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甘肅」義渠國的興衰

中國歷史 周朝 秦昭襄王 由余 周文王 每日甘肅網 2018-11-28

【溯源甘肅】

義渠國的興衰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特約撰稿人 高 羔

我國曆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

如果將水的柔美比作女性,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如果將高山大原的剛毅偉岸比作男性,那麼黃土高原無疑就是中華民族的父親,這裡山、川、塬縱橫,溝、峁、樑相間,其實在遠古時期,黃土高原上還生活著一支驍勇善戰的神祕民族,這就是義渠。

「溯源甘肅」義渠國的興衰

義渠國青銅器(出土於寧縣義渠國都城焦村鎮西溝村,原藏寧縣博物館,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溯源甘肅」義渠國的興衰

寧縣出土的戰國夔龍紋銅矛

「溯源甘肅」義渠國的興衰

寧縣出土的秦繭形灰陶壺

義渠的由來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到前8世紀中葉,在黃河中下游,夏人、商人、周人相繼興起,以夏為族稱,後經春秋戰國的民族大遷徙與大融合,夏又稱華,故又稱華夏。與此同時,四周又先後出現了夷、蠻、戎、狄諸民族集團。

王國維先生曾指出說:“是以中國之稱也,隨世異名,因地殊號,至於後世或且以醜名加之,其見於商周間者,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其在宗周之季則曰獫狁;入春秋後,則始謂之戎,繼號曰白狄;戰國以降,又稱之曰胡、曰匈奴。”

據《後漢書·西羌列傳》概述:“及平王之末,周遂陵遲,戎逼諸夏。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於是渭首有狄獠圭冀之戎,涇北有義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驪戎,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這裡所說的義渠之戎,就是諸戎中實力較強的一支。“涇北”就是指涇河以北,也就是今天的六盤山、隴山兩側及寧夏固原一帶。

義渠,既是族名,也是國名、氏名。那麼義渠之稱何來、何意呢?義的繁寫為“?”。據歷史典籍記載,我國上古時期,西北地區還有叫“羌”的遊牧民族。《說文解字》中有:“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而“?”字上部同樣為羊,而下邊則手執戈。這說明義渠同樣是一個遊牧民族,但是更崇尚武力。對於“渠”字,《說文解字》解釋道:渠,水所居。義渠因是遊牧民族,所以“逐水草而居”。

由於我國真正有文獻記載年代的“信史”開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所以有關戎族及其與夏、商、周關係的史料十分稀少。義渠所居住的隴東一帶,還有狄族後裔鬼方,這樣他們之間就產生了衝突,進而相互攻擊。

義渠的繁衍與發展似乎總是與周王朝相伴相隨。

就在這時,周人先祖不?率領族人也來到這裡,不?姬姓,夏朝太康時期周部族首領。不?死後葬於今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帽盒山巔,後人稱為周祖陵。對此,明代文壇領袖、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慶城籍詩人李夢陽在《秋懷》詩中寫道:“慶陽亦是先王地,城對東山不?墳。”

不?之孫公劉即位後,繼續率領族人擴大生產,拓展疆域。當公劉來到豳地,即今慶陽市寧縣、合水、正寧、鎮原等縣的塬區和馬蓮河流域的川道地區。見這裡背風向陽、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又能容眾多人口。認為這是個好地方,就向族人宣佈在這裡定居下來。《詩經》中有“篤公劉,於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陟則在?,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容刀。”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好心的公劉,看準了這塊地。人民越聚越多,個個都覺滿意,沒有一個人嘆氣。他一會兒上山岡,一會兒下平地。腰裡帶著啥東西?美玉和瑤石,以及裝飾華麗的佩刀。

公劉後來在今寧縣廟嘴坪建立豳國,寧縣的九龍川、九龍河名字的來歷也與公劉在寧縣一帶創建古豳國有關。周人先後經歷了十個王,除古公?父南遷外,其餘九人都生活在寧縣,且死於寧縣。這九個王死後,都埋在寧縣城東的川裡,於是這條川就被稱為“九陵川”。天長日久,人們把“九陵川”叫成了“九龍川”。史籍中,宋人樂史在其編撰的《太平寰宇記》中以“川中有九堆似陵”作了記載。

這裡一望無際的塬面、肥沃的土地,的確適宜生存。可是臥榻之側,又豈容他人酣睡,於是義渠人與豳國經常發生衝突,不斷蠶食其領土。

後來,因豳人繁衍昌盛,部落人口眾多,山中獵物及出產日少,土地所出不能供給人口所需。加之大約在公元前12世紀的商康丁年間,北方狄人南侵,於是,公劉的後人、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父派人另覓他地,隨後率眾離開豳地南遷岐山。《岐山縣誌》曾寫道:“商小乙二十六年,古公?父率姬姓族周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來到岐山(箭括嶺)下的處於渭河流域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豳和其他地方的自由民,視古公為仁人,扶老攜幼皆來歸附。”豳人走後,戎狄兩族乘機佔領隴東大部分地區。

周文王末年,姜子牙曾派使臣南宮适出使義渠。義渠王送馬、雞和犀牛給文王,文王又將這些東西獻給紂王。這一時期也是周人與義渠的“蜜月期”。由於義渠同周人相處關係比較和諧親密,而鬼方(獫狁)同商周對立,所以每次戰爭後,鬼方失敗逃走,遠奔河套,而義渠趁機內遷。這樣,義渠就逐漸佔據了隴東大原地區。這裡土地肥沃,水草豐茂,畜牧業得到空前發展,義渠人口也大量增加,由遊牧狀態定居下來。他們在同當地周族後裔的雜居中,學會了農耕技術,學習了周族文化,並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從而發展成為區別於其他羌戎的義渠族。

「溯源甘肅」義渠國的興衰

慶陽寧縣義渠故城遺址

與周王朝時戰時合

周王朝建立後,義渠臣服於周。但這都是表面的假象,其實義渠早就萌生出脫離周王朝,自立為王的打算。

此後,在北方還活動著的名稱各異的遊牧民族,不斷挑起事端、騷擾周王朝的邊民,這嚴重影響了當時的生產、生活。周穆王曾下令大肆討伐戎狄於大原,可是由於用兵動武,周王朝的財政感到有些吃緊。到了周宣王時,料民於大原,關於料民,《東周列國志》中這樣說:“料民者,將本地戶口,按籍查閱,觀其人數之多少,車馬粟芻之饒乏,好做準備,徵調出征。”也就是說,周宣王時對大原一帶的民眾進行了調查核實戶口,以便徵收軍賦、田賦和兵役,擴充兵員和充實財力,以發起對戎狄的征討與平叛。大原一說在今山西太原市附近,近代文史學家王伯祥曾考證:“太原亦作大滷,即禹貢之太原,今山西舊太原、汾州二府之地。”即指山西省中部和西南部;另一說大原即今慶城、寧縣、鎮原等地。

儘管周王朝多次征討鎮壓異族,但是收效甚微,反而遭到激烈反抗,於是改變了策略,採取安撫政策,將五戎即義渠、鬱郅、烏氏、朐衍、彭盧等安置於大原地。五戎中,唯義渠居大原中心地帶,南臨涇水。這裡自然條件好,宜耕宜牧,義渠很快強大起來。

西周末年,犬戎叛周,兵臨鎬京城下,殺周幽王於驪山,周平王懼戎狄,慌忙遷都洛邑。義渠趁周室內亂,宣佈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郡國,在今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焦村鎮的西溝村建立了都城。

從此,中國歷史上有了義渠國的名稱。義渠從商代武乙年間(公元前1118年)建國至秦昭王時存800餘年,其中在慶陽達500年之久(公元前772年到272年)。

義渠國建立不久,隨即出兵併吞了彭盧、鬱郅等其他西戎部落,擴大了疆域,其“築城以衛君,造廓以守民”,先後築城數十座,派兵駐守。它的疆域東達橋山,西至西海固草原,南到涇水,北控河套,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

「溯源甘肅」義渠國的興衰

慶陽義渠戎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的藏品

為秦國所滅

因周幽王被殺,周平王遷都洛邑後,周王室開始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威儀與尊嚴,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這當中,有一個國家經過不斷的攻伐,在眾多的諸侯國中脫穎而出,這就是秦國。原來,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從此秦國日益壯大。

義渠在吞併了北地諸戎後,進一步向東向南發展,首先把鬥爭的矛頭指向了秦國。公元前651年,義渠收留晉國人由余為使臣,派他出使秦國,以緩和兩國緊張關係。由余到秦國後,秦繆公以上卿款待,繆公用離間計招降了由余,並向他請教治國之道。後秦用由余計攻北地義渠,“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義渠在戰爭失敗後,吸取教訓,養精蓄銳,築城郭以自守。公元前430年,義渠發兵攻秦,從涇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游,此後30年內,是義渠國最強大的時期。它的地域東達陝北,北到河套,西到隴西,南達渭水,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公元前352年,秦出兵伐魏,一舉攻佔了魏西河郡和上郡,接著秦和義渠摩擦又起。秦國乘義渠國內亂,派兵攻打義渠,並平定義渠內亂,義渠便臣服於秦。此後雙方時戰時和。公元前327年,義渠以國為秦縣,以君為秦臣,正式成為秦國屬地。

公元前318年,義渠乘中原諸國混戰,遂脫離秦國控制,聯合東方五國伐秦。秦國為了消除後顧之憂,用計謀拉攏義渠,以錦繡千匹,美女百名,送義渠王。但義渠不上當,仍起兵伐秦,大敗秦兵,收復了部分失地。

秦國與義渠也許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在幾十年中,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攻伐。秦國失敗僅四年後,公元前314年,秦國在中原戰場取勝,馬上調集重兵從東、南、西三面入侵義渠,先後奪得義渠25城,義渠國土大大縮小。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立為國君,因年紀尚小,由母親宣太后(羋姓,又稱羋八子)攝政。宣太后就是曾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月傳》的原型。?月雖為女流,但她才智非凡,為秦國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有史料記載她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執掌朝政的權後。當時面對秦昭襄王年幼,秦國內憂外患,她改變正面征討義渠國的策略,採用懷柔、拉攏的政策,以墮其志。她書請義渠王於甘泉宮,讓其長期居住,並以優厚的生活款待他。其目的有二:一來義渠王的歸順到來,可安撫秦國後方,使其無外憂;二來用義渠王震懾秦國朝野,使其無內患。沒想到來到秦國的義渠王竟然與宣太后有了床笫之私,宣太后還生有兩個孩子。其實這一切,都是潛伏利益之下的一個陰謀。隨著秦昭襄王的漸漸長大,秦國經濟軍事實力和周邊形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此時的宣太后,在情人與自己兒子之間,她的政治天平無疑要傾向於自己兒子一方。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義渠王因捲入秦國宮廷內亂,被宣太后誘殺於甘泉宮(今陝西淳化境內),秦國隨即發兵滅掉了義渠國,秦遂在義渠地區設置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肅寧縣),轄今甘肅慶陽、平涼地區和固原地區及鹽池等地。在我國曆史上存在了近2000年的西戎諸國,以義渠方國被秦國所滅為標誌,退出中國歷史舞臺。其中大部分義渠戎人融入秦人,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對此,清初順治皇帝賦詩:“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作為一代帝王,他對朝代的更迭,世事的滄桑,充滿了感慨。這也說明,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在祖國土地上繁衍、勞動、生息和鬥爭,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推進了民族融合的步伐。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