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遺忘的洛陽紫微城

中國古代史 唐朝 宋朝 唐太宗 故宮 宿羽亭臺 2018-12-01

如今說起明清北京紫禁城,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紫微城,幾乎沒有人知道。其實,隋唐洛陽紫微城,就是我們俗稱的“洛陽宮”。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紫微城的歷史沿革吧。

大業始建

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令衛尉卿劉權、祕書丞韋萬頃監築東都洛陽宮城紫微城,兵夫七十萬人,六十日便築成了紫微城的城垣 ,工程進展,可謂神速。

被人遺忘的洛陽紫微城

隋紫微宮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弒。六月,洛陽留守“七貴”在紫微城擁立隋煬帝次孫越楊侗為帝,即隋哀帝。公元619年,王世充廢隋哀帝,自立為帝,國號鄭,定都洛陽,居於紫微城,對其中部分宮殿、城門做了更改。

唐代修繕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擊敗王世充,鄭亡。李世民忌紫微城太奢華,下令焚燬紫微城內的乾陽殿、應天門。

唐太宗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將紫微城號為洛陽宮。

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在隋紫微城正門則天門舊址上,命司農少卿田仁汪、韋機更加營造。 顯慶二年(657年),唐高宗李治決定遷都洛陽。屆時,唐高宗正式定洛陽為東都,把洛陽宮城紫微城當作自己的“東宅”。

被人遺忘的洛陽紫微城

應天門

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命司農少卿田仁汪,在隋紫微城正殿乾陽殿舊址上更造乾元殿,其在高度上已經與如今尚存的紫禁城太和殿的高度十分接近了,但其面廣與進深的尺度,卻是太和殿的1.5倍。隨著唐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全面東移,洛陽宮城紫微城也不斷得到擴建和修整,規模宏大,華美壯麗達到頂峰。

武皇修葺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皇太后武則天將紫微城號為“太初宮”,同時改洛陽“東都”為“神都”。

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春,武則天力排眾議, 拆除紫微城之正殿乾元殿,就其地創建明堂,用作紫微城正殿。垂拱四年正月五日(688年),明堂成,號為“萬象神宮”。武則天又命薛懷義於紫微城內明堂西北造天堂(通天浮屠),高數百尺,共五級,至第三層可俯視高近90米的明堂。

被人遺忘的洛陽紫微城

武則天時代洛陽紫微城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於紫微城則天門登基稱帝,定都於神都;紫微城,就是女皇理政、禮佛、生活的重要場所,武則天在紫微城中修建的明堂、天堂、集仙殿等建築,構成了一條壯麗的天際線,使紫微城的立體輪廓和風貌氣勢顯得更加輝煌壯麗。

證聖元年(公元695年), 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失寵後放火燒了紫微城正殿明堂旁邊的天堂。然而由於明堂離天堂過近,“證聖元年正月丙申夜,天堂火災,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具毀”。三月,武則天又下詔重建紫微城正殿明堂。又於紫微城明堂前鑄銅為九州鼎及十二神,皆高一丈,安置在各自的方位。公元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號曰“通天宮”,仍用作紫微城正殿。

命途多舛

在安史之亂中,紫微城正殿明堂被叛軍和回紇兵兩次焚燒,於公元762年被徹底損毀。至此,象徵國運的紫微城正殿明堂,在見證大唐盛衰沉浮與榮辱變遷後,在戰火中轟然倒塌,化為焦土殘垣。

被人遺忘的洛陽紫微城

唐自安史之亂後,洛陽就不斷遭到戰爭的破壞,降及唐末,天下大亂,黃巢起義,在中和四年(884年),蔡州秦宗權遣將孫儒攻擊河南尹、東都留守李罕之,“據京月餘,焚燒宮闕,剽掠居民”。

五代沿用

唐昭宗天覆四年(904年)前,朱溫準備遷唐都於洛陽,乃命張全義“繕治洛陽宮城(紫微城),累年方集”。唐時在紫微城興建的五鳳樓(應天門),此時已經不復存在,於是命羅紹威等重修五鳳樓、朝元殿。《新五代史 羅紹威》記載:“紹威取魏良材為五鳳樓、朝元殿,浮河而上,立之京師。”

五代時,後梁、後唐、後晉都曾在洛陽建都並沿用其宮城紫微城。紫微城在唐末五代時相對來說破壞較少,所以朱溫建樑後長期居住在這裡,後唐又略加修復。

北宋修治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以洛陽為西京,繼承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和皇城佈局。

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生於洛陽,樂其土風,嘗有遷都之意"的宋太祖巡幸西京,下令修繕洛陽。修繕後,洛陽紫微城"宮室合九千九百九十餘區"。次年,“上至西京,見洛陽宮室壯麗,甚悅",下旨"定鼎洛邑,我之西都",但經過激烈爭論,最終放棄遷都。

被人遺忘的洛陽紫微城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西京大內(紫微城)被損壞屋宇達4000餘間,在次年春季修理時,“每二間拆創修之數一間”。可見在宋哲宗以前,紫微城之建築基本上是因襲舊制,或稍修葺,而無創建,甚或損壞嚴重,而無力增修。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 修治西京大內(紫微城),合屋數千間,盡以真漆為飾,工役甚大,為費不貲。於是,宮城紫微城規模擴大到"廣袤十六裡",並改變了以往的佈局。

毀於兵燹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盡焚西京而去",於是,包含紫微城在內的隋唐洛陽城全體毀於戰亂,前後歷時530餘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