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憶人典故」且共歡此飲

中國近代史 張瀾 蔣介石 中國歷史 統戰新語 2017-04-12
「讀史憶人典故」且共歡此飲

1945年10月,在張瀾(左一)等人的送別下,毛澤東從重慶返回延安。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從延安飛往重慶,應蔣介石之邀參加和平談判。毛澤東明明知道這等於“鴻門宴”,但他還是毅然去了,柳亞子賦詩稱頌此為“彌天大勇”。毛澤東一到重慶,即為國事奔波於三會:談判會、茶話會、宴會,不亦忙乎!9月2日中午,毛澤東等參加了張瀾以中國民主同盟的名義在“民主之家”特園舉行的宴會。毛澤東一進特園就高興地說:“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裡了。”一句話說得滿園生色。作為主人之一的鮮英盡地主之誼,特意取出封存多年的家釀棗子酒,款待客人。“特生先生獻家寶!我不勝此物,但今天定要領這個情,一醉方休!”毛澤東的話引起滿堂笑聲。席間,張瀾引用李白《將進酒》中的詩句,舉杯敬向毛澤東:“會須一飲三百杯!”才思敏捷的毛澤東立即引用陶淵明的《飲酒詩》,舉杯相邀道:“且共歡此飲!”兩人碰杯,一飲而盡。酒宴在熱情洋溢、親切無間的氣氛中進行。毛澤東勉勵大家道:“今天我們聚會‘民主之家’,今後我們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國’。”接著,他反覆強調“和為貴”。宴畢,特園主人拿出紀念冊,請毛澤東題詞留念,毛澤東題寫了“民主在望”四個字,並笑對諸公說:“道路儘管曲折,前途甚是光明。”

後來,談判結束前,蔣介石也舉辦了一個招待宴會。宴會上,蔣介石一直顯得很開心。他舉杯向毛澤東敬酒,但毛澤東卻並不領他的情,他只是禮貌地與蔣介石碰了杯,然而卻未喝一口酒。這也可以說是毛澤東的一種性格,一種“不逢知己酒不香”的性格。

張瀾(1872—1955),四川南充人。1911年發起組織四川保路同志會,領導四川人民開展保路運動。抗日戰爭期間,任四川省抗戰後援會主任、四川建設委員會川北辦事處主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1年參加發起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改為中國民主同盟),任主席。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點擊下列標題,查看精彩內容

徵稿動員令

開門搞統戰,新語大家辦。歡迎各路達人踴躍投稿,統戰時評、學習感悟、人物新風、典故新知、詩詞漫畫……小編的要求就12個字——聚焦統戰、文風清新、正向引領。

投稿請發至[email protected],並附個人基本情況。

您的新語,我們的家園。

統戰嬗變

新聞自強

微信號:tongzhanxinyu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