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校扶弱校 破解擇校熱

中考 購房 數學 升學考試 河北新聞網 2017-04-20
強校扶弱校 破解擇校熱

□記者 馬 利

儘管離中小學正式招生還有兩三個月,但是石家莊市很多家長已經開始四處打聽:讓孩子上哪一所學校更好些?

學校管理差異、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優秀教師單向流動……長期形成的校際差異讓擇校熱多年不退。前幾年,石家莊市大馬小學一直被貼著“村小+薄弱”的標籤,片內的居民擇校的較多,有的甚至為上學而重新買房。但今年情況不同,在2016年春季石家莊市啟動的主城區學區管理制改革試點中,大馬小學和優質學校金馬小學劃為金馬學區,由金馬小學全權管理。劃入名校的大馬小學贏得了家長們的信任。

相同的改革模式正在石家莊市逐步推進,這能否成為縮小校際差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突破口?

設施共享,薄弱校也用上了3D打印室

中考體育臨近,石家莊市第三十二中學的同學們來到石家莊市第四中學塑膠跑道上練習長跑、立定跳遠,不遠處還有同學在投擲實心球。三十二中只有一個跑道周長100多米的土操場,與中考標準操場差距較大,於是同一個學區的石家莊市第四中學無償向他們開放了塑膠場地。

去年初,石家莊按照以強帶弱、學段一致的原則,1所優質學校與1—2所薄弱學校組成學區,設總校長一名,享有對學區的統一管理權,以縮小區域內校際間的差距。石家莊市第四中學和第三十二中學同屬於四中學區,學區成立後打破了校際資源壁壘,優質的教育資源變學校獨用為學區內所有學校共用,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一個地區內學校之間存在經費的投入、辦學條件差異是不爭的事實。”石家莊市裕華區教育局副局長李淑傑認為,改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狀,除了加大對薄弱校、新建校的投入力度,還需要充分利用區域內先進教育教學設施。

石家莊市裕華區學區管理制改革啟動後,神興學區內運動場、圖書館、實驗室、微機室、心理諮詢室、科技創新室等優質教育資源全方位、不限時向各校區師生開放;金馬小學裡,大馬小學的同學們在錄播教室上課,小馬小學的同學們在3D打印室進行創作。

推動優勢學校主動參與學區共享機制,這意味著總有一些學校付出的更多,如何變執行“行政指令”為優勢學校的主動作為?

在石家莊市裕華區,由優質學校牽頭成立教育集團,強校、弱校、新建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捆綁式發展。

“以往學校之間是競爭關係,誰也不願意把好的教學資源分享給其他學校。”金馬學區總校長袁冠賢表示,在新的模式下,學區之內的教育資源在優質校和薄弱校之間實現了資源的“無間隙”共享。

師資共享,讓優秀師資真正流動起來

家長擇校主要是擇教師,教師資源的不均衡是影響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因素。

師資差異集中在優秀教師比例。石家莊市新華區曾做過調查,該區95%的市級以上學科名師、骨幹教師集中在中心城區優質學校。

“薄弱學校本身培養骨幹教師的能力不足,好學校為了保障自身優勢,也不會把專業能力突出、影響力大的名師派出交流。”一名學校負責人表示,由於各種原因,以往的機制並沒有達到促進優秀師資流動的目的。

學區制改革啟動後,學區校長具有學區內教職員工的統籌調配使用權。為了整個學區的發展,學區校長希望並且也有能力打破原有的校際界限,讓優秀教師在成員校之間發揮更大作用。

2014年第一屆新生180人,第二年就招到了327人。新建小學一般6年才能有的成績,石家莊市綠洲小學一年就取得了。一年間的變化為什麼這麼大?

綠洲小學所屬的神興學區總校長霍潔介紹,神興小學選派了18名骨幹教師、4名年級組長對這所新建小學施行輸血式建設,使其一辦學就站在高起點、高平臺上。

不僅要輸血,還要進行造血。學區成立後,薄弱學校的老師們有了更多學習充電的機會。金馬學區隔週進行一次學區間學科教研活動,每個學科均有特級教師、骨幹教師負責,大幅提升了學區內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

教師的流動、提升,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神興學區的雅清小學畢業班數學、英語平均分從2015年的50多分,提高到去年的90多分。成績的提升,讓片內生源流失明顯減少。

據瞭解,石家莊市今年將在學區管理制改革試點各學區成員學校中,重點培養33名校長、50名中層、100名教師和班主任,以提升學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統一理念,從根本上解決校際差異難題

專家指出,強校、弱校之間除了硬件、師資的差距之外,更深層的差距表現在辦學理念上。薄弱學校一般更傾向於把經費投入到硬件建設方面,而優質學校則在教師提升、文化建設等軟件方面投入較多。

學區建立之後,辦學理念如何統一?學區校長辦公例會成為有力抓手。根據要求,試點學區內各校區負責人定期在管理經驗方面進行探討、交流、合作,牽頭學校與成員學校之間互相借鑑管理經驗、管理模式等,這樣可以直觀、有效地提高學校管理層面的交流和合作,初步實現了統籌管理。

同時,試點學區嘗試在學區層面、校區層面、年級層面、跨校區部門層面設立的立體網格化微信群,校區間、部門間、各年級間、班主任之間、學科教師之間均實現了時時事事全方位無障礙溝通。

改革中,“一拖二”“一拖三”的學區模式,會不會把優質學校拖垮?在學區成立之初,袁冠賢也有過這樣的擔心,“培養起來的得力干將們去帶動薄弱學校發展了,少了左膀右臂,還要承擔三所學校的發展,工作壓力很大。”

針對這一問題,石家莊市部分學區採取了管理重心下移的扁平化管理,學區內每所學校設執行校長,分別組成管理團隊。執行統一的制度、統一的考核辦法、精細化的檢查反饋、網絡化辦公使各個校區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種扁平化管理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校長為中心、事事需要授權的模式,使學區校長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袁冠賢說,如今,老師和校長們對學區制改革更有信心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