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公開訴苦,聯通關2G,電信違規辦卡,通信行業怎麼了?

5G毫無疑問是當前最火熱的社會熱點,行業內外的人們都對“5G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社會”翹首以盼,是虛擬現實全方位進入我們的生活,還是自動駕駛將完全顛覆我們的出行方式,抑或是智慧工廠重新定義自工業革命以來持續了上百年的生產關係。

而對於通信行業來說,5G就像皇冠上的明珠,光彩奪目,設備商在積極競逐、運營商在積極構築、終端商在積極搶跑,人人都在為5G搖旗吶喊。但是在5G的光鮮亮麗背後,卻是通信行業的持續低迷和慘淡,以及不為人知的一地雞毛。

中國移動公開訴苦,聯通關2G,電信違規辦卡,通信行業怎麼了?

在前不久的MWC2019上海大會上,中國移動楊傑公開透露,今年以來,整體通信行業收入增長表現較差,中國移動第一季度營運收入為185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3%,而利潤方面更觸目驚心,出現了高達8.3%的同比下滑,整體發展處於停滯狀態。隨後他直言,“不怕揭醜,如今中國移動的營收增長方面,都已經是出現了負增長趨勢了。”要知道,中國移動是國內通信運營商中當之無愧的老大,甚至在全球運營商行列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曾經連續十幾年保持高速發展,在面對增長問題何曾說過服軟的話,如今似乎也掉進了發展停滯的泥淖中難以自拔。

行業老大的境況如此,追隨其後的行業“小弟”的境況自然也不會太好——

近日,中國聯通被傳出正關閉2G、3G信號服務,導致部分用戶無法使用通話功能。雖然中國聯通闢謠稱“沒有關停2G或3G網絡,部分用戶無法通話是因為手機制式不支持聯通3G制式所致”,但也直言,“確實正嘗試從多方面協助2G用戶向3G、4G網絡升級”。為什麼中國聯通如此急於關停2G甚至3G網絡呢?一方面是因為頻譜的緊缺,需要為5G建設騰出更多的頻譜資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錢,要運營一張網絡,需要非常高的運營成本,而如果同時運營2G、3G、4G、5G四張網絡的話,網絡的複雜性將大大增強,運維的壓力和成本將會加倍增加。所以,關停2G甚至3G,對於囊中羞澀的聯通來說確實是當下之急。要知道,雖然中國聯通手握數億用戶,放在全球來看都是超大型的電信運營商,但是,聯通的經營情況卻不容樂觀,2017年甚至陷入虧損狀態,雖然2018年扭虧為盈,但利潤仍是非常微薄,在面對龐大的5G投資需求,中國聯通可謂是捉襟見肘。

而中國電信的情況也不是非常理想,雖然近幾年發展相對穩健,但在5G網絡建設面前也是顯得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每年數以百億計的5G建網投資需求對於利潤在200億左右徘徊的中國電信來說也是相當沉重的負擔。而為了“招徠”更多用戶、賺更多的錢,中國電信似乎有點迷失了方向——上個月,在高考前夕,江蘇電信藉機直接向高考考生髮放手機號卡,並推銷其業務,如此難看的吃相,甚至引起考生家長的不滿。而江蘇省通信管理局也就此問題約談了江蘇電信主要負責人,要求其高度重視,嚴格落實工信部和省通信管理局有關文件和要求,整改不規範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保障用戶合法權益。不正當的校園營銷是行業主管部門三令五申要求杜絕的,中國電信依然“明知故犯”“頂風作案”,由此可見其承受的市場的壓力有多大了。

從上述三大運營商近期的狀態和表現,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5G的光鮮亮麗背後,是通信行業整體的持續低迷和慘淡,以及在同質化競爭的壓力之下不為人知的一地雞毛。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人不禁要問,曾為天之驕子的通信行業這是怎麼了?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解讀電信運營商的困境——

首先,通信市場進入飽和階段,簡單來說就是,人口紅利吃完了。以近期的數據來看,國內移動電話用戶規模繼續下降,截至5月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5.9億戶,環比上月末減少162萬戶。而從飽和情況來看,國內人均移動電話持有量已經高達114%,往上增長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相反,隨著中國社會逐步步入老齡化,新出生人口增長率下降,人口紅利會進一步減少。而長久以來,電信運營商營收規模和利潤規模的上升主要是由用戶數的增長來驅動的。從這一點來看,通信行業未來仍將會在下行通道中摸索前行很長一段時間。當然,5G的到來會激發更大規模的物與物的連接,但這種低廉的單個連接必須依靠龐大的數量級來體現其價值,而這離當前運營商的困境還隔著很長的時間。

其次,國內電信運營商一直以來沒有形成健康的運營體系,過度依賴殺手級業務來支撐發展,比如過去的語音+短信的傳統電信業務,比如現在的流量業務,基本上就是“一招鮮”的玩法,長久以來通信服務收入佔據了其營業收入超過90%的份額。而且,這些殺手級的業務模式固化,缺乏創新,比如一個短信業務竟然硬撐了十幾年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一毛錢一條,不能超過70個字,數十年如一日。語音業務也同樣如此,哪怕是今天的流量業務也大抵如此,沒有任何的創新和變化,以至於被牆外的野蠻人用非常簡單的新技術、新玩法就完全顛覆了,比如微信輕易就摧毀了上千億產值的語音和短信業務。這種陳舊的的運營體系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顯然是難以持續下去的。

最後,不得不說,電信行業的快速跌入低迷的狀態與三大運營商之間的白熱化的同質競爭是息息相關的。在一個健康的競爭環境下,競爭應該是激發創新和服務提升的動力,但在三大運營商之間,競爭變成了單純的價格戰和不擇手段地搶奪市場。比如,運營商花了數以千億計的投資成本去建好了4G網絡,正常來說,運營商最應該做的是保持流量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投資收到回報,但是,我們的三大運營商一上來就開始了圍繞流量的價格戰,在4G網絡建好沒兩年的時間裡就把流量打至爛白菜價,這幾乎是“抱著一起死”的競爭模式。當然,為什麼屢獲最佳管理企業的運營商們要採取如此低端的競爭模式呢?這跟國內電信行業的歷史背景以及行業監管政策有關,也跟政府主管部門對運營企業的考核有關,比如過去很多年裡,運營商揹負最關鍵的指標不是單純的收入或者利潤的增長情況,而是“市場份額”,這無疑是引導運營商去“互相拆臺”,反挖對手的用戶,這也就催生了運營商一系列千奇百怪的“老用戶不如狗”的優惠政策。因為導向就是這樣:你不需要做得多好,只需要比對手好就行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