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若死,日本不敢侵佔臺灣,他不會被罵漢奸上百年!

中國近代史 李鴻章 臺灣 歷史 漁樵說史 2017-08-01

1895年,中國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談判過程中,日本代表伊藤博文氣勢洶洶,滿口強盜邏輯;李鴻章迫於無奈,只能委曲求全,受盡了屈辱。

此人若死,日本不敢侵佔臺灣,他不會被罵漢奸上百年!

談判時,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中堂大人這次見我,只能說允或不允兩句話而已。”李鴻章說:“難道不準分辯?”伊藤博文回答:“只管分辯,但不能減少!”實在令人氣的牙癢癢。第三輪談判結束後,李鴻章正坐著轎子往回走,人群中忽然出現一個日本浪人朝著李鴻章臉上就是一槍!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黃馬褂,迷迷糊糊中他還囑託醫務人員不要洗掉衣服上的血跡,長嘆道:“此血可以報國矣!”

此人若死,日本不敢侵佔臺灣,他不會被罵漢奸上百年!

日本曾想抓住李鴻章的治療權,不曾想李鴻章卻隨身帶來兩位外國醫生,並以年事已高為由拒絕開刀取出子彈。在下一次的談判中,日本只好讓步,立刻停戰,並減少賠款一萬萬兩。李鴻章挨的這一槍堪稱歷史上最貴的一槍了,最終換得日本減少賠款一億兩白銀。

此人若死,日本不敢侵佔臺灣,他不會被罵漢奸上百年!

“馬關條約”簽署當日,李鴻章回國,發誓“終生不履日土”。兩年後他出使歐美回國,途徑日本,不願登岸。當時需換乘輪船,要用小船擺渡,他一看是日本船,怎麼也不肯上。最後只好在兩艘輪船間架了塊木板。75歲高齡的老人,在呼嘯的海面上,毅然決然地蹣跚著步子,慢慢地挪了過去。

喜歡的朋友點一波關注,我是漁樵說史,一個在互聯網上用心說史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