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袁世凱孫子,妻子是核物理學家,卻少有人知道他的傑出貢獻

作者 吳苡婷

2003年2月19日,北京。在八寶山靈堂裡,一位老人靜靜地躺在鮮花叢中。

他是袁世凱孫子,妻子是核物理學家,卻少有人知道他的傑出貢獻

中國物理界的同仁和學子們紛紛來到這裡送別這位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學家。很多年來,談及他的人生,人們想到的或者是他曾經顯赫的祖父袁世凱,

他是袁世凱孫子,妻子是核物理學家,卻少有人知道他的傑出貢獻

或者是他的妻子,有“東方居里夫人”之稱的吳健雄博士。而遺忘了他為世界物理學界做出的傑出貢獻!他就是著名物理學家袁家騮先生!

在科學界,他第一個證明了地球上空中子不是來自太空,而是初級宇宙線在大氣中產生的次級粒子。1949年,他在布克黑文國立實驗室負責設計並建造了國際上第一個特殊高頻系統(要求頻率在1秒內增加13倍),1953年這臺當時全世界能量最高的質子加速器運轉成功。他是最早將電子學運用於高能粒子探測的一批物理學家之一。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

1912年4月5日袁家騮出生於河南安陽,他是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的第三個兒子。生母是姨太太薛麗清,出身於煙花巷,嫁入豪門,本來想過錦衣玉食的生活,沒有想到丈夫喜歡舞文弄墨,後來留下兒子不辭而別。袁家騮至此再沒有見過生母。6歲時,袁家騮被父親交給正室夫人劉梅真撫養,住在天津英租界倫敦道。

劉梅真有兩個親生兒子,老大袁家嘏,老二袁家彰。懂事的袁家騮知道自己生母出身青樓,低人三分,因為在家裡經常沉默寡言。這種性格也伴隨了他的一生。

袁家騮從小就是個小神童,天資聰穎,頗受父親喜愛,據說,他小時候寫過一首《詠雪》詩:“入夜寒風起,彤雲接海橫;紛紛飄六出,路靜少人行。”

袁家騮繼承了袁家書香門第的特質,從小對文化知識有一種特殊的偏愛,13歲時他進入天津教會學校就讀。每當在北洋大學就讀的舅舅和劍橋博士哈特在一起研究探討物理和數學的時候,他便在旁十分投入地傾聽。空閒的時候,袁家騮就和舅舅來到附近的海河邊,舅舅把深奧的物理學和數學編成生動有趣的話題,講給他聽。天長日久,科學知識的營養像奔流不息的海河水,滋潤著袁家騮幼小的心靈,自然科學的瑰麗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1926年,袁家騮到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一個多月後轉入新學書院。這是英國基督教倫敦會用中英庚子賠款創辦的學校,與袁家很有淵源。在那裡,袁家騮把零花錢都花在購買礦石和電器元件上,自己組裝收音機。1930年袁家騮進入了北平燕京大學物理系,他對剛剛發明的無線電發報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受到中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謝玉銘的教導。

他是袁世凱孫子,妻子是核物理學家,卻少有人知道他的傑出貢獻

圖為司徒雷登

燕大校長司徒雷登也喜歡研究無線電,再加上袁家騮的身世,所以他也注意到袁家騮這個學生。袁家騮研究生畢業後,本來想出國深造,但是當時家道中落,父親葬禮的錢家裡都無法籌措,不要說出國費用了。他只能去六叔的開灤煤礦工作。司徒雷登覺得袁家騮是個人才,希望他繼續深造,他通過自己在美國的關係,在1936年,為袁家騮申請到了去美國留學的獎學金。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也可以說,司徒雷登改變了他的命運。

沒有人想得到,袁世凱的孫子去美國留學時如此窘迫,袁家騮身上只有40美金,乘坐的是簡陋的三等艙。每天就買船上最便宜的鹹魚充飢,達到美國時,他瘦了10多斤。到美國後,袁家騮節儉樸素,勤勞有禮,樂於助人,宿舍裡東西壞了也由他動手修好,得到了身邊師生的高度評價。

初到美國不久,袁家騮就和吳健雄相識,他帶著吳健雄參觀了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物理系,打消了吳健雄去密西根大學讀書的計劃,兩人成為了研究生同學。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美國加深了對亞洲人的歧視。他的助學金被取消了。為了繼續學業,袁家騮他試著給加州理工學院寄了一份入學申請。院長密立根教授親自回了信,此後5年,袁家騮靠獎學金和兼作助教繼續學業,憑著一股“虎瘦雄心在,人貧志氣存”的豪氣,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

他是袁世凱孫子,妻子是核物理學家,卻少有人知道他的傑出貢獻

圖為密立根教授

畢業後,袁家騮受命到美國RCA公司從事國防軍事設施連波雷達的研製工作。這種雷達的研製成功使飛機的飛行高度及飛機間的距離可以自動控制。戰後被應用於民間,大大增強了民航飛機與輪船的安全係數。

1942年,窮光蛋袁家騮與相愛多年的東方才女吳健雄結婚。婚禮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院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密立根教授家中的花園裡舉行,院長和夫人親自主持。

他是袁世凱孫子,妻子是核物理學家,卻少有人知道他的傑出貢獻

婚後吳健雄給最好的女友通信說:在三個月共同生活中,我對他了解得更為透徹。他在沉重工作中顯現的奉獻和愛,贏得我的尊敬和仰慕。我們狂熱地相愛著。婚後兩人還育有一子。

這段婚姻堪稱完美,夫婦倆在事業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袁家騮一生中重要的學術貢獻之一在於確定了宇宙線中中子的來源。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宇宙線中的中子是來源於宇宙空間,依據是探空的氣球所獲得的數據顯示上升3萬米的高空,中子的密度還能夠增加。而中子實際的壽命只有半小時。但是袁家騮認為這種猜測不對,他和Ladenburg提出了質疑,他們指出:高空的大氣稀薄,探測器和高壓電源相連,在低氣壓下必然產生火花放電,導致出現了中子信號的假象。經過三年的實驗,他們終於證明了宇宙線中的中子是在地球的大氣層中產生的,地球上空的中子是初級宇宙線在大氣中產生的次級粒子。這就徹底地推翻了中子來自宇宙空間的錯誤論斷。高能領域的研究是袁家騮另一個重要的科學貢獻,科學史上承認袁家騮先生是最早用π-p散射證明了π介子和質子有共振現象的科學家。他用X射線穿越輻射探測超高能粒子,成功地證明了相對論性帶電粒子產生的穿越輻射X射線總能量與粒子的能量成正比。他在研究過熱超導顆粒的穿越輻射效應時,改進了穿越輻射探測器。這些學術術語很難理解但是都是高能物理學界的前沿性突破。中國著名物理學教授中科院院士馮端這樣評價袁家騮。我們懷著喜悅和欣慰的心情在評說以上卓越不朽成就的同時,透過這些它們所留下的歷史軌跡,“看到了後面站著的人”——那就是永垂不朽的袁家騮先生。

雖然身處美國,袁家騮的愛國情懷一直不曾改變。他為中國的科學事業默默地努力著,1972年11月6日,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團到達瑞士參觀核設備及器械展覽會。袁家騮先生也在那裡訪問。他千方百計去找關係,終於獲得陪同中國代表團參觀西歐核子研究中心的機會。讓中國科學家大開眼界。

1973年,袁家騮先生應邀訪問中國,回到西歐核子研究中心後,馬上向所長提出了向中國提供核物理研究的設備的建議。第二年,經過他的不懈努力,一批核物理實驗設備運至中國原子能研究所。

上世紀80年代起,袁家騮和吳健雄在臺灣籌建了第三代同步輻射加速器,這種加速器對科學技術發展有很高的價值,被稱為是“科學神燈”。同步輻射加速器於1993年10月16日正式啟用。在這期間,他們頻繁往來於大陸與臺灣之間,關懷著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合肥同步輻射加速器的研製計劃,並促成了南京大學等4所高校的學者赴臺進行同步輻射加速器的研製與使用的學術交流與訪問。

海峽兩岸的高能物理研製成果處處凝結著袁家騮夫婦的智慧和心血。愛妻吳健雄於1997年逝世並安葬於江蘇太倉後 ,袁家騮大部分時間便居住在國內,他還把一生的書籍和論文都捐獻給了吳健雄紀念館,

2001年,年近9旬的袁家騮因為心臟病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在500天的住院生活中,他和醫護人員建立了很深的友情。護士張濤這麼評價袁家騮,“袁先生平時非常平易近人,愛和人說笑,每個醫生、護士都很喜歡他。護士經常給他買零食,炸糕、油餅、豆漿和冰激凌等都是他的最愛。在最後的日子裡,袁家騮最思念的也正是自己的愛妻。據張濤回憶,由於記憶力衰退,袁先生似乎已記不得妻子早已故去,言談中還時常提起她,經常會問起:“健雄在哪裡,我能不能去看看她?”

袁家騮把所有的積蓄都用在支持祖國的教育和科技事業上。夫婦倆先後向吳健雄接受啟蒙教育的母校位於太倉的明德學校捐贈了500多萬元。在遺囑中他指定捐贈100萬美元給“吳健雄‧袁家騮科學講座基金會”

他是袁世凱孫子,妻子是核物理學家,卻少有人知道他的傑出貢獻

2003年4月5日上午10時30分,袁緯承親手將父親袁家騮的骨灰盒放進位於明德學校的墓穴裡,在那裡,他的愛妻吳健雄等待著他,這對在科學上同鑄輝煌的物理大家,在生活上琴瑟和諧的恩愛伴侶終於一起長眠於紫薇樹下。他的母校天津實驗中學在思學樓前也為他立起了一座高2.5米的銅像。

袁家騮雖然出身望族,但是他身上絲毫沒有驕氣。個性溫和而且刻苦耐勞的他,堪稱中國知識分子的典範。

他是袁世凱孫子,妻子是核物理學家,卻少有人知道他的傑出貢獻

他不僅為世界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成績,也是妻子吳健雄傲人成就背後的一股重要力量。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