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日記: 醫學奇蹟

腫瘤 心臟病 急救 性情 每日豆瓣 每日豆瓣 2017-10-14

本文作者“小新”,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傍晚好友發來她爸的PET-SCAN檢查結果報告,全英文,靠著谷歌翻譯艱難的一點一點往下讀,視線卻已經掃到了下面,It is suggestive of liver metastasis。好友說,問了相熟的醫生朋友,結腸癌是四期沒跑,好在肝轉移還只有一丁點,還在可以手術的範圍,醫院給出三個方案,第一種是同時切除結腸的腫瘤和肝臟上的囊腫,第二種是切除結腸腫瘤,肝臟上面那一丁點之後做射頻消融,第三種是隻切除結腸腫瘤,肝臟不管,通過化療來治。

最開始的時候因為肚子痛去檢查是在廣東一家二甲醫院,發現問題轉到三甲去做CT的時候其實差不多也是這個結果,報告顯示了肝臟有囊腫。小時候家裡沒什麼書看的時候,我把一本內科手冊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導致現在就算屁都不懂,卻還是熱衷於拿著檢查報告上網搜論文。看的多了,模模糊糊有那麼一定點也不知道是不是稱得上直覺的東西,病例、統計、百分比,所以當時看到廣東那家醫院CT報告,就有一點小懷疑,害怕一語成讖,不敢亂說,只是建議說找好一點的醫院複查。

有那麼一個瞬間覺得太絕望了。就好像醫學奇蹟這種東西只存在在新聞裡一樣。就像我這幾天反覆嘮叨的,普通人永遠不會被選中,普通人什麼也不是。

但其實還是有醫學奇蹟的,比如我媽。1990年的心臟換瓣手術還是一個開膛破肚的大手術,刀口從脖子下方一直切到肚臍上方,肋骨折斷拿出來,全身血液體外循環,整個手術花了差不多10小時,最後心臟起搏打了三次,然後那塊機械的小瓣就開始隨著心臟的律動開合了。

那時候病房裡經常有人『走了』,有的人直接掛在手術檯上,有的人連手術檯都沒能來得及上,還有的人手術成功高高興興回家見男票,洗頭的時候突發腦溢血(心臟換人工瓣一生都要服用華法林控制凝血)。有父母砸鍋賣鐵帶著孩子從小城到上海看先天性心臟病,檢查說穿孔,需要手術,上了手術檯發現已經連穿,迴天乏力,只能縫合了再推下來——實習醫生格蕾裡面常有的鏡頭。

童年時代見過太多別人的生死,對於生死的感覺就變得麻木,大病房人來人往進進出出,前一天還熱情地拿著糖果逗我的阿姨第二天就不見了,很快又搬來新的病人。對死亡無所謂,對活著自然也不會心存感激,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媽那一場手術算得上是當年的奇蹟,心臟裡有血塊彷彿定時炸彈,如果不是手術,也許撐不過半年。以那時候的醫療技術,預後10年已經是了不得的展望,而我媽,一直活到2017年,她69歲的時候。

換過人工瓣的人的心跳和正常人不一樣,一個是沒有那麼規律,二是人工版會發出清脆的噠噠聲,好像鐘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格外明顯,於是也讓不規律顯得更加不規律。我小的時候,我們全家都擔心那噠噠聲會戛然而止,但誰都不曾把這種擔心說出來,漸漸地大家就都習慣了忘了。

就好像日復一日帶著麻木的神色坐著晃晃悠悠的吊桶上下的礦工,你問他怕不怕他會說怕,你說那為什麼看不出來呢?他笑笑說我們都習慣了。

我一直以為我媽是那種控制慾很強的人,然而其實她並不是。這一點我越大就越明顯,她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而我爸不足以讓人依賴。所以,她只是缺乏安全感。很多心理學家都說人很大概率會重複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但是我沒有,也許是因為看到周圍太多朋友就像我媽一樣努力維繫著一段自以為可以依賴的婚姻,又也許只是逆反心理。

我媽去世那天自己躺在床上,因為突發性心力衰竭而猝死。那一刻我正在北京陰沉灰暗的霧霾天裡盤算著第二天的吃食,我爸在小房間裡獨自刷著網頁,一遍遍地跑360的電腦清理大師。她的死亡報告上寫的是『車到人已死亡』,但是急救人員還是堅持做了1個多小時的CPR,那個電擊的裝置一共來了九發。沒有奇蹟發生。

已經有過一次奇蹟了,儘管那次奇蹟就那麼消磨在日常生活裡,消耗在爭吵和自以為的相互忍讓裡。我可以繼續用人生毫無意義來安慰自己,人生皆苦,歡愉不過片刻,誰都一樣,不用太過遺憾或是惋惜,但轉過頭想想,如果沒有我媽心臟手術的那場奇蹟,未必就會有我這麼一個人,那一個活下來的我必然不是我。

家屬有一個懂玄學的老家親戚,據說有一次得了重病,去醫院看了,也用現代科技治療了。但是據他自己說,已經是空殼了,強弩之末,治便治了,終究也就那樣。自那之後我就一直覺得通過現代科技強行保留下來的我也是空殼。然後,今天,就剛才,我想我的出生其實也是奇蹟。

人生於宏觀,確實是毫無意義,縮小到單一的個體,又各有各的意義,情感上不可言說的意義,是生而為人的痛苦、無奈,也是福利吧,我想。

恩典夠用。

心存感激。

是的。

(全文完)

本文作者“小新”,現居上海,目前已發表了90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小新”關注Ta。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