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這個省將5 個跟它同級的行政區域“兼併”了,怎麼回事?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國由中央直轄的城市有四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年紀再大一些的甚至還知道,重慶市在1997年才再次成為直轄市的,僅有20多年的歷史。但有很多人還不知道,在我國建國初期,我國的直轄市的數量要比現在多的多,有13個之多,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安、重慶、廣州、武漢(漢口)、瀋陽、鞍山、撫順、本溪、旅大(今遼寧省旅順、大連等地組成的旅大行屬區改設而成)。上邊所說的重慶“再”次成為直轄市的說法也是由此而來。

這一年,這個省將5 個跟它同級的行政區域“兼併”了,怎麼回事?

從上列的當時直轄市的列表中不難看出,位於今天遼寧省內的原直轄市竟然有5個之多。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城市想歸中央直轄該有多難,有些市比如長春、南京、杭州、瀋陽、大連、青島、武漢、福州、廣州、深圳、西安+咸陽、武漢等城市已多年時間有意爭取成為直轄市,卻始終未成功。那麼在今天僅區區一省之地的區域上為什麼卻有5個直轄市呢?

這跟當時國家和國際形勢是有密切關係的。

1948年下半年的遼瀋戰役之後,我國東北地區全境解放,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時候,這裡已經恢復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沒有之一,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動機”。而此時我國尚有一部分省區還未解放,雖然形勢一大好,但依然十分嚴峻的國防要求特別是隨即而來的國家經濟建設的各項任務,如同一塊大石沉甸甸地壓在了國家決策層眾人的心頭上。在這樣的時候,一個強有力的工業基地有多麼重要就不言而喻了。因此,遠離戰場、在我國政區腹地的現在的遼寧省這一帶,由於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自然而然的把國家高層的目光吸引到了這裡。如此重要的“國家命脈”只能控制在國家手裡,也只有來自中央最直接的調配,才能把有限的工業能力和自然資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這一年,這個省將5 個跟它同級的行政區域“兼併”了,怎麼回事?

1949年的遼寧省和各直轄市

因此在1949年,工業基礎設施較為齊全的瀋陽市、本溪市和煤炭資源豐富的撫順市以及鋼鐵工業發達的鞍山市就相繼被國家確定為中央直轄市。

而作為重要的港口和軍事基地的旅大地區則隨著日本戰敗被蘇聯接管,到1950年中蘇兩國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約定不遲於1952年末,蘇軍從共同使用的旅順口海軍基地撤退,並將該地區的設備移交中國政府,後考慮到朝鮮戰爭等新情況,1952年9月,雙方又協商延長共同使用旅順口海軍基地的期限。1955年5月,駐旅順口蘇軍全部撤出。由於旅大地區的特殊性,1953年3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國務院前身)將旅大市改為中央直轄市。

這一年,這個省將5 個跟它同級的行政區域“兼併”了,怎麼回事?

這一年,這個省將5 個跟它同級的行政區域“兼併”了,怎麼回事?

大連市舊地圖和簽訂條約

以上就是現在在遼寧省內的原各直轄市的由來。但隨著全國的解放,以及國家戰略的轉變,特別是進行全面恢復經濟的需要,再把工作重心和著眼點放在這麼一個省級區域大小的地方顯然是不合適了,1954年6月,瀋陽、本溪、撫順、鞍山、旅大5市和重慶、廣州、長春、哈爾濱、西安、武漢一起被降為了省轄市,退出了中央直轄的行列。

當時設立的直轄市是有著特殊時期背景的,跟和平時期的選擇要求不一樣,現在國家對設立直轄市是有嚴格標準的,首先人口、經濟得有規模。第二不能是省會城市,跟同省的省會相比在經濟、人口和影響力上要強,如果是省會城市,它直轄後省內有其他城有能力接替行使省會職能。第三是周邊太近範圍內還不能有另一個直轄市。第四如果某市直轄後,它的管轄區域不能對原來版圖帶來太大的破壞。

所以從上面看,以後能夠設置成直轄市的城市真的不算太多,比如大連、青島可能希望比較大,你怎麼看呢?歡迎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