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匈奴:大夏國都統萬城——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8)

中國古代史 北魏 中國歷史 宋朝 饕餮小娘子 2017-06-22

公元304年-439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紛雜的時期,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在這“五胡十六國”族群爭戰的亂世中,出過梟雄,也泯過人性。開闢了多少新王朝,也消失了多少舊痕跡。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都僅是一朵小浪花,可也就是這一朵朵翻起的小浪花,讓悠悠的歷史長河變得生動、神祕,耐人尋味。

西北之行的第三天,我們去尋找消失了的大夏國。

最後的匈奴:大夏國都統萬城——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8)

從昨天的漢邦邊塞榆林向西南,不到150公里的路程開了2個半小時,全因後面50公里都是上上下下且S不斷的小窄路。這讓小娘子想起了在英國自駕時的路況,但這裡的空氣透著西北的乾燥與孤獨,天空中除了烈日,沒有一絲雲彩。

公元391年的一天夜晚,孤獨的男孩劉勃勃隻身一人向南逃亡,十歲的他剛剛經歷了滅門之災,他的父親南匈奴鐵弗部酋長劉衛辰及族人均被北魏拓跋珪扔進了黃河。

鮮卑族叱幹氏部落首領的侄子叱幹阿利救了劉勃勃,並送往後秦。但這一行為觸怒了北魏,剿滅了叱幹整個部落。自此,劉勃勃和叱幹阿利便成了同一戰壕的兄弟,兩人發下重誓,要奮發圖強,誓和北魏鬥爭到底。

這位劉勃勃便是後來建立了大夏國的赫連勃勃,也是我們今天第一站目的地——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的主人。

最後的匈奴:大夏國都統萬城——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8)

話說在後秦的五六年裡,劉勃勃長成了身長八尺、智勇雙全的翩翩美少年,後秦邊將沒奕於很是喜歡,不僅把女兒嫁給了他,還推薦給後秦皇帝姚興。姚興愛才,沒過多久,就封劉勃勃為安北將軍,領軍兩萬鎮守朔方。

獨自掌握軍權後,劉勃勃的政治野心空前膨脹,為了擴大自己的實力,他不停對外用兵,且無敗績。

時至柔然部落入侵北魏,為了避免兩面作戰,北魏拓跋珪與後秦姚興簽署停戰協定,握手言和。然而這一休戰卻惹惱了劉勃勃和叱幹阿利。兩人身負“國”破家亡的大仇,遂起了叛心。

仇恨讓這名二十幾歲少年的心變得異常殘忍,羽翼已豐的劉勃勃不念恩情地殺死了自己的岳父沒奕於,吞併了他的勢力。擁有八萬餘兵力的劉勃勃和後秦國徹底決裂,自稱天王大單于。並任命患難與共的小夥伴叱幹阿利為御史大夫、樑公。

公元407年,27歲的劉勃勃自封匈奴王,定國號“夏”,改姓氏“赫連”。當王就當王,為什麼要改姓呢?國號又為什麼是“夏”呢?

有史以來,任何一位不是繼承自己親爸爸皇位或王位的“天子”都要給自己找一個名正言順的由頭。

前面說過,勃勃是匈奴鐵弗部酋長的兒子。這鐵弗部是漢末匈奴族的一分支,“鐵弗”的意思是“匈奴父,鮮卑母”,故又稱雜胡。可胡人為什麼是漢姓呢?這要追溯到西漢時期,韓王劉信投降匈奴,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卻沒有討得便宜,便送了公主去和匈奴冒頓單于和親,漢凶約為兄弟,單于後世姓劉。

心高氣傲的劉勃勃恥祖先從母姓,他找了個理由說,“帝王者,系天為子,是為徽赫實與天連,今改姓曰赫連氏 。”不願姓母姓的赫連勃勃還把自己納入了華夏始祖黃帝的族譜,他自視匈奴為夏後裔,故定國號為“夏”。

大夏國建立幾年後,赫連勃勃開始為建都做準備,他要重振匈奴的雄風。東晉義熙九年(413年),當赫連勃勃來到現今位於靖邊縣城北50公里處時,被這裡美麗的景色所迷住,他讚歎道:“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於是,任他最信任的叱幹阿利為總指揮,驅十萬民眾修築都城。

歷時六年,“堅可以礪刀斧”的都城建好了。赫連勃勃取名“統萬”,寓意“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惜早已沙化的今天,赫連勃勃當年看到的美景已不復存在,除了漫漫黃沙,只有成群的燕子在烈日下與殘遺的城池作伴。

最後的匈奴:大夏國都統萬城——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8)

除了因為當時水草豐美,建都這裡還因地利。中國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在亂世中,佔據西北高地就等於享有了戰略優勢。

如今的統萬城已被埋於毛烏素沙漠之中,輝煌早已不在,但從殘留的古城牆上依然能感受它曾經的宏偉與牢不可破,前兩天看到的大同城牆、榆林城牆都被它甩出了好幾條街。

統萬城大致可分為東城和西城兩部分,西城是皇城,為王公貴族居住地;東城則為大臣和百姓的居住地。東城周長2566米,面積41萬平方米;西城周長2470米,面積38萬平方米。城牆厚16米,高20米。城內曾經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城外均有馬面,規模宏大,固若金湯。歷經1600年的風雨,內城西南角樓的臺基殘高仍有24米。

高聳的城牆既是權力的象徵,也是殘暴的見證。在築城史上,它以罕見的殘暴方式做到了“堅可以礪刀斧”。叱幹阿利把對敵人的無情也用在了築城工人的身上。

據說當年每築好一層夯牆就命士兵用錐子戳之驗收,如戳入一寸,就說明夯築不堅硬,築夯的人要全部被殺掉;如果戳不進入,戳的士兵就要被掉。誰都不想死,築的人使勁想辦法讓城牆堅硬,戳的人用盡渾身力量去杵。在生與死的壓力下,一座堅硬無比、牢不可摧的城池誕生了。

最後的匈奴:大夏國都統萬城——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8)

和我們第一天在大同華嚴寺(《藏在大同華嚴寺裡東方維納斯的微笑》)的開門方向一樣,來自草原民族都崇拜太陽,所以統萬城也是坐西朝東。赫連勃勃在西城的皇城開了四個門,東門“招魏”、南門“朝宋”、西門“服涼”、北門“平朔”,彰顯著他一統萬國的野心。

穿過黃沙覆蓋的黃土小坡,一座小城宛如城中之城,有人說這是一座甕城。統萬城除了自身高、厚和堅硬如鐵,還有很多防禦體系,甕城、馬面、垛臺、虎落、護城壕、鐵蒺藜等,讓敵人無懈可擊。

最後的匈奴:大夏國都統萬城——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8)

叱幹阿利築造的城牆直到今天都硬的讓小娘子覺得不是夯土,而是什麼神奇的材料,因為之前鎮北臺看到的夯土都是土黃色的,而統萬城是白色的,所以當地人也稱它為白城子。據說統萬城的土並非就地取材,是某些河渠或湖泊中的白黏土。

當然不光有白黏土,叱幹阿利採用了國內首例的“蒸土築城”法,用白黏土、沙粒(石英砂)、石灰(氧化鈣)摻以牲口血,據說還有前面說的驗收時被殺的工人或士兵的屍體與血水(話說小娘子在統萬城附近的地上看到了許多白骨骨節,不知是不是......)。石灰遇血水會蒸騰熱氣,實際上是氧化鈣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鈣,即熟石灰。氫氧化鈣在高溫下又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鈣,俗稱石灰石。碳酸鈣為白色,不溶於水。

碳酸鈣與沙粒、黏土相互擠壓,再加上每15-20釐米的加壓夯築,使得“其城土色白而堅固”。這個過程因為有大量熱氣,好似城是被熱氣蒸硬的,故稱“蒸土築城”,現在的建築中還一直用這三合土的方法。

不管是前兩天見到的懸空寺、應縣木塔,還是今天見到的統萬城,古人的才華真的令小娘子佩服至極。有木有覺得跟著有娘子遊山玩水不僅能成為歷史學家,還能成為建築學家和化學家,吼吼~

最後的匈奴:大夏國都統萬城——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8)

不過王朝的長治久安,不在城牆堅固,而在人心。公元425年,45歲的赫連勃勃病世,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王位打得不開交。兒子們沒有繼承父親的才華,卻秉承了他的殘暴。兩年後,北魏軍趁機攻克統萬城。公元431年,赫連勃勃的兒子被俘,僅建立了24年的大夏國至此滅亡。

統萬城被破後,崇尚節儉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看到皇城內五郊、七廟、社稷、明堂等展示帝王威儀的禮儀性建築一個不少,還有供享樂的樹林、池沼,以及專門為冬天居住的溫宮和專門為夏天居住的涼殿。整個建築“皆鏤圖畫,被以綺繡,飾以丹青,窮極文采。”拓跋燾忍不住慨嘆道:“蕞爾國而用民如此,欲不亡得乎!”。

最後的匈奴:大夏國都統萬城——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8)

這個角度看城牆和西南角樓好似古埃及獅身人面像的背影

此後,統萬城歷經北魏、隋、唐的管理。隨著生態惡化,直到北宋,曾經的山明水秀變成了禿山惡水,加之西夏常以統萬城為依託侵擾北宋。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宋太宗趙光義下詔廢毀統萬城,將20萬居民遷移,統萬城從此消失,在一望無垠的毛烏素沙漠中沉睡了盡九百年,直到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才被重新發現。

最後的匈奴:大夏國都統萬城——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8)

唐鹹通年間許棠在詩作《夏州道中》中寫到,“茫茫沙漠廣,漸遠赫連城。”如今,統萬城已是我國曆史上匈奴族留在人類長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遺址。揚一捧沙,祭奠1600年前匈奴最後的輝煌。


小貼士:

1、票價:30元/成人,60歲老人免票

2、若是夏天,極熱極晒,注意防暑防晒

3、愛護古蹟,不要亂扔亂刻,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地球人的責任。

下一站我們體驗靖邊絕美波浪谷,想看《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系列前面文章的親們可點擊:

(1)從雲岡石窟看它背後的宮闈隱私

(4)掛在空中的世界級奇觀:懸空寺

(5)讓樑思成贊為“好到令人叫絕”的應縣木塔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對海外自駕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點擊左下方的“瞭解更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