製作完成了作品。作品內容中的穿樓輕軌、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解放碑、洪崖洞在現實中並非處於同一場景,李老師在創作時,將自己在重慶遊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場景融合在了一起。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而抄襲者的作品與李老師作品的構圖如出一轍,並且都採用了版畫形式製作插畫,只不過顏色較為單一,內容也更為簡略概括。抄襲者聲稱從未看過李老師的作品,然而這幅作品在畫面風格、表現形式和構圖上都與原作極其相似,如有單一方面相似或許是巧合,但三者加起來就絕不會是巧合了,該作品最終被判定為抄襲,學校已對該學生進行了處理。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4


最後是魯迅美術學院某學生的作品《樓道小事》,該作品被指抄襲了原作者2013年的影視作品《電梯口》。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在2015年微博發聲證明抄襲以後,原作者在網路上反而受到很多人的抨擊,被冠以不夠包容、心胸狹隘、害別人不能畢業的名頭。而原作者也一直沒有得到應得的道歉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其實國內作品的抄襲現象屢禁不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國內大環境對抄襲的漠視。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想著如何以次充好,因此在面對學生抄襲時也認為學生是弱勢群體,應該被照顧、扶持,在畢業設計的問題上也不該過於苛刻,得過且過。

另一方面,學校在版權方面的教育也有待完善。國內很多院校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照片、音頻都是從網上直接下載,學校方面也不會對此過於看重。而在國外院校學習時,作品中的所有圖片都必須由自己拍攝,音頻要麼自己配,要麼與同校音樂系的同學合作完成最終作品。在彙報演講的環節也必須標明圖片來源,這就讓學生的版權意識非常薄弱。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借鑑和臨摹是學習藝術的重要途徑,但這並不是抄襲他人作品的藉口。藝術作品是否抄襲的判定標準很難界定,並不像論文查重那樣有清晰的數據作為依託。抄襲者往往不會直接應用原作,而是採取截取或縮放後二次修改等手段,這也造成了很多藝術家的原創作者無法有理有據的去批判抄襲者的作品。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反觀央美畢業生的作品,同樣也是使用了紅色的液體填充自己的裝置,採取的流動方式也是基於溫度的改變使裝置中的液體能夠流動。兩者從裝置的形式和運動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央美某畢業生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裝置最重要的是賦予的概念,瑞士藝術家想表達的是資源消耗的神態問題,央美畢業生則說自己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流轉和體驗,和神態問題沒有關係。那麼外觀上相似、形式上雷同、僅是賦予概念有所差異的作品是否應該被判定為抄襲?這也是《深紅》這件作品仍然處於爭議之中的原因。


#3


下圖是重慶大學畢業生與插畫師李鼓夏作品的對比。

李鼓夏老師在去重慶遊玩後,於2017年8月採取了五色絲網版畫的形式製作完成了作品。作品內容中的穿樓輕軌、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解放碑、洪崖洞在現實中並非處於同一場景,李老師在創作時,將自己在重慶遊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場景融合在了一起。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而抄襲者的作品與李老師作品的構圖如出一轍,並且都採用了版畫形式製作插畫,只不過顏色較為單一,內容也更為簡略概括。抄襲者聲稱從未看過李老師的作品,然而這幅作品在畫面風格、表現形式和構圖上都與原作極其相似,如有單一方面相似或許是巧合,但三者加起來就絕不會是巧合了,該作品最終被判定為抄襲,學校已對該學生進行了處理。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4


最後是魯迅美術學院某學生的作品《樓道小事》,該作品被指抄襲了原作者2013年的影視作品《電梯口》。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在2015年微博發聲證明抄襲以後,原作者在網路上反而受到很多人的抨擊,被冠以不夠包容、心胸狹隘、害別人不能畢業的名頭。而原作者也一直沒有得到應得的道歉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其實國內作品的抄襲現象屢禁不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國內大環境對抄襲的漠視。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想著如何以次充好,因此在面對學生抄襲時也認為學生是弱勢群體,應該被照顧、扶持,在畢業設計的問題上也不該過於苛刻,得過且過。

另一方面,學校在版權方面的教育也有待完善。國內很多院校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照片、音頻都是從網上直接下載,學校方面也不會對此過於看重。而在國外院校學習時,作品中的所有圖片都必須由自己拍攝,音頻要麼自己配,要麼與同校音樂系的同學合作完成最終作品。在彙報演講的環節也必須標明圖片來源,這就讓學生的版權意識非常薄弱。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借鑑和臨摹是學習藝術的重要途徑,但這並不是抄襲他人作品的藉口。藝術作品是否抄襲的判定標準很難界定,並不像論文查重那樣有清晰的數據作為依託。抄襲者往往不會直接應用原作,而是採取截取或縮放後二次修改等手段,這也造成了很多藝術家的原創作者無法有理有據的去批判抄襲者的作品。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當我們作為社會的個體時,社會的風氣往往讓我們感到十分無力,即使我們相信國內的版權意識正在不斷加強,但真正達到可以保障每個人應有的利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期間我們能做的,是在引用他人作品時一定要徵求原作者同意,並在最後進行標註。當作品出現爭議時,也要有勇氣站出來實事求是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讓抄襲者承擔起應負的責任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反觀央美畢業生的作品,同樣也是使用了紅色的液體填充自己的裝置,採取的流動方式也是基於溫度的改變使裝置中的液體能夠流動。兩者從裝置的形式和運動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央美某畢業生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裝置最重要的是賦予的概念,瑞士藝術家想表達的是資源消耗的神態問題,央美畢業生則說自己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流轉和體驗,和神態問題沒有關係。那麼外觀上相似、形式上雷同、僅是賦予概念有所差異的作品是否應該被判定為抄襲?這也是《深紅》這件作品仍然處於爭議之中的原因。


#3


下圖是重慶大學畢業生與插畫師李鼓夏作品的對比。

李鼓夏老師在去重慶遊玩後,於2017年8月採取了五色絲網版畫的形式製作完成了作品。作品內容中的穿樓輕軌、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解放碑、洪崖洞在現實中並非處於同一場景,李老師在創作時,將自己在重慶遊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場景融合在了一起。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而抄襲者的作品與李老師作品的構圖如出一轍,並且都採用了版畫形式製作插畫,只不過顏色較為單一,內容也更為簡略概括。抄襲者聲稱從未看過李老師的作品,然而這幅作品在畫面風格、表現形式和構圖上都與原作極其相似,如有單一方面相似或許是巧合,但三者加起來就絕不會是巧合了,該作品最終被判定為抄襲,學校已對該學生進行了處理。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4


最後是魯迅美術學院某學生的作品《樓道小事》,該作品被指抄襲了原作者2013年的影視作品《電梯口》。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在2015年微博發聲證明抄襲以後,原作者在網路上反而受到很多人的抨擊,被冠以不夠包容、心胸狹隘、害別人不能畢業的名頭。而原作者也一直沒有得到應得的道歉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其實國內作品的抄襲現象屢禁不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國內大環境對抄襲的漠視。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想著如何以次充好,因此在面對學生抄襲時也認為學生是弱勢群體,應該被照顧、扶持,在畢業設計的問題上也不該過於苛刻,得過且過。

另一方面,學校在版權方面的教育也有待完善。國內很多院校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照片、音頻都是從網上直接下載,學校方面也不會對此過於看重。而在國外院校學習時,作品中的所有圖片都必須由自己拍攝,音頻要麼自己配,要麼與同校音樂系的同學合作完成最終作品。在彙報演講的環節也必須標明圖片來源,這就讓學生的版權意識非常薄弱。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借鑑和臨摹是學習藝術的重要途徑,但這並不是抄襲他人作品的藉口。藝術作品是否抄襲的判定標準很難界定,並不像論文查重那樣有清晰的數據作為依託。抄襲者往往不會直接應用原作,而是採取截取或縮放後二次修改等手段,這也造成了很多藝術家的原創作者無法有理有據的去批判抄襲者的作品。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當我們作為社會的個體時,社會的風氣往往讓我們感到十分無力,即使我們相信國內的版權意識正在不斷加強,但真正達到可以保障每個人應有的利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期間我們能做的,是在引用他人作品時一定要徵求原作者同意,並在最後進行標註。當作品出現爭議時,也要有勇氣站出來實事求是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讓抄襲者承擔起應負的責任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如今,抄襲的不正之風也吹到了藝術留學領域。有太多的人都在打著“代做、包過”的旗號做著抄襲、山寨作品集的勾當。但是靠抄襲得來的offer真的有價值、有意義嗎?


"

抄襲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抄襲者能夠跳過靈感發散、實驗創造的痛苦時期,迅速達成目的,獲得無法靠自己能力獲得的成就。

在全球範圍內,抄襲的現象都是屢見不鮮的。快銷品牌抄襲大牌鞋包衣帽款式,通過價格優勢實現快速盈利。山寨產品的無差別抄襲更是對原作品的無情踐踏。

國內的藝術設計抄襲也同山寨貨一樣普遍,上至藝術家,下至在校生,在面對在短時間內獲得靠自己能力無法達成的成熟作品的極大誘惑時,很多人都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國內畢業設計展上的抄襲如今愈演愈烈,大部分抄襲者還都來自各大著名院校,他們的抄襲不計後果,通過局部截取、移花接木,或是結構照搬、構圖相近的抄襲方法,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新瓶裝舊酒,肆意摧殘著原作者的心血。

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


比如川美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侗族大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抄襲痕跡。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原圖的題目叫做《夏至合唱團》,首先從兩幅圖的立意來說,表達的都是集體人物,畫面的主體都按照順序排列,表達的內容都是合唱,因此從立意和畫面主體群體上來說已是極為相似的了,但尚不能算作抄襲。那麼這位同學的抄襲痕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將圖1和圖2連接的兩個虛線框中的內容對比來看,兩幅圖首先從人物畫風來說就十分相似,就虛線邊框框出的人物面部來說,人物只有兩個改變:一是被換上了侗族的裝飾打扮,二是改變了人物頭的偏向,原圖向左,抄襲圖向右,表情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抄襲痕跡極為明顯。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本案例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杉稚





#2


再來看央美畢業生的裝置作品《深紅》,這幅作品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該作品被指與瑞士藝術家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一場消失的邀請》十分相似。從外觀上來看,瑞士藝術家使用了一個大型熔岩燈作為裝置的主體,通過紅色的棕櫚油填充內部,靠溫度使填充素材上下循環流動。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朱利安·夏利耶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反觀央美畢業生的作品,同樣也是使用了紅色的液體填充自己的裝置,採取的流動方式也是基於溫度的改變使裝置中的液體能夠流動。兩者從裝置的形式和運動原理上都是極為相似的。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央美某畢業生的裝置作品,圖片源自網絡

裝置最重要的是賦予的概念,瑞士藝術家想表達的是資源消耗的神態問題,央美畢業生則說自己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流轉和體驗,和神態問題沒有關係。那麼外觀上相似、形式上雷同、僅是賦予概念有所差異的作品是否應該被判定為抄襲?這也是《深紅》這件作品仍然處於爭議之中的原因。


#3


下圖是重慶大學畢業生與插畫師李鼓夏作品的對比。

李鼓夏老師在去重慶遊玩後,於2017年8月採取了五色絲網版畫的形式製作完成了作品。作品內容中的穿樓輕軌、長江索道、千廝門大橋、解放碑、洪崖洞在現實中並非處於同一場景,李老師在創作時,將自己在重慶遊歷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場景融合在了一起。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而抄襲者的作品與李老師作品的構圖如出一轍,並且都採用了版畫形式製作插畫,只不過顏色較為單一,內容也更為簡略概括。抄襲者聲稱從未看過李老師的作品,然而這幅作品在畫面風格、表現形式和構圖上都與原作極其相似,如有單一方面相似或許是巧合,但三者加起來就絕不會是巧合了,該作品最終被判定為抄襲,學校已對該學生進行了處理。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李鼓夏




#4


最後是魯迅美術學院某學生的作品《樓道小事》,該作品被指抄襲了原作者2013年的影視作品《電梯口》。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在2015年微博發聲證明抄襲以後,原作者在網路上反而受到很多人的抨擊,被冠以不夠包容、心胸狹隘、害別人不能畢業的名頭。而原作者也一直沒有得到應得的道歉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BONEDD


其實國內作品的抄襲現象屢禁不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國內大環境對抄襲的漠視。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想著如何以次充好,因此在面對學生抄襲時也認為學生是弱勢群體,應該被照顧、扶持,在畢業設計的問題上也不該過於苛刻,得過且過。

另一方面,學校在版權方面的教育也有待完善。國內很多院校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照片、音頻都是從網上直接下載,學校方面也不會對此過於看重。而在國外院校學習時,作品中的所有圖片都必須由自己拍攝,音頻要麼自己配,要麼與同校音樂系的同學合作完成最終作品。在彙報演講的環節也必須標明圖片來源,這就讓學生的版權意識非常薄弱。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借鑑和臨摹是學習藝術的重要途徑,但這並不是抄襲他人作品的藉口。藝術作品是否抄襲的判定標準很難界定,並不像論文查重那樣有清晰的數據作為依託。抄襲者往往不會直接應用原作,而是採取截取或縮放後二次修改等手段,這也造成了很多藝術家的原創作者無法有理有據的去批判抄襲者的作品。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當我們作為社會的個體時,社會的風氣往往讓我們感到十分無力,即使我們相信國內的版權意識正在不斷加強,但真正達到可以保障每個人應有的利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期間我們能做的,是在引用他人作品時一定要徵求原作者同意,並在最後進行標註。當作品出現爭議時,也要有勇氣站出來實事求是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讓抄襲者承擔起應負的責任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如今,抄襲的不正之風也吹到了藝術留學領域。有太多的人都在打著“代做、包過”的旗號做著抄襲、山寨作品集的勾當。但是靠抄襲得來的offer真的有價值、有意義嗎?


抄襲之路 是條死路

圖片來源於知乎


作品集代做的風浪越是強勁的時候,同學們越是應該堅守作為藝術家或設計師應有的初心和信用,從自身做起,杜絕抄襲,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同時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不受他人侵害。

一起加入“反抄襲,反代做”的行列之中

瞭解更多藝術留學&作品集信息,關注康石石個人公眾號(kang-shishi)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