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央企整合加速:中儲糧糧油加工劃至中糧旗下

隨著對中糧、中儲糧兩大糧食央企的深度整合,中儲糧的糧油加工資產劃轉至中糧集團旗下,預計中糧將可能成為超越益海嘉裡的中國最大油脂加工企業,而中儲糧則迴歸政策性糧食收儲主業,成為真正的政策性央企

糧食央企整合加速:中儲糧糧油加工劃至中糧旗下

《財經》記者 降蘊彰/文 王延春/編輯

《財經》記者從不同渠道獲悉,中國高層即將對中糧、中儲糧兩大糧食央企進行深層次整合。下一步,中儲糧的經營性業務將被逐步剝離,迴歸政策性糧食收儲的主業上;而中糧將通過進一步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圖打造超級大糧商。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儲糧內部人士透露,本輪整合以中糧為主,中儲糧的糧油加工資產將劃轉至中糧旗下,其中,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是中儲糧集團旗下的二級子公司,擁有35家直屬企業,總資產760多億元,2018年實現利潤佔當年整個中儲糧集團利潤的一半。

目前,中儲糧主營業務是政策性糧食收儲和糧油加工。具體到糧食收儲方面,自2016年始,中國政府實施政策性糧食去庫存計劃,徹底取消了大豆和玉米的臨儲收購政策,調低了對稻穀和小麥政策性收購價格,中儲糧的整個政策性糧食收儲業務開始急劇萎縮;如果下一步,中儲糧的糧油加工資產劃轉至中糧集團旗下,這意味著將剝離中儲糧所有經營性業務,使中儲糧迴歸至較為單純的政策性糧食收儲主業上來。未來中儲糧的經營範圍可能將逐漸收縮,企業經營性收益也將大幅下降。

國內行業機構天下糧倉網發佈的《2018年度中國大豆壓榨報告及2019年度度展望》顯示,目前中國國內油脂加工排在首位的是益海嘉裡集團,年壓榨油脂量為1594萬噸;中糧集團緊隨其後,年壓榨油脂量為1126萬噸;中儲糧排在第六位,年壓榨油脂量為483萬噸。未來中儲糧的糧油加工資產如果劃轉至中糧集團旗下,核算下來,中糧的年壓榨油脂量將達到1609萬噸,將超過益海嘉裡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油脂加工企業。

中儲糧迴歸主業

中儲糧組建於2000年,按照國務院對其職能定位,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的收購、儲存、調運、銷售。很明顯,中央對中儲糧的定位是“大糧倉”,屬於政策性、公益性,是非盈利機構。但在實際運營中,中儲糧實際上開展了大量的經營性業務,僅僅在糧油加工領域,就涉及大米加工、麵粉加工、食品加工、玉米加工、油脂加工等多個領域,而且是以市場主體的方式參與國內糧油市場競爭,出現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行為。

前述不願具名的中儲糧內部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在2011年底,中儲糧就有近百家糧油加工企業,其中一部分是由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並得到了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其外,在中儲糧省級以下的分公司、子公司,還成立了2萬多家三農服務公司,在農村推銷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在糧油加工方面,中儲糧憑藉對國家糧源的掌控,以及在全國各地擁有大量配套設施齊全的糧油倉庫, 擁有較為明顯的低成本競爭優勢,比如,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可以從母公司中儲糧調運最低價格的大豆原料,這是其他油脂加工企業望塵莫及的。

中儲糧從“大糧倉”到“大糧商”的轉型,引發了不少業內人士對其定位的質疑。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等專家公開表示,中儲糧在農產品加工經營領域的大規模擴展,已經模糊了“政策性”和“經營性”兩個角色之間的界限,違背了國家成立中儲糧的初衷。

據前述不願具名的中儲糧內部人士透露,早在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中儲糧在發展中要”突出主業”,“嚴守安全、穩定、廉政底線”。在此之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等方面多次發文,明確要求中儲糧迴歸主業,避免再出現擴大非主業經營、非主業投資等的越界擴張問題,同時也要求大力整合糧油加工企業。

據瞭解,目前中儲糧糧油加工業務範圍涉及油脂油料、大米、麵粉、玉米等多個種類,其中,又以油脂油料的加工業務規模最大。在整個糧油加工方面,中儲糧也是主要依靠油脂油料加工和銷售來盈利。下一步,如果中儲糧的糧油加工資產劃至中糧旗下,就徹底剝離了中儲糧的非主業投資經營項目,迫使中儲糧迴歸至政策性糧食收儲主業,成為真正的政策性、公益性糧食央企。

中糧打造大糧商

與中儲糧的角色定位搖擺不定不同,中糧的市場化道路走得較為明確。中糧正在實現打造國際大糧商的目標。

近年來,中糧先後收編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中谷集團公司、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負責國內儲備糖、儲備肉業務)、中紡集團等大型中國國有糧企,並完成兩大國際農業類企業——香港來寶農業、國際穀物經銷商尼德拉Nidera的全資收購。目前,中糧資產總額為5606億元,年營業收入4711億元,年經營總量近1.6億噸,全球倉儲能力3100萬噸,年加工能力9000萬噸,年港口中轉能力6500萬噸。在2018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糧排在第122位,從總資產規模、年營業收入的數據看,已經超越ADM、路易達孚、邦吉、豐益國際等老牌國際糧商,居全球糧商排名第一位。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營收和資產規模位居前列,但中糧的整體盈利能力卻不容樂觀。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糧集團利潤為3.93億美元,僅為排名第一的ADM集團的四分之一,為豐益國際的三分之一,盈利能力比實力強勁的幾家國際大糧商還是差了一大截。

目前,中糧正在通過不同形式引入外部資本,對下屬四大板塊(農糧、食品、地產和金融)、18家專業化平臺公司(中糧國際、中糧貿易、中糧油脂、中糧糧谷、中糧生化、中糧飼料、中糧糖業、中國紡織、中糧工科、中糧酒業、中可飲料、中糧肉食、中國茶葉、蒙牛乳業、我買網、中糧包裝、中糧資本、中糧置地)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標是爭取在2020年前實現分板塊整體上市。

據中糧集團總裁、蒙牛乳業董事會主席於旭波透露,在進一步推進混改過程中,除了糧油核心主業保持絕對控股外,中糧對其他非主業公司都可以不控股,與此同時,中糧將更加註重引進戰略投資人,最大程度提升決策效率,引進市場化經理人、調動團隊主觀能動性,以此最大限度發揮市場化作用,提升中糧的整體盈利能力。

下一步,在對中糧、中儲糧兩大糧食央企進行深層次整合中,預計中糧將會超越益海嘉裡成為中國國內最大的油脂加工企業,也將使中糧可能實現超級大糧商的目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