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後中日關係何去何從?專家稱像騎自行車保持速度才不會倒下

7月8日至9日,第八屆世界和平論壇於北京召開。與會中日專家就“‘中日+’及中日關係”議題展開激烈討論。大阪G20峰會期間,中日兩國領導人達成了多項共識。有專家指出此舉增加了中日關係未來一個時期前景的確定性,也有專家提醒,日本政府並未對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中方倡議作出“官方支持”,兩國第三方市場合作依然面臨很多挑戰。

中日問題專家楊伯江:

中日合作進入新階段 源自內生持續增長的需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指出,中日關係進入了一個加速改善和深化合作的新階段。G20峰會期間,安倍首相代表日本政府邀請習近平主席在明年訪問日本,中方原則上接受日方的邀請。兩國領導人的這一表態增加了中日關係在未來一個時期前景的確定性,會持續向好、深化發展。

前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東京大學教授小原雅博表示,在日本有一種觀點認為,中美關係惡化,促使日中關係改善。美中關係的變化確實不可避免地對中日關係帶來一些正的面或負面的影響。但他認為,這樣的看法忽視了中日兩國政府和相關人員,對日中關係發展所採取的一種主動性的外交努力。

楊伯江表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發展的重要原因是中日雙方在各自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當中所內生的、持續增長的合作需求。在今年的3月份和6月份,日本內閣官方發佈了兩次關於日本經濟的前景預測,這兩次對於日本景氣走向的判斷都是“處於惡化狀態”。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當中,有兩架——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都告急,剩下的“一架馬車”——對外出口又面臨國際上的貿易保護主義風潮湧起的不利的形勢。所以日本尋求對外合作,特別是與亞洲鄰國的合作的需求,是非常現實、非常迫切的。中國同樣也面臨這迫切的合作需求。中國在產業層級、國際分工體系中的位置等,都還處在相對比較靠後的位置。而日本在環保、節能等技術領域都是值得中國學習的。

但他同時表示,中日關係雖然進入了一個改善和合作的軌道,但並不意味著它本來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問題並沒有解決”他說,“現在我們只是要儘快發展好的一面來改善中日關係的比重,讓它的良性部分增長,讓它的惡性部分得到抑制。在有效的管控之下,過一段時間,也許是過若干年,才能得到徹底根除。”

日本專家: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將面臨這些具體挑戰

楊伯江表示,要中日關係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就好像騎自行車——一定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夠保證不倒下來。這個“速度”就是靠雙方內在合作需求的基礎來維持,來不斷髮展務實合作。以“第三方市場合作”為代表的中日之間務實的廣域經濟合作就是其中一個值得看好的方式。

“第三方市場合作”來源於2015年6月,中法兩國政府在巴黎正式發表的《中法關於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聯合聲明》。指的是兩國合作開發第三方國家市場的合作模式。對於這種模式,日本安全保障外交政策研究會會長、原防衛事務次官秋山昌廣表示,雖然日本不直接參加“一帶一路”,但依然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形式與中方展開務實合作。

秋山昌廣指出,“中日+”主要要“+”的對象國大多是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國家。在當今局勢下,這些國家容易在中國、日本還是美國的選擇上會陷入困難。如果在這一區域中日能夠進行一些合作投資、商業活動或者開展一些社會保障方面的合作的話,對第三國家來說也是有益的。

但他同時表示,現實的挑戰確實存在。為了實現合作,中日優勢要形成一種互補,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第三國家形成合作。中國優勢在投資方面資本金的實力、決策的快速、政治上的一些實力。日本的優勢主要是海上的技術、人才,在符合國際標準的投資活動、企業活動方面的大量經驗。第三國家在這方面對日本還是很認可的。可是,中日間能否做到雙方彼此尊重和承認?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考驗。

其次,中日合作的基礎——在第三國貿易合作的項目是否存在?

雖然日本經濟產業省2018年公開了兩國政府機構、企業、經濟團體之間簽署的52項合作備忘錄,但是具體的案例都只能舉例在泰國的智能城市建設,其他項目都只表示了意向,沒有具體合作內容。事實上,民間商人發現的好項目,常常都會獨立承包,只有遇到雙方都很難獨立完成的項目,才能促使雙方合作。如此一來,可供兩國合作的項目數量就比較有限了。

此外,秋山昌廣還指出,現在第三方市場合作大都是民間商業人士在進行。他們雖然熟悉第三國貿易活動,但如果沒有合作的利益,他們也不會主動積極去做。因此他認為,政府或者是與政府有關的一些金融組織,例如國際協力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中國的一些國家開發銀行等也應該參與進來。

如何評價現階段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很有潛力的進步”抑或“競爭變協作的創新”?

在自由討論中,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劉江永表示,要客觀認識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他說,現在有一些媒體將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認為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這是一種誤讀,至少日方是不認可的。

他表示,據日本外務省人士確認,日方並沒有表示參加“一帶一路”倡議。而第三方市場合作是獨立的另一件事情,是民間的企業之間的合作。至於在泰國進行的中日的合作,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也曾表態稱這只是一個偶然事件,並不是中日政府在第三方市場的“一帶一路”合作。因此,劉江永謹慎地評價稱,現在這個民間企業參與、缺乏政府層面合作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是一個“很有潛力的進步”。

與此相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榮鷹表示,中日在第三方市場的合作可以理解為一種創新,把中日的競爭的關係轉化為合作或者協調的方式來進行。

榮鷹表示,中日之間對於第三方合作的定位確實有一些微妙的細微差異,但這也是正常的。即使是在具體合作方式上,中日之間也有很多需要討論的地方。比如日本首先提出來“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方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上也提出來要共建高質量的“一帶一路”建設,這裡面就會涉及到合作應當採用的標準問題。什麼樣的規則是最好的?是什麼樣的是“高質量”?他表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應當充分尊重第三方市場的立場和利益和關切。

對此,小原雅博也表示,在日方看來“高質量”基礎建設應該滿足撐得住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能為當地的社會能夠做出貢獻、受到當地歡迎、回饋給當地更多利益;能和國家發展計劃進行對應三方面的要求。

榮鷹談到,因為第三方合作是一個新生事物,這是一個創新,所以對第三方合作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期待,也允許在合作當中可能會有一些挫折、甚至問題。但他相信,中日關係現在已經重回正軌,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正往積極的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發展中的問題,相信一定能夠尋求一個雙方都能各方雙方都能解決,能夠一個更好的解決的一個方案。

榮鷹在總結中說:“如果要說中日關係的變化,那最大的變化就是中日雙方能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處理這些分歧、採取建設性的建設性的方式。”

採寫 南都記者 莫倩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