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對此國哭著說:打仗的事我們全乾了,從中國得到的好處都讓你佔了

英法對此國哭著說:打仗的事我們全乾了,從中國得到的好處都讓你佔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主要是因為英國不滿足原來《南京條約》中的條款,勾結法國軍隊,進攻中國廣州,在廣州失守後,英法聯軍又北上進攻北京的門戶—大沽,清政府被迫與英法議和,簽訂了《天津條約》,一年後,英法聯軍借交換條約之時,再度發動戰爭,並且一舉攻入北京城,火燒圓明園,清政府再度與英法議和,並且簽訂《北京條約》,但奇怪的是,在這場由英法兩國主導的侵略戰爭結束後,獲得在華利益最大的國家竟然不是英法,而是另一個未動一槍一炮的國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英法對此國哭著說:打仗的事我們全乾了,從中國得到的好處都讓你佔了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獲得在華利益最大的國家並不是英法,而是我們的鄰居—沙皇俄國,1858年4月,俄國趁著英法聯軍北上進攻天津時,穆拉維約夫派兵佔領黑龍江的璦琿等地,並且威脅當時駐守黑龍江的奕山,揚言要聯合英法聯軍,北下進攻北京,當時清朝已經處於焦頭爛額的狀態,南方有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天津有英法聯軍的火槍大炮,這回,北方又冒出了一個要南下進攻的北京的俄羅斯,奕山考慮到清朝根本無力抵抗這麼多國家的軍隊(再加上奕山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就當了逃兵,屬於有前科的人),於是就與俄國簽訂了臭名昭著的《璦琿條約》。

英法對此國哭著說:打仗的事我們全乾了,從中國得到的好處都讓你佔了 ·在奕山與俄國商議簽訂《璦琿條約》的時候,俄國的駐華大使正在以調停者的身份敦促清政府與英法議和,可當時的清政府並沒有賦予奕山與各國簽訂條約的權利,所以清政府根本不承認奕山與俄國簽訂的《璦琿條約》,於是俄國駐華大使就以英法聯軍進攻北京要挾清政府,“如果你不同意《璦琿條約》,我就與英法一起打你”,清政府最終被迫承認了《璦琿條約》,在一年後,俄國又趁英法再次進攻北京時,提出修改《璦琿條約》,清政府也只能答應。俄國這兩次趁火打劫,直接從清政府的手中搶走了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國也成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最大的贏家。

英法聯軍表示:打仗的事我全乾了,得到的好處卻全讓你俄國佔了!

英法對此國哭著說:打仗的事我們全乾了,從中國得到的好處都讓你佔了 親愛的讀者,你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