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位奇葩的元朝皇帝 既好酒色,又講“誠信”

[回味元朝(四)]既好酒色,又講“誠信”的元武宗

端木鬆容

元武宗海山是元朝第三位皇帝。雖然他在位期間,並沒有將國家治理得多好,但他卻算得上是一位守“誠信”的人,因為他死後並沒有將皇位傳於兒子,而是遵守了當初的約定……

1305年,身體日益虛弱的元成宗知道自己已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於是在這年夏天立獨生子德壽為皇太子。

好一位奇葩的元朝皇帝 既好酒色,又講“誠信”

安排好了接班人,解除了後顧之憂,成宗的心裡踏實多了,精神也好轉了。

然而,世事難料。沒過多久,皇太子就病危了。皇后卜魯罕請吐蕃僧來作法事,她困惑不解地問:“我們夫婦倆崇信佛法,敬你為師,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難道就沒有辦法延長他的壽命嗎?”

吐蕃僧回答說:“佛法就像是燈籠,可以遮風避雨。可是一旦蠟燭燒盡了,就無濟於事了。”

回答得還真是“滴水不漏”。卜魯罕無話可說。

到了冬天,皇太子去世了。成宗比他兒子多堅持了一年,在1307年正月駕崩。父子倆撒手西去,寶座空了。由於成宗在病故前沒有再將皇位的繼承人確定,這就使朝中諸權貴再次展開激鬥。

當時皇位的爭奪之戰主要在兩個人之間展開:一個是成宗之侄海山,一個是成宗堂弟阿難答。海山是成宗的二哥答剌麻八剌的長子,1299年奉命北御海都,在朝廷重臣月赤察兒和名將床兀兒等人的協助下,為平定北方諸王之亂立下了大功,1304年被封為懷寧王。

海山十分受成宗的重用,論功勞,論血統關係的親疏,海山均比任何人更有資格作成宗的繼位人,但他要想成為新皇帝也並不是那麼地容易。

當時,蒙古權貴們爭奪皇位的擂臺,已經由漠北草原轉移到了全國的政治中心大都。宮內掌握實權的是成宗皇后卜魯罕,她在成宗末年已經控制了宮中大權。為了繼續保有她的大權,1305年7月,她和成宗把自己的兒子德壽立為皇太子。為了保證德壽能夠平穩地繼承帝位,宮廷中所有潛在的對手都被剔除。

好一位奇葩的元朝皇帝 既好酒色,又講“誠信”

卜魯罕皇后是個權利慾很強的女人,在她代替成宗主持朝政期間,不斷安插自己的親信,這讓大臣們非常不滿。成宗剛去世時,卜魯罕原本封鎖了這個消息,但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卻立刻採取了行動。一方面,他派出密使,向海山和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及二人的生母答己發出信息,邀其兄弟火速趕到大都來。另一方面,則在大都收繳百官印信,令其機構無法行使職權。自己又藉口有病,雖經卜魯罕皇后多次催促,皆不予理會,以此拖延時間,等候海山兄弟的到來。

駐守懷州的愛育黎拔力八達和母親答己先於駐守漠北的海山抵達大都,他們探知阿難答有稱帝的打算後,便先行發動政變,逮捕了阿難答。

愛育黎拔力八達成功地清除了政敵,取得了對選舉大會的控制權之後,剩下來便是召開傳統的忽裡勒臺大會正式確定新的皇位繼承人。當時,宗王闊闊出、牙忽都等人為防止再發生意外,皆請愛育黎拔力八達登基為帝,但愛育黎拔力八達不為所動,再遣使至漠北,請其兄海山南下,以即皇位。5月,海山和諸王都到了。海山隨即被擁戴為新皇帝,是為元武宗。據史書記載,勝利的海山按照成吉思汗的口吻問道:“大位應屬於誰?”

眾人齊聲回答:“忽必烈既立其子真金為皇儲,僅命阿難答之父鎮守一方,則大位應歸海山。”

在“功勞總結會”上,因為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大都的宮廷政變中充任了重要角色,立有大功,又得到太后答己的鐘愛,故而被立為“皇太弟”。武宗與其約下了“兄終弟及、叔侄相傳”的誓言。也就是說,武宗去世後,其皇帝之位由愛育黎拔力八達繼承;愛育黎拔力八達去世後,其皇帝之位由武宗的兒子和世瓎繼承。隨後又廢除了成宗皇后卜魯罕之位,將其遷往東安州,並在半路將之處死。真可謂成王敗寇。

海山繼位為武宗後,朝廷中樞用人,差不多都在西北從徵的蒙古、色目將領中挑選。武宗又感悟到,成宗後期以來,元代社會政治和經濟問題正逐步惡化,所以他開始調整成宗時期的做法,採取了“惟和惟新”的國策。

應當說,武宗執政時期的各項措施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他的才能似乎有些不足。他的所謂“惟和惟新”的政策,其實是想用大量賞賜籠絡群臣,發行新鈔,實行重利經濟,以滿足政治上的需要。這種政策一施行就出現了問題。比如,武宗主政不久,就開始對諸王大加賞賜,結果賞賜的朝臣還不到一半,國庫的錢就已用光了。以後,請賞者仍絡繹不絕,財賦不支,武宗只好用濫封爵位的辦法作為補償。忽必烈時非嫡系子孫從不封“一字王”(封號為一字的王爵,多為親王)。武宗時,晉封一字王位的人多達十五六人,甚至駙馬也給封了一字王。這一時期朝廷中官吏的數量增多,官職提高,朝綱混亂,名位不清。有記載說,“天子即位,加恩近臣,佩相印者以百數”。這一時期,什麼道士、僧人、唱戲的名角,只要武宗高興,都被授予左丞、平章、參政一類的官職。一時間國公、司徒、丞相滿朝都是。當時人評價說:“自有國以來,名器之輕,無甚今日。”

好一位奇葩的元朝皇帝 既好酒色,又講“誠信”

這種選擇官員的混亂必然會促成吏治的紊亂。朝廷制詔變更無常,地方官吏往往擅自離職,去經營自己的買賣。朝中正在討論未決的事情,也經常洩漏到民間,甚至到了詔書的稿子還沒寫完,民間人士卻已能倒背如流的地步。

武宗通過各種途徑開闢財源,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做法與傳統儒家中的注重節流的觀點正好相悖。儒臣們一直通過各種方式批評和阻撓武宗錯誤的理財措施,但都毫無效果。1309年8月,因元鈔貶值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武宗下詔立尚書省整頓財務,鑄尚書省印,進行財政改革。可由於尚書省亂髮“大銀鈔”,反而造成了更嚴重的通貨膨脹。後來改發“至大通寶”,重新進行貨幣改革,才穩定住局勢。

雖然國家治理得不怎麼樣,武宗卻是一個講“誠信”的人。他的親信寵臣們三番五次勸說他廢掉弟弟,改立兒子為皇位接班人。武宗卻每次都教育他們做人要厚道,說話必須算數,終究不願意食言。

和元成宗等人一樣,武宗也終日沉迷於酒色之中。1311年初,由於酒色無度,在位僅四年的武宗病死,享年31歲。他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順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是為元仁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