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大阪峰會與中美關係走勢

馬曉霖(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西溪學者(傑出人才))

6月28日至29日,二十國集團(G20)第十四次峰會在日本大阪舉行。這是一次十分特殊的峰會,被稱為自2009年倫敦峰會以來“最重要”的G20峰會,因為與會領導人不僅見證國際關係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世界貿易自由主義與保護主義的立場交鋒,還將聚焦伊核協議前景、中東和東北亞局勢等重大熱點問題。峰會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美元首會晤及中美關係走勢,尤以中美貿易磋商能否有積極進展為最大懸念,在此問題上只能選擇雙贏,中國有實力和能力拒絕任何城下之盟。

G20大阪峰會是自去年12月初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後的首次中美元首會晤機遇。中美元首曾商定通過談判結束貿易摩擦,但是,由於美國不斷加碼,導致雙方在過去一年間經11輪磋商而未達成協議,反而因美國採取各種霸凌方式打壓華為公司遏制中國高新技術崛起,使雙邊關係面臨戰略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重新定位和角色選擇。因此,大阪中美元首會晤分量自然超過G20峰會本身,會晤能否取得圓滿成果,將決定G20大阪峰會質量、中美關係走勢及世界經濟前景。

觀察家注意到,中美都對大阪元首會晤給予高度重視。本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集中討論雙邊關係特別是經貿合作問題,均期待在大阪峰會期間進行深入溝通,克服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障礙。這是兩國元首時隔半年後的首次通話,且未涉及其他多邊或熱點問題,足見雙方對大阪會晤期待之高。24日起,中美貿易談判團隊保持密切溝通,為大阪會晤做有關經貿關係的前期準備。

然而,大阪會晤前夕美國依然保持高壓態勢,而中國也顯示戰略定力,正告美國不要奢望中國做出傷害自身核心利益的讓步。26日,特朗普對媒體表示,過去幾天美中就經貿問題交換了意見,雙方可能在大阪達成協議,否則,他將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額外關稅。27日,中國外交部明確迴應,“這嚇唬不了中國人民。中國人不信邪、不怕壓,從來不吃這一套。”

從當代中美關係歷史經驗看,美國試圖通過施壓而讓中國屈服顯然是一廂情願。中美建交前,美國對中國實施幾十年封鎖和制裁,最終被迫選擇接觸與合作來重構雙邊關係。中美建交40年來,中國綜合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中美經貿聯繫與國際合作深度交融,美國對中國的冷戰式制裁與遏制越加沒有意義,因為中國已具備更為強大的抗壓家底和相持韌勁,龐大的內部市場以及與世界其他貿易體的密切聯繫,都有助於中國化解美國的單邊制裁和無理施壓。

從美國對外施壓橫向效果看,美國對中國的制裁與施壓也註定失敗。古巴、朝鮮、伊朗和俄羅斯等國家,其單一經濟體量遠遠無法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相比,甚至僅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體量,但是,他們無一因美國高壓與制裁而垮掉,也無一會對核心利益做出重大讓步。

從美國內部的負面反應看,貿易摩擦已造成日益嚴重的內傷。加徵關稅抬高了美國企業和普通消費者的生產及生活成本,中國的精準反擊已讓特朗普陣營的傳統票倉怨聲四起,中國即將發佈的“不可靠實體清單”,矛頭直指迫於美國政府壓力而對中資企業實施封鎖、斷供或其他歧視性行為的美國公司,併產生巨大震懾力,一旦實施必將對美國稅收、就業和產業鏈形成嚴重衝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本月中旬開始的聽證會已真切感受到後院起火,314名來自美國機電、紡織、服裝鞋帽等企業代表中,居然有303人反對向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比例高達96%。聽證會召開前,美國即有520家企業和141個貿易協會聯名致信特朗普,敦促通過談判解決美中貿易爭端。可見,美國政府已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本月,特朗普開啟競選謀求連任,而美國的經濟表現及預期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他是否夢想成真。俄羅斯《獨立報》日前撰文稱,隨著與中國的衝突變成持久戰,有人開始對美國當局所選擇策略的正確性產生疑問,單靠加徵關稅取得“閃擊戰”勝利的希望已落空。過去一年,美國對華出口大幅度下降,對華貿易逆差卻進一步增加,無論特朗普如何誇口國庫增加了收入,這最終是美國納稅人的錢。多家大型高科技公司反對高關稅,競選活動的開始可能會增加這些問題的尖銳性。

5月10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曾強調,中國需要一個平等的、有尊嚴的合作協議,中國三個核心關切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即取消全部加徵關稅、貿易採購數字符合事實和改善貿易協議文本的平衡性。這一立場無疑向美國亮出中國解決貿易摩擦的底線與紅線。

中美大阪元首會晤如能簽署協議,那是雙方利好,也讓世界皆大歡喜。如果沒有簽署,天也塌不下來,因為時間在我。相反,急於求成而為競選連任打拼的特朗普,手中籌碼將越來越少,時間對他也越來越不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