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太平天國被擒獲的將領中唯一能夠免除凌遲的,原因何在?

學過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太平天國在後來的失利戰役中,不斷會有將領被清朝廷給擒獲,而結果毫無意外,基本上全是押解回京凌遲處死!什麼叫凌遲處死呢,用我們現在的大白話就是千刀萬剮,可以說是古時候最殘忍的刑罰了。但是呢,萬事都有意外,在天平天國後期被擒獲的將領中,還是有一位能夠免除凌遲刑罰的,那就是今天咱們要討論的這位,忠王李秀成。

他是太平天國被擒獲的將領中唯一能夠免除凌遲的,原因何在?

關於忠王李秀成的履歷咱們就不多談了,太多人知道了,攻擊犀利無比,有勇有謀,這且不說,治國能力也有一套,可以說是太平天國後期難得的全才了,無奈太平天國後期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雖然各種優秀將領不斷冒出,但是仍然無法抵擋歷史的潮流,而忠王最終的結局也是兵敗被俘。

而被俘之後呢,李秀成跟曾國藩密談了幾天,關於其中的細節我就不贅述了,這裡引用一段其他地方的評論

曾國藩饒有興趣地詢問了李秀成很多有關太平天國的情況,仔細聆聽了李秀成對一些人和事的評價。這一次談話,讓曾國藩關於太平天國的很多疑問得到了證實。李秀成也很坦誠地回答了問題。在大多時間裡,曾國藩都是在聆聽,李秀成則侃侃而談。這一次雙方的會面,李秀成在幾天後的自述中濃墨重彩地加以描述,字裡行間中表現出對曾國藩感激涕零。曾國藩卻在當天的日記中輕描淡寫道:“戌初,將所擒之偽忠王親自鞠訊數語。”寥寥一筆,便可以看出曾國藩對李秀成的輕慢。曾國藩是勝利者,當然可以居高臨下。除此之外,讓曾國藩居高臨下的還有文化和思想;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這位曾經的對手讓曾國藩大失所望。不過從見李秀成起,曾國藩已經決定要殺李秀成了——第二天,曾國藩給在安慶的兒子曾紀澤寫信道:“偽忠王曾親訊一次,擬即在此正法。”

他是太平天國被擒獲的將領中唯一能夠免除凌遲的,原因何在?

這裡也大概能解釋了曾國藩為什麼網開一面免除了李秀成的凌遲刑罰,原因就是因為李秀成招供了,然後給曾國藩提供了很多信息,再加上對李秀成的能力感覺到有所威脅,所以速殺之。

但是在這裡,我個人是不這麼認為的,也許還有其他的原因。因為根據密談幾天這個事實,有理由認為也許是李秀成跟曾國藩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讓他做一些曾國藩不敢做的事。

他是太平天國被擒獲的將領中唯一能夠免除凌遲的,原因何在?

在和曾國藩的直接對話時,總要講一些反清的大道理,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規勸曾國藩反戈一擊,滅清稱帝,即為曾設想,也為自己活命做最後的努力。而曾國藩的冷屁股又是什麼?就是怕滿清統治者對自己的不信任。這個不信任是由來已久的。曾在初克太平軍,攻陷武昌後就已顯露。當時咸豐帝在曾攻陷武昌後,短時間內曾先後下過兩道諭旨:一是封曾為湖北巡撫,二是下令撤封。曾國藩屁股還沒坐熱就什麼也不是了,對於此事曾是聰明人,他知道朝廷即在利用他,又在防範他。至於說曾想不想“黃袍加身”,那隻能問曾本人了。但曾知道自己雖然擁兵自重,但一旦稱帝,有多少勝算他還是沒把握的,首先左宗棠就不會跟他走,還有胡林翼、彭玉麟等都不好說。曾國藩畢竟不是冒險的人。 “匹夫一呼百應,非朝廷之福”,曾國藩明白這個道理。現在天京攻陷,自己被人告發侵吞 太平天國 財富的事情尚沒有眉目,此時再傳出自己要稱帝的消息,豈不是百口難辯。儘管一世英名算不得什麼,但身首異處的風險曾是不願意承擔的。於是。忠王 李秀成 苦口婆心的“為曾設想”無異於把曾往火坑裡推。曾國藩不敢怠慢,更不敢把太平天國這樣一位重要的領袖向皇帝獻俘,以免節外生枝,被李秀成的反間計得逞。於是,在談話後的翌日就急匆匆地把李殺了。 忠王之死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除了當時社會大環境的使然,在細枝末節上怪只能怪忠王沒有揣摩清曾國藩的心思,把自己的一副熱心腸硬是往曾的冷屁股上貼,最終落得一個死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