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特會臺前幕後,四個細節值得留意

中美關係 王毅 經濟 臺灣 時政外交 環球網新媒體 2018-12-04
習特會臺前幕後,四個細節值得留意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12月1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共進晚餐,舉行會晤。

習特會臺前幕後,四個細節值得留意

當地時間12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共進晚餐,舉行會晤。(圖自新華社)

據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和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在會晤後發佈信息稱,兩國元首已達成共識,停止加徵新的關稅;美國政府對中國2000億產品徵收10%的加徵關稅原定在明年1月1日提高到25%,現在已經決定仍然維持在10%;而對於現在仍然加徵的關稅,雙方將朝著取消的方向,加緊談判,達成協議。此外,中美也就解決貿易不平衡、市場準入等問題達成共識。

這一系列共識和成果到底傳遞出哪些關鍵信息?中美元首會晤臺前幕後又有哪些細節故事值得注意,釋放了怎樣的信號?環環 (ID:huanqiu-com) 提示四個細節,幫你真正看懂這一“年度大新聞”。

共識“實質性”遠超預期

如果仔細閱讀新華社有關中美元首會晤的通稿,以及王毅和王受文發佈的所有信息,不難發現,中美之間達成的共識非常具體,也非常有實質性,不僅從三個維度提及了關稅問題,也涉及了貿易逆差、市場準入、保護知識產權等雙方最有分歧的領域,可以說幾乎每個外界關注的細節都提到了。共識內容可以被認為是這場持續大半年的中美貿易戰的“暫時停火”。

這一成果比此前絕大多數外界預測都積極很多——在會晤前,絕大部分分析人士幾乎都認為,兩國元首可能達成的是一份更偏向於框架性、但缺乏具體細節的協議,或者僅僅表達繼續談判的意向,而不簽訂具體協議,但如今的結果大大超出預期。

習特會臺前幕後,四個細節值得留意

習近平與特朗普於當地時間12月1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共進晚餐,舉行會晤。

這或許可以讓世界鬆一口氣:中國和美國依然願意並確實做到了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彼此間的爭端,兩國也沒有像之前一些美方人士說的那樣徹底“脫鉤”,走向曾經美蘇爭霸一般的“新冷戰”。而在此基礎上,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與繼續運行也看到了更多希望。

時間調整透出兩國高度重視

在這次中美元首會晤期間,發生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細節:根據白宮11月30日晚間發佈的總統行程,中美兩國元首的工作晚宴原定於阿根廷時間1日下午6:30到8:00舉行。但1日當天,兩位元首會晤的時間臨時提前到了5:30,並且交談了兩個半小時,大大超過了原定計劃。

要知道,中美這兩個世界大國的最高領導人的日程就像鐘錶那樣嚴密而緊張,每一分鐘都安排得嚴絲合縫。然而,這次兩國竟然能在不到一天時間內就長達兩個小時的時間變更迅速達成一致,可見雙方達成共識、解決問題的意願都非常強烈而真誠。這對接下來兩國工作團隊繼續磋商、讓元首們達成的共識真正落地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習特會臺前幕後,四個細節值得留意

舉行會晤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柏悅酒店

宴會上美方代表“鷹鴿”同席

在“習特會”晚宴的餐桌上,陪同特朗普與中方團隊面對面的美方成員包括:國務卿蓬佩奧、財政部長姆努欽、白宮幕僚長約翰·凱利、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國家經濟顧問庫德洛。

可以看出,這個陣容包含了美國內部對華政策不同的兩派人物:既有立場溫和、主張漸進式並在現有的國際框架下通過談判與中國解決分歧的姆努欽,也有態度激烈、極端強硬的納瓦羅。在這兩派人物共同參與的情況下與中方達成共識,意味著這一共識得到了擁有不同立場的美國高層的認可,在下一步兩國團隊繼續磋商時,美國方面內部的爭執將可能相對較小,這對兩國元首承諾的落實將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當然,鑑於此前幾次中美貿易磋商後,美國都曾出爾反爾,未來到底會發生什麼,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習特會臺前幕後,四個細節值得留意

當地時間1日傍晚,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會晤。圖為會晤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柏悅酒店外,阿根廷軍警嚴陣以待。

貿易以外關注點不少

許多人或許只被貿易方面的內容吸引了目光,但事實是,除了貿易,兩國元首還談了許多議題:朝鮮、臺灣、禁毒合作等等。

這一信息其實非常重要,它告訴我們,中美之間不只有貿易,更不只有競爭,兩國在太多的領域有重合的利益與合作的空間。在諸如朝鮮等問題上,美國需要中國的幫助,而在臺灣等問題上,中國也需要美國的尊重。只要存在這樣的“互相需要”,中美關係壞不到哪裡去。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正是因為兩國的利益在這麼多領域有交匯,中美的分歧也將長期、廣泛地存在,如何把這些分歧管控在一定風險之下,將是未來擺在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面前共同的考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