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慶陽:羋月傳裡的義渠戎國在哪裡?這個神祕國都的印記猶存

一部《羋月傳》將義渠戎國這個陌生的名字帶到了我們的視線中,影視劇中的義渠王英勇神武,粗獷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對愛情矢志不渝,對家國民族大情大仁的赤子之心。而我們不禁要問,劇中遼闊壯麗的塞上草原,錦衣花環的歃血為盟,爾虞我詐的部族爭鬥,風雲詭譎的朝堂風雲,是不是真正地存在歷史中呢?歷史上的義渠王是何許人也,歷史上的義渠戎國又身在何處?

據考證,義渠戎國就位於慶陽寧縣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寧縣位於甘肅省東部,東接子午嶺,南臨涇河與陝西省相鄰,縣城溝壑交錯,馬蓮河自北向南穿城而過,孕育了一方淳樸的西北人民。

一、義渠國在哪?

義渠戎,是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的一支,周文王末年建立國家。義渠建國不久,隨即出兵併吞了周圍彭盧、鬱郅等其它西戎部落,擴大了疆域,並先後修建城池25座,派兵駐守。秦昭王時國滅。據《今本竹書紀年》記載:早在商王朝,武乙三十年“伐義渠,而獲其君以歸。”隨後,義渠內遷,逐漸佔據了隴東地區。西周王朝建立後,義渠臣服於周。這裡土地肥沃,水草豐茂,自然條件好,宜耕宜牧,義渠人口便大量增加,變得強大起來。西周末年,義渠趁周室內亂,脫離了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郡國,隨即出兵吞併了彭盧、鬱郅等其他西戎部落,擴大了疆域。到了春秋時,義渠已成大國。《後漢書·西羌傳》說:“……義渠、大荔最強,築城數十,皆自稱王。”義渠戎國領域包括今甘肅隴東、陝西北部、寧夏以及內蒙河套以南地區。義渠是秦稱霸西戎的主要對手,前後與強秦抗衡長達一百七十多年。

行走慶陽:羋月傳裡的義渠戎國在哪裡?這個神祕國都的印記猶存

行走慶陽:羋月傳裡的義渠戎國在哪裡?這個神祕國都的印記猶存

義渠國距今三千多年了,很多建築痕跡,已經被歷史的塵沙掩埋。然而,站在寧縣發現的古城遺址上,仍然能大體辨出義渠建立都城建制的輪廓,義渠古國交通極為方便,可乘船隻在關中與塞北之間暢通無阻。管子曾說:“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廣川之上,因天材就地利也。”義渠古國遺址背靠高山三面臨水,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與古代建城的要求非常吻合。

關於義渠戎國的國都,歷代史志都說是在寧州西北。但在寧州西北何處?則說法不同。《慶陽府志》說:“在寧州西北五十里。”而《甘肅新通志》、新編《寧縣誌》等則說“在寧州西一里廟嘴坪”。近幾年,說法更多。一說在今寧縣焦村鄉西溝村;一說在今慶城縣;一說在寧縣瓦斜鄉;一說在西峰附近;又有人據1958年合水縣固城鄉出土一“古義渠”三字的界石,說在固城鄉的古城。

廟咀坪遺址,廟咀坪位於馬蓮河、城北河、九龍河三水相匯之處,交通方便,古時為關中通往塞北的咽喉要道,周圍有董志塬、南義塬、春榮塬、早勝塬,土地平坦肥沃。廟咀坪古城址南北長約330步,北部寬130步,南部寬50步,總面積約120餘畝。《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寧州條:“禹貢雍州之域,古西戎地也,當夏之衰,公劉邑焉,周時為義渠戎國。”《大清一統志》寧州條也指出“義渠古城在州西北”。《慶陽府志》明確記載:“義渠古城在州西北六十里”。唐與清代的寧州即今天的寧縣縣城,因此有不少學者認為義渠國都的具體位置應在今寧縣西北二華里的廟咀坪。

焦村西溝遺址,該遺址位於董志塬南部,北距西峰區30公里,東南距寧縣城25公里,南距涇河川35公里,屬寧縣焦村鄉西溝和森王兩個村所轄。遺址東西寬1000米,南北長1500米,面積為150萬平方米,遍地為秦磚漢瓦,當地群眾稱此為“瓦渣渠”。

據考證,慶陽地區是義渠戎國活動的中心地帶,義渠戎國的國都也許就是這些遺址中的一個,至於義渠戎國的國都究竟是哪一座,這隻能期待更進一步的文物考古證據了。我覺得這些遺址應該都是義渠戎國修築的城池,沒有什麼國都之說。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義渠戎國的社會形態正處於向早期國家轉化的時期。

二、歷史中的義渠

義渠國所在的寧縣,早在夏商時期就隸屬雍州,乃是周族發祥之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詩經•大雅•生民》以四言詩歌形式記述了周人始祖后稷從誕生到發明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史料記載,周人在寧縣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歷代生生不息,直到誕生了強大的對手——義渠戎。

行走慶陽:羋月傳裡的義渠戎國在哪裡?這個神祕國都的印記猶存

行走慶陽:羋月傳裡的義渠戎國在哪裡?這個神祕國都的印記猶存

義渠國是從義渠戎發展而來的,屬西戎一支。《後漢書·西羌列傳》記載:“涇北有義渠之戎。”“涇北”,即涇河以北,指今六盤山、隴山兩側及寧夏固原一帶,活動範圍比較廣。義渠戎在諸多戎部族中是最為強大的部族之一,因為是遊牧部族,在不同時代的不同時期,義渠戎都有它固定的活動區域。義渠戎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據《墨子·節葬》記載:“秦之西有義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薰上謂登遐。”義渠國大概是有史記載最早實施火葬的國家。義渠戎早在商代時就已經成為周族部落的勁敵,正式立國大約是在西周末到東周初,主要政治中心在今甘肅寧縣西北一帶。

義渠人與周人雖然有衝突,但義渠人學習借鑑了周人創立的農耕文化。從慶陽地區出土的大量新石器遺址房屋、窯穴及糜子、油料等糧食作物,足以說明義渠國很早就從事農耕活動。義渠人以遊牧民族起源,最終卻以農耕方式定居,這是中國歷史演變的真實寫照。

三、義渠與秦的鬥爭

義渠國在寧縣地區長期繁衍生息,直到東周時期,隨著王室衰弱,地方諸侯日益崛起,其中最強大的一支當屬甘隴之地的秦國。秦國通過變法改革,軍事實力迅速壯大起來,接連與各國開展大小戰爭,不斷向東趨近,大有問鼎中原之勢。義渠國與強秦對抗了四百年之久。這期間雙方多次交手,互有勝負,直到公元前272年,秦國才滅義渠。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惠文王)十一年,縣義渠……義渠君為臣。”說的是在公元前327年時,秦國攻下義渠,設義渠為縣,義渠君稱臣。但義渠君不會善罷甘休,一直在尋找機會復國。十年後,機會果然來了。據《史記·秦本紀》記載:“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公元前318年發生了一件震驚列國的大事件,那就是戰國史上首次六國合縱攻秦。義渠君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再次興風作浪,反叛秦國,趁秦軍函谷關向東無暇顧及後院收復了大量領土。但好景不長,由於山東六國各自向著自己的利益,致合縱不歡而散,攻秦失利。接著義渠就遭到了秦國的狠狠反擊,秦國在修魚一戰大獲全勝後,轉道向西,開始攻打義渠。“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義渠國大傷元氣,但仍沒有亡國。

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秦國在秦昭襄王當政後,對義渠國從原來的直面軍事幹預過渡到了使用懷柔手段。當時助兒子執政的宣太后對義渠王打起了感情牌,但是這一切都是為政治服務的。時機成熟後,宣太后就在她所住的甘泉宮毒殺了義渠王,緊接著一舉滅掉了義渠國。從此,秦國後院的這把燒了數百年的大火徹底覆滅,為秦國東出打下了紮實的根基。

秦宣太后和義渠王的情事,不管是政治聯姻還是兩情相許,都從側面反映了民族融合。而在義渠國滅亡以後,義渠子民逐漸被漢化,義渠土地成為秦國領域。

四、義渠古國的開發

雖然有著獨特的人文資源和歷史文化,但寧縣仍然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當地縣政府一直在努力摘掉貧困這個帽子,扶貧最關鍵的就是創新思維,挖掘特有的歷史文化價值,並將其轉換為良好的經濟效益,義渠國文化產業園就是一次積極的嘗試。

寧縣縣政府藉著古裝大劇《羋月傳》的熱度把義渠國文化園的建設,作為全縣旅遊文化產業的名片,全力打造寧縣義渠國文化園,把義渠國文化遺址打造成全國獨一無二的義渠文化聖地。義渠國文化產業園還處於項目招商階段,印象義渠蓮花池景區已經被國家旅遊局列入2016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名錄,蓮池村相傳是義渠國的後花園。景區通過景觀及情景再現方式展示了義渠人彎弓射箭、策馬奔騰、盡顯遊牧民族的粗獷豪放,是集特色苗林培育、綠色餐飲的服務、生態休閒觀光和農特產品開發銷售為一體的綜合鄉村旅遊景區。 

行走慶陽:羋月傳裡的義渠戎國在哪裡?這個神祕國都的印記猶存

行走慶陽:羋月傳裡的義渠戎國在哪裡?這個神祕國都的印記猶存

行走慶陽:羋月傳裡的義渠戎國在哪裡?這個神祕國都的印記猶存

行走慶陽:羋月傳裡的義渠戎國在哪裡?這個神祕國都的印記猶存

義渠以少數民族立國,歷史悠久。在其長達八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一度成為諸戎中最強大的,並且是華夏諸國所攘滅的最後一支戎族。可以說,義渠民族的活動,在西戎乃至整個少數民族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正因為它是一個少數民族,缺少本民族內部專門的歷史記載;其周邊華夏諸國既視之為戎翟,也就不會多加記錄它的史事;而秦滅義渠的手段不甚光彩,在記錄本國和義渠的關係時,也是非常的簡略。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在祖國土地上勞動、生息和鬥爭,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推進了民族融和的步伐。而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