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秋節|馮國平:故鄉月·鄉謠·樹'

"

馮國平(成都)

“月是故鄉明,月是故鄉亮,故鄉的明月總是山崗掛,故鄉的風物總是鋪在月光下。”離家千里萬里遠,總也忘不了故鄉的老屋,故鄉的月亮,故鄉的鄉謠。故鄉人把月亮叫著月姥姥,我小的時候,總是一邊聽著外婆的囈語入夢,一邊哼著那首古老的鄉謠:“月姥姥,開口笑,明兒窗前抬花轎。”

月兒圓時,外婆說圓月裡有桂樹、玉兔、吳剛和嫦娥的故事,叫我不要用手指著月亮說壞話,不然半夜裡月亮會割下我的半截耳朵來下酒。

故鄉的月亮,故鄉的鄉謠,伴我度過了兒時快樂的美好夢鄉,伴我度過了年少喪母的孤獨與憂傷時光,同時也伴我度過了油燈下無數個苦讀的不眠之夜。

後來,我在不遠不近的地方工作和讀書。每每想到故鄉,想到門前那灣清清亮亮的小河,想到那片寧靜而並不富饒的鄉村,便油然想到故鄉的月亮,想到那首親切、記憶猶新的鄉謠……於是,胸中便湧起一種自豪向上的情感,激勵我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為著明天而努力辛勤地工作。

哦,鄉謠伴我成長,陶我情操,激我上進,催我奮發。寄我衷情的鄉謠啊!你從故鄉的山崗上飄過來;你從月亮的清輝裡浮出來;你從童年的夢幻裡走過來,融進我的情懷裡,融進我的血液中,穿過時光的雨巷,融進我五十知天命的年輪……

故鄉老屋的門前有棵老核桃樹,已不知有多少年頭,自打我出生後記事開始,就記起這棵老核桃樹。它伴隨我在鄉村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青春時代。

春天,偌大的枝幹上長出嫩綠的葉片,似一把大傘撐起了一片蔭涼,我們在傘下游戲、歡逐、嬉戲。夏天,核桃樹上結滿數不清的果子,三個一群,五個一簇緊緊相連,就像親密相交的同胞姊妹。在夏日的陽光中閃爍著綠油油的盈。秋天,處暑過後,鄰里大娘便開始收穫這一樹的果實。我們用竹竿敲打,或是爬上樹去攀摘,亦或用石塊擊落。滿滿的幾筐核桃擺在壩院中,那歡樂的場景讓人難以自持。

秋末冬初,樹葉散盡,只剩下枯枝扎延,把冬日的天空分割成許多不規則的圖案,像一幅現代派的抽象畫。一到夜晚,月亮掛上枝頭,清冷的月光,透過核桃樹如水一般灑向院子。一片銀白的月光,如破碎散亂的銀子,外婆說:“一花知春來、一葉也知秋。樹累了,它需要休息,明年還要結好多好多的果子呢。”

樹為什麼要枯老?要落葉?春天還要重新發芽?我小時候,不去想這些,只覺得,就是樹葉散盡,門前那顆老核桃樹,也是我喜愛至善至美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在我童年的世界裡,外婆與月下的老核桃樹是與故鄉走在一起的。

離開故鄉已許多年了,故鄉它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從未走遠。而今,城市的高樓就似故鄉四野的黑壓壓的群山。我的外婆、父親、母親以及竹林灣幾十號老人們,他們靜靜地躺在東山的山坡上,伴隨靜謐的時空在清冷的月輝裡緘默無語。

今夜,窗外的月亮在走,記憶在走,老屋門前那棵古老的核桃樹也在走。他們走進月的朦朧,夜的清晰,走進我生活中纏纏綿綿的呼喚。

"

馮國平(成都)

“月是故鄉明,月是故鄉亮,故鄉的明月總是山崗掛,故鄉的風物總是鋪在月光下。”離家千里萬里遠,總也忘不了故鄉的老屋,故鄉的月亮,故鄉的鄉謠。故鄉人把月亮叫著月姥姥,我小的時候,總是一邊聽著外婆的囈語入夢,一邊哼著那首古老的鄉謠:“月姥姥,開口笑,明兒窗前抬花轎。”

月兒圓時,外婆說圓月裡有桂樹、玉兔、吳剛和嫦娥的故事,叫我不要用手指著月亮說壞話,不然半夜裡月亮會割下我的半截耳朵來下酒。

故鄉的月亮,故鄉的鄉謠,伴我度過了兒時快樂的美好夢鄉,伴我度過了年少喪母的孤獨與憂傷時光,同時也伴我度過了油燈下無數個苦讀的不眠之夜。

後來,我在不遠不近的地方工作和讀書。每每想到故鄉,想到門前那灣清清亮亮的小河,想到那片寧靜而並不富饒的鄉村,便油然想到故鄉的月亮,想到那首親切、記憶猶新的鄉謠……於是,胸中便湧起一種自豪向上的情感,激勵我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為著明天而努力辛勤地工作。

哦,鄉謠伴我成長,陶我情操,激我上進,催我奮發。寄我衷情的鄉謠啊!你從故鄉的山崗上飄過來;你從月亮的清輝裡浮出來;你從童年的夢幻裡走過來,融進我的情懷裡,融進我的血液中,穿過時光的雨巷,融進我五十知天命的年輪……

故鄉老屋的門前有棵老核桃樹,已不知有多少年頭,自打我出生後記事開始,就記起這棵老核桃樹。它伴隨我在鄉村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青春時代。

春天,偌大的枝幹上長出嫩綠的葉片,似一把大傘撐起了一片蔭涼,我們在傘下游戲、歡逐、嬉戲。夏天,核桃樹上結滿數不清的果子,三個一群,五個一簇緊緊相連,就像親密相交的同胞姊妹。在夏日的陽光中閃爍著綠油油的盈。秋天,處暑過後,鄰里大娘便開始收穫這一樹的果實。我們用竹竿敲打,或是爬上樹去攀摘,亦或用石塊擊落。滿滿的幾筐核桃擺在壩院中,那歡樂的場景讓人難以自持。

秋末冬初,樹葉散盡,只剩下枯枝扎延,把冬日的天空分割成許多不規則的圖案,像一幅現代派的抽象畫。一到夜晚,月亮掛上枝頭,清冷的月光,透過核桃樹如水一般灑向院子。一片銀白的月光,如破碎散亂的銀子,外婆說:“一花知春來、一葉也知秋。樹累了,它需要休息,明年還要結好多好多的果子呢。”

樹為什麼要枯老?要落葉?春天還要重新發芽?我小時候,不去想這些,只覺得,就是樹葉散盡,門前那顆老核桃樹,也是我喜愛至善至美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在我童年的世界裡,外婆與月下的老核桃樹是與故鄉走在一起的。

離開故鄉已許多年了,故鄉它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從未走遠。而今,城市的高樓就似故鄉四野的黑壓壓的群山。我的外婆、父親、母親以及竹林灣幾十號老人們,他們靜靜地躺在東山的山坡上,伴隨靜謐的時空在清冷的月輝裡緘默無語。

今夜,窗外的月亮在走,記憶在走,老屋門前那棵古老的核桃樹也在走。他們走進月的朦朧,夜的清晰,走進我生活中纏纏綿綿的呼喚。

2019中秋節|馮國平:故鄉月·鄉謠·樹

馮國平

【作者簡介】

馮國平,四川平昌縣人。198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已在《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四川日報》《星星》《四川文學》《鴨綠江》《芒種》《山花》《詩潮》《詩林》《詩選刊》《青春詩歌》《作家》等報刊雜誌發表新聞、文學作品、評論文章多篇。詩歌《父親與草》入選電子科技大學語文校本教材。現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詩集《紅高粱》《花開的泥土》,報告文學《熱土情衷》(與人合著)。現為西南商報副刊主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