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醫院腫瘤科:為疑難腫瘤病患找到希望

腫瘤 癌症 胃癌 肝癌 藥品 腎癌 2018頭條記憶 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 2019-04-04

2018年中國惡性腫瘤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天有1萬多人被診斷新發癌症。40歲之前,處於較低水平,之後開始快速升高,80歲達到峰值。

我國癌症患病率在國際上處於中等偏上水平,相對於全球癌症數據,我國肝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等消化系統腫瘤仍佔很大比例。

我國的惡性腫瘤患病人群與歐美國家相比,診斷時為晚期的患者居多,而晚期腫瘤患者相當一部分無法治癒。在晚期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腫瘤耐藥問題一直困擾著臨床醫生。隨著常規治療的耐藥,經常會碰到“人還在,方案沒了”的窘境。

除此之外,在惡性腫瘤臨床治療過程中,還會碰到原發灶不明腫瘤或多部位同時原發腫瘤,缺乏有效治療手段;部分相對少見的腫瘤,如平滑肌肉瘤、肺唾液腺癌等,缺乏標準方案;部分對化療不敏感的腫瘤,如肝癌、胰腺癌、腎癌等,初始治療即缺乏有效方案;部分患者合併器官功能障礙,如腫瘤合併肝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等,無法常規用藥……以上種種原因,給臨床醫生的治療帶來很大困難,也讓諸多患者因治療無效、求醫無門而陷入失望甚至絕望的境地。

2015年起,長征醫院腫瘤科在主任臧遠勝的帶領下,總結了疑難腫瘤的特徵,提出了疑難腫瘤概念,為一個個既往“無藥可用”的疑難腫瘤患者開啟了一扇充滿希望的治療之門。

“不拋棄,不放棄”

在一系列患者取得良好療效後,臧遠勝2017年1月在國內率先召開了全國範圍的長征疑難腫瘤論壇,和全國同行共同探討疑難腫瘤的臨床治療。

臧遠勝的號召得到了同道的認可和支持,2017年11月,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腫瘤醫療與產學研聯盟疑難腫瘤專業委員會成立,他擔任主任委員,並於2018年12月擔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疑難腫瘤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在長征醫院腫瘤科,有一句話深得醫生和患者的共鳴,那就是“不拋棄,不放棄”。這句話在疑難腫瘤患者的診治中,更顯彌足珍貴。

疑難腫瘤患者的診治存在諸多困難和不確定。診治一個疑難腫瘤患者所耗費的精力,可能是一個普通患者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許多患者因此求醫無門,但對每一名患者和家庭而言,無藥可醫、無計可施太過殘忍。

臧遠勝常常說:“只要人活著,希望就在。”針對治療困難重重的疑難腫瘤患者,創新診治的一個個案例不僅給患者和家屬帶來了新希望,也給團隊帶來更大的信心和動力。

34歲的楊女士就是其中一例。

2015年11月,在當地被診斷為晚期胃癌的楊女士因嚴重梗阻而無法治療,輾轉來到長征醫院腫瘤科。入院評估發現她的情況很糟糕。腸梗阻術中發現胃壁有12釐米的巨大腫塊,和周圍的腸道粘在了一起,而且腹腔裡有廣泛的粟粒樣轉移結節,轉移結節的病理提示為印戒細胞癌。

腫瘤已經轉移,無法手術切除,為了緩解腸梗阻,只能行末端迴腸雙腔造瘻術。手術以後,恢復很不理想,無法接受全身化療,當地醫生的判斷是連農曆新年都過不去。

長征醫院腫瘤科團隊秉持“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在細緻地處理梗阻的同時,謹慎選擇治療方案,經過一個多月近乎極致的努力後,楊女士的情況逐步好轉,在後續積極的抗腫瘤治療下,腫瘤明顯縮小,從奄奄一息恢復到能正常生活。

身體狀況好轉後,楊女士投身公益,作為長征醫院腫瘤科公益科普片的女主角,拍攝了科普微電影。

長征聲音

案例不勝枚舉。凌女士2018年5月突發消化道大出血,在香港診斷為胃癌晚期,因身體狀況差、合併症多,無法接受抗腫瘤治療。為尋求積極治療,凌女士包機自港來滬,到長征醫院腫瘤科接受治療。

由於身體狀況過於虛弱,雖經長征醫院腫瘤科積極治療,仍無法耐受化療。臧遠勝藉助新的二代基因測序的手段,同時借鑑籃子理論(將具有相同基因變化的不同疾病比作一個籃子)和既往經驗,為凌女士選擇了藥物治療方案進行治療。

治療後,凌女士的狀況逐日好轉,擴增的EGFR基因明顯下降,身體狀況逐漸恢復,終於接受了積極的抗腫瘤治療,一個多月後順利出院。

在臧遠勝的帶領下,長征醫院腫瘤科團隊已經為一批疑難腫瘤患者爭取到了新生的希望。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疑難腫瘤的人群也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他們相信,隨著疑難腫瘤專業委員會的相繼成立,一定會有更多的團隊投身於疑難腫瘤治療的事業中,為更多疑難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在診治患者的同時,長征醫院腫瘤科還總結經驗,將疑難腫瘤診治的點滴匯聚成文,僅2018年就在多個知名SCI雜誌上發表了疑難腫瘤診治相關論文6篇,在國際上發出了疑難腫瘤診治的長征聲音,為更多疑難腫瘤患者得到治療貢獻力量。

(□ 李愛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