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會南昌,簡稱“贛。對於江西這個省名及其簡稱,在歷史上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截至2018年底,江西省下轄11個地級市,分別是: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撫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贛州市、景德鎮市、萍鄉市、新餘市、鷹潭市。其中,就永修縣來說,人口超40萬,隸屬於九江市。永修縣境內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0處,商周時代文化遺址16處,歷代文人白居易、蘇東坡、黃庭堅、朱熹、文天祥等曾先後到此遊覽並留有詩文墨跡。

江西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首先,永修縣,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縣。在地理位置上,永修縣位於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昌九工業走廊中段,南鄰南昌市,東頻鄱陽湖,西倚雲居山,北與廬山市、德安縣、武寧縣接壤,與都昌縣水域相連,西與宜春市的靖安縣,南與南昌市的安義縣、灣裡區、新建區等9縣(市、區)交界。就永修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吳國的疆域,名為艾地。進入到戰國時期,今江西省永修縣一帶先屬越國,後楚國派遣大軍消滅越國,在此基礎上,該地區成為楚國的疆域。

江西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九江市永修縣一帶屬九江郡這一建制。九江郡初設轄境範圍大致為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城關鎮)。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西漢在該地區設立海昏縣,縣治設今吳城鎮蘆潭西北1千米處。東漢時期,該地區仍為海昏縣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永修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廢海昏,移建昌居焉”,改名建昌縣(縣治在今艾城)。

江西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南朝陳永定三年(559年),設立豫寧郡,治豫寧縣,轄艾、建昌、新吳、豫寧等縣,今永修縣一帶屬豫寧郡建昌縣。公元607年,江州郡改為九江郡,該地區屬九江郡建昌縣。進入到唐朝時期,建昌縣先屬江南道,後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為江南西道,今永修縣一帶屬之。升元元年(937年),析建昌、武寧、奉新設立靖安縣。天禧四年(1020年),北宋朝廷分江南路為東、西二路,江州屬江南東路,建昌縣隨屬之。元元貞元年(1295)升建昌為州,該地區屬之。

江西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今永修縣一帶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九江府建昌縣。清朝取代明朝後,該地區屬江西省九江府建昌縣。到了1914年,因與四川建昌道同名,改為永修縣,因境內修水得名,取意“泮臨修水,永受其利”。由此,就永修縣來說,因為修河這條河流而得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修河,古稱建昌江,又名修水、修江,為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以其水行修遠而得名。1970年,永修縣屬九江地區。1983年冬,九江地區撤地設市,由市管縣,永修縣隸屬九江市。截至2018年底,永修縣總面積達203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43萬人。

文/情懷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