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聚焦青年之城光谷:180萬人口,35歲以下青年人群佔七成

央視聚焦青年之城光谷:180萬人口,35歲以下青年人群佔七成

光谷未來科技城 記者陳卓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30日訊央視再次把鏡頭轉向了光谷!30日上午10點半,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在京召開,大會前央視新聞頻道在全國特設5個直播點,其中一個就在35歲以下青年人口占七成的武漢東湖高新區。另4個直播點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個城市。

光谷是當之無愧的“青年之城”

央視聚焦青年之城光谷:180萬人口,35歲以下青年人群佔七成

位於武漢光谷的小米武漢總部內,員工們忙於各自的工作。記者詹鬆 攝

青年是實現中國夢強大的生力軍,奮鬥與創新是一代代青年血液裡攜帶的基因。據介紹,湖北武漢被選中,正是因為這裡的科技創新氛圍。湖北省共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7家,國家級眾創空間61家。

據瞭解,光谷近180萬人口,35歲以下人群佔了七成,武漢“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以來,光谷新增的十餘萬實有人口,最多的也是大學生,光谷是當之無愧的“青年之城”。

據瞭解,光谷青年關鍵詞為“創業先鋒”,光谷利用自身科教資源密集、大學生數量眾多的優勢進行創業探索,一代青年引領光谷未來產業——28歲的青年海歸創業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王星澤,在光谷創辦合刃科技,使用光谷光電的技術進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研製出全球第一枚泛在網通信芯片的武漢芯泰,員工不過48人,青年博士就有7人,芯片集成電路設計骨幹崗位,90後博士挑大樑;生於90年的小獅科技聯合創始人張亮、高澤晉登上“2018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發端於光谷、模式被複制到中國多個城市的青年創業行動——光谷·青桐匯,已走過5年……

光谷創業街、留創園青年創業進入鏡頭

央視聚焦青年之城光谷:180萬人口,35歲以下青年人群佔七成

央視直播截圖

央視將機位架在了位於具有地標意義的光谷創業街上,10點7分左右,以“以夢為馬,風華正茂共此時”為標題,央視鏡頭重點投向這裡的武漢留學生創業園,足足給了2分鐘。

鏡頭中滿是“膠原蛋白”,富有朝氣的青年人群在此創業逐夢。據瞭解,該園始於21年前11名海外留學生首批落戶。現在,從耶魯、哈佛等上百所世界名校學成歸國的年輕人,在這裡將創新領域擴展到光電子信息、生物健康、環保節能、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等,創新企業超過了800家,吸引近2000名海歸。據介紹,35歲以下高端人才佔到半數以上。

從直播中,長江日報記者看到,央視重點報道了留創園內兩家企業——博聯眾科和格物優信。央視鏡頭下,在前者的血管顯像儀下,皮膚裡的血管馬上能被“投影”在皮膚外,粗細、位置都看得清清楚楚,據瞭解特別適用於靜脈血管難以辨識、扎針難的病患,比如暗膚色人群、老人、兒童、肥胖患者等。它是一群“80後”研發而成,經過不斷更新迭代,第三代產品已開始服務於包括美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香港等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機構。

另一個切入鏡頭的紅外熱成像測溫系列產品,由格物優信團隊研發,該企業由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年輕女海歸張子月創立,該設備可廣泛服務於電力電網、軌道交通、檢驗檢疫、工業自動化等行業。最後鏡頭以光谷地標建築“馬蹄蓮”下奔湧的年輕人結束。

這不是光谷首次進入央視視野。去年8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聚焦光谷,播出報道《“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武漢光谷:以創新創造發展新機遇》,時長2分51秒,介紹光谷正在嘗試一條以綠色、創新發展為引領的路子。 (記者李佳 通訊員丁鵬 吳非 劉展)

【編輯:符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