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啥你一片好心,卻處處受排擠?讀懂這兩句,快樂一生!

年輕的曾國藩,和大家都差不多,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憤青,對官場同僚、領導(甚至是皇帝本人)的某些不作為和暗箱操作,完全看不慣,因此到處提意見,上摺子來彈劾。受到湖南、江西官場的整體排擠,後來皇帝也受不了他,借丁憂之名,把他踢老家!

曾國藩:為啥你一片好心,卻處處受排擠?讀懂這兩句,快樂一生!

曾國藩想不到自己辛苦組建湘軍,忠君愛國,竟然落個如此下場,因無法排擠自己的鬱悶之情,搞的是竟然夜不能寐,寢食難安,差點得嚴重的抑鬱症了!

苦悶之極的曾國藩,在孔孟聖賢書中,找不到答案!僅朋友介紹,拿來原來不屑一顧的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等人書,結果大受啟發,不由嘆到:“岐黃醫世人之身病,黃老醫世人之心病”!(事實證明,多看閒書是有好處的)

曾國藩:為啥你一片好心,卻處處受排擠?讀懂這兩句,快樂一生!

不譴是非 以與世俗處

這是莊子《齊物論》一句話,莊子認為,萬物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合理性!

而且所謂善惡美醜,並沒有其絕對的標準!知識因每個人立場、見識不同,所以看問題的角度、得出的結論都是不一樣而已!

境界越小,看不慣的事物就越多,導致的自己格局就越低!

境界越大,包容性就越強,格局也就越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正如現在流行一句話:看破不說破,才是好朋友!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成功不是因他們的才華,而是他們器量。

包括張居正、王陽明、曾國藩、李鴻章等等,他們都不是至善至美之人,但他們都是最能適應環境,具有超強的現實感,他們都是適應了當時政治環境,尋找能被當時環境所能接受、被允許解決方案,變不利為有利,為己所用,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

所以朋友們,下次在職場上遇到看不慣的事情,或者不順心的事情,一定先向內求,做到不動心,冷靜分析問題所在,變不利為有利,為己所用!

時刻告誡自己:看不慣是自己磨練不夠,如果總是看不慣,那就是情商低,會讓自己樹敵無數!

仔細觀察,那些充滿了負能量的人,一定是個境界極低、睚眥必報之人!

曾國藩:為啥你一片好心,卻處處受排擠?讀懂這兩句,快樂一生!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莊子這句話倒出快樂的根本,我們之所以痛苦,就是追求不合理慾望的太多,這是智慧嚴重餘額不足的表現!

中國男人心裡都有個皇帝夢、俠客夢!有老婆想小三、小四,期望妻妾成群,或者豪車、別墅,結果是陷入名利場,無法自拔!

老子一句“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道出痛苦真諦!

所有的痛苦,都是來源於放不下,所有憂慮都是來自於拿不起

曾國藩:為啥你一片好心,卻處處受排擠?讀懂這兩句,快樂一生!

人的一生都是經過青年時的苦讀,中年時的拼搏,晚年時的返璞歸真,到最終你會發現,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閒事

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人生幾十年,是上蒼所能給你最好的禮物!

人生只有區區三萬多天,要做到不計較:

不計較:就不會將自己陷入眾爭之地,不被會爾虞我詐所累;

不計較:就不會處處樹敵,時時遭人陷害;

不計較,自然能專於當下,不為過往所困,不為未來所擾,心無旁騖做好自己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