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學成歸來,只有兩人拒絕回國

1872年8月11日,上海黃埔碼頭。30名拖著長辮的幼童,腳穿厚底布鞋,身著長袍,沒人拎著一隻相同的箱子,在一種複雜茫然的心情下,向岸上揮淚的親人和親友微笑的告別。他們登上了一艘輪船,開始了他們漂洋過海的生活。這批幼童最小的緊緊10歲,這次出行的目的地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當這群孩子第一次遠離他們的父母親人,在悶熱的船艙中飽受暈船和思想之情交加的時候,他們誰也不曾想過,他們正在譜寫中國近代史、文化史上的嶄新一頁。他們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批留學幼童。

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學成歸來,只有兩人拒絕回國

清末第一批幼童三十名赴美留學於同治十一年(1872)攝於香港

這批幼童到達美國後,以驚人的速度克服了各種障礙,成為各校中最優秀的學生,在現在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美國著名學府的檔案館,至今還保存著他們的入學登記卡、照片和簡歷,甚至他們贈給同學的留念冊。

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學成歸來,只有兩人拒絕回國

長大後合影

他們擔負著為國尋求富國強兵之路的使命,卻因保守勢力強烈反對被召回,若干年後,有些人在中法海戰、甲午海戰中為國犧牲;有些人成為中國鐵路、電報、礦山的開山鼻祖;有些人為中國近代教育、醫院、外交上奉獻終身。

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學成歸來,只有兩人拒絕回國

1919年,晚清留美學生最後的一次聚會合影

所有的120人中,只有兩人拒絕回國,一個是譚耀勳,他祕密逃跑後,完成了他在耶魯大學的學業,畢業後獲職於紐約中國總領館,希望日後能到加州為自己的同胞工作,然而同年卻因肺病客死他鄉。

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學成歸來,只有兩人拒絕回國

另一人,就是容閎的族弟容揆,他也在耶魯大學完成了學業,之後到華盛頓中國駐美使館工作了43年,負責了庚款留美的監管工作,一生傾注在了中國留學生教育事業中。

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學成歸來,只有兩人拒絕回國

容揆紮根美國,並有了混血子孫

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學成歸來的有以下:

科技人才詹天佑,外語學家魏翰等.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者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